探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曾光
【摘 要】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行政事业单位关于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能力也相差较大,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愈来愈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探究,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一、事业行政单位及国有资产的定义
1.行政事业单位的定义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一些社会管理职能,或是增进社会福利,满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行政事业单位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由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定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作用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的改革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前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国有资产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就是保障并且充分发挥国家职能的重要部门,所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分配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那么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是否有效就直接关系到财政的收支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产浪费。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在新的时期内,国有资产也表现出其自身的独特价值,现阶段,我国大力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妥善保管并且有序利用国有资产,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及履行基本的公共职责,保障各项公共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更有助于政府理财能力的拓展,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市场,实现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此外,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还能减少事业单位运行的成本,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在根本上确保国有资产自身的完整性,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资产管理的整体质量。由此可见,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够防控资产流失,而且对于加快社会主义和谐进程有着很大的意义。
三、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单位管理层面甚至业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的含义,不知道行政事业单位所有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有的认为只有财政拨款才是国有资产,其余或者衍生部分属于单位自有资产。有的认为只有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其余的银行存款、现金等都是日常支出、人员支出,不属于国有资产管理内容。再就是重视资金管理方面而忽视资产管理重要性。
2.各项制度的订立不够完善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制定资产管理制度,有的单位有制度但是不实用或没有用,还有的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存在漏洞。比如:预算制度不完善,不精细,项目执行起来不能按照进度或者脱离了预算计划而导致资产损失;项目立项时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可行性的论证,没有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以至于项目失败导致国有资产损失。这都需要从根源上着手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促进机制完善。
3.监督和落实方面不到位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审计部门有职无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单位内部甚至没有设立监督制度和部门,领导层面的的特权心态严重,家长作风盛行,不愿意有人监督,有的甚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损公肥私、贪污受贿。资产的盘点形式化、流程化,只有权利的实行,没有责任的落实。
4.资产购置具有重复性和盲目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所取药配置的资产是向财政申请购置的,在应用和管理中缺少责任感,没有高效的使用國有资产。有些单位没有合理的准确的资产配置标准,过分追求设备或器材的性能和级别,甚至盲目攀比,恶意浪费,超出了实际的使用要求,导致了不必要的浪费。有的单位重视购置资产,忽视管理资产,其管理人员知识欠缺,没有管理能力,导致资产闲置,账目不实。
5.资产支出随意性大
在资产的支出和使用方面,有的单位管理层对于支出的随意性很大,事前没计划、没预算,不做充分调查,没有找专业人士咨询,在会上搞“一言堂”,对于资产的支出和使用较随意,导致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失。
四、解决措施
1.加强教育,提高管理层及员工的认识水平
首先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及单位员工的认识水平,要经常组织各类培训,有条件的要请教授、专家进行讲课,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做到与时俱进。
上级单位要经常组织下属单位专业人员及管理层进行交流,相互探讨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增强管理国有资产的能力。通过举办有奖竞赛等趣味性活动,增加专业人员对学习业务的兴趣,加速其对知识的掌握,激发其爱岗敬业热情。
2.整章建制,完善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在整章建制上多下功夫,制定各类适合于本单位使用的制度,并且在制度运行过程中不断测试及评估使之完善。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从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开始,精细控制各项预算管理,从立项开始达到有效控制,把握资产的支出方向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及时跟进,严格按照预算安排,避免国有资产的损失。
建立资产使用标准,合理利用单位资产,尤其是计提完折旧的和达到使用年限的资产,要请专业人员进行测试,判断其使用状态,做到物尽其用,各单位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完善并提高资产报废标准,最大限度的利用国有资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资产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资产的分配及使用,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建立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的、有效的资产配置和使用制度,对于资产的分配和使用应当规范和科学,合理的按照岗位和员工需要进行标准的配置。
还要建立资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和清查制度,做到单位对资产的严格管理和掌控。对制度的运行进行测试、评估,使之不断改进和完善。
上级部门应建立或完善闲置资产使用制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收集整理各单位闲置资产的信息,进行分类、评估、保养及保护该资产,使其能正常发挥作用,通过置换等不同的形式统一调配使用,避免国有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3.加强资产管理监督,完善落实相关制度
有效的利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单位内部要设置独立的、有效的监督部门,并对监督部门赋予权利,对制度的执行情況进行监督并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合理意见,并不断使制度完善。定期的安排外部监督,不但有利于提高内部监督的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排查和发现内部监督是否有不到位的地方。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发挥群众的力量和集体的力量,设置举报信箱、举报电话或者网站,甚至可以利用手机等平台,设置举报奖励,加大信访力度,对于违反制度,导致国有资产遭受浪费或损失的,要做出相应的处罚。要明确职责,结合制度规定,落实责任到人,做好职权的分工,这也有利于监督和资产的保护。
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对绩效奖励做到合理的运用,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结合绩效奖励,设定绩效评价方法和标准,不能搞平均主义,分岗位,分任务,分责任,按照单位内部各自职责和任务完成情况及对资产使用方面是否安全和规范等作为考核的方面,根据本单位特点采取相应的分配机制,将考核的结果与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业绩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加热情饱满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很多单位都更加重视管理国有资产,同时也不断加强和完善现存的管理机制,但是,部分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行政事业单位各类人员应当从培养必要的管理理念出发,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或降低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在改革发展中显示出自己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晓燕.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改善[J].,2017:238.
[2] 胡智辉.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财会学习,2017:190—191.
[3] 张宁.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应策略探究[J].财经界,2017:86.
[4] 文燕.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J]. 中国市场,2017: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