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传统新闻媒体的应对

来源:中国广播 ·2017年11月12日 19:04

【核心提示】大数据时代意味着一切皆可被数据化,新闻媒体担负着传...

李树田 刘玉军 徐月恩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探讨在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在新闻采集、播发过程中如何调整工作方式,更好地提升自身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关键词】大数据 新闻传播 传统媒体 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已经身处信息时代,大数据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正产生广泛的影响。探讨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在新闻采集、播发过程中如何调整工作方式,更好的提升自身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一 、大数据时代如何判断新闻价值

有人预测:在大数据时代,人的社会行为是可以预知的。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整合,可以预测人可能去哪里、干什么以及整个事件的发展。在纷杂的社会事件中,有了大数据,我们也可以有效预测事件能不能成为新闻,挖掘出普通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

在时新性方面,传统媒体受人力、物力以及信息不对称影响,往往不能捕捉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件。相比之下,互联网却能有效克服这一弊端。在移动互联的今天,微博、、手机短信等成为人们可以随时发布声音、图片、视频、文字等信息的社交平台,这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在捕捉时新性新闻方面带来了便利。

在重要性方面,如何判断客观事件对受众的影响程度、影响数量等,大数据也给出了答案。在大型网络社交平台,一些信息发布后,会有大量网民跟帖,我们从发帖数量、发帖内容分析,可以判断这一信息对网民的影响程度、影响数量。

在显著性方面,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越来越高,人们发布信息可以不受社会现实诸多限制。在群众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医疗卫生等方面,通过对网民关注点、关注程度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这类事件可能发生的时间。比方说,通过对网民发布内容关键词的搜索,我们可以了解这类事件的重要程度以及发生几率的大小。通过对显著人物的搜索,我们可以找到事件主体的显著性。

在接近性方面,区域接近、心理接近的新闻事件更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发生在受众身边的事情比遥远的事情对人的影响更大。在大数据时代,人们要更多地用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看问题、想办法。相比那些纯地域性事件来说,非本地事件也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互联网搜索引擎基本掌握了我们的搜索偏好。细心的网民会发现,当我们在观看网络新闻的时候,部分网站会提示:您可能对此类新闻感兴趣。或者网页下面会出现与我们之前搜索关键词相似或者相关的关键词。在互联网时代,网民的兴趣点很容易被找到。利用微博、QQ等社交工具,如果关键词设置合理,我们会得出网民对什么新闻事件比较关注的结论。

在趣味性方面,如今人们发布微博、,以及QQ聊天等,内容真实性逐渐提高。有情趣、非常态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越来越多,这些内容如果符合大部分人的兴趣爱好,瞬间会被转载上万次。依据这些转载量的大小我们可以判断新闻事件在趣味性方面的新闻价值。

所以说,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做新、做快新闻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在纷繁杂乱的大数据中掌握、挖掘、分析普通事件的新闻价值,会产生新的赢家或输家。通过对大数据分析,会使得我们的判断更准确,决策更精准,从而在普通事件中挖掘、提炼出更多的新闻价值 。

二 、大数据时代对新闻创作的影响

当信息获得方式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仍然依靠编辑记者的主观判断来发现新闻、创作新闻,就如同在机械化时代仍然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劳作一样。随着网络普及和计算机的“入侵”,以往由人主导的新闻采编业务正在发生变革。美国Narrative公司(一家专门训练计算机编写新闻报道的公司)利用Narrative Science算法,结合几十年来保存的所有棒球比赛数据,大约每30秒就能写出一篇关于棒球比赛的新闻报道。Narrative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克里斯蒂安·哈蒙德(Kristian Hammond)表示,未来机器生成的新闻将占到媒体新闻的90%,并且在未来5年之内,这样的新闻有可能还会获得普利策新闻奖。①

虽然这一断言还有待时间的验证,但在大数据时代,这种断言也预示了未来新闻创作的变化和趋势。以往为了让受众知道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在新闻写作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突出“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相关关系逐渐取代因果关系,“是什么”比“为什么”更重要。也就是说,单纯的一条线的叙事写法逐渐由多个相关事件、或者多个相关原因导致一个结果的写法代替。相关关系取代因果关系,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给以发布金融、财经、股市等经济类新闻的媒体和记者带来了启示。比方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商报》和《中国政府采购报》利用商务部、海关总署记录的中国企业每月的分行业、甚至分企业的详细数据,或者大型商场人们的购买习惯等详细数据,通过这些分析帮助企业做出准确判断,及时调整生产、销售等经营理念,第一时间抢占有利商机。再比如,在美国,每次飓风来临的时候,商场超市里除了手电、帐篷、灶具、睡袋这些抵御飓风或者在飓风期间适用的商品热销外,统计人员发现蛋挞食品的消费在飓风来临前也开始热销②(在这里我们不需要探究因果关系,只需要知道这个相关关系即可)。所以在新闻报道中有关飓风的预警,必将带来蛋挞生产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加。

另外,在新闻创作中发布更多的相关关系或者数据,也是新闻媒体和记者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一种积极行为。因为毕竟受众一方面能从多种关系和数据中更清晰了解整个事件;另一方面受众也能从新闻报道中收集相关关系和数据来分析预测新闻事件的走向、结果等。比如,1964年刊登在《中国画报》封面上的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的图片,他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日本情报专家据此解开了大庆油田之谜。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有了如此多的关系分析,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庆幸的是,日本当时是出于经济动机,而非军事战略意图。③

所以在大数据时代,从积极意义上说,传统媒体记者收集到的所有相关关系或者数字信息现在都可以用新的方式加以筛选、利用,用新的思维加以考虑,以受众需要为出发点,把这些内容写进新闻报道。可以肯定的是,记者相关关系和相关数据量越多,同一事件、不同记者采写的新闻对受众越有指导意义,传统媒体的服务性也就越强。

三、大数据时代对编辑记者新闻敏感的影响

以往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大多来自个人的主观偏好,一条线形的因果关系占主导地位。而大数据时代为传统媒体开启了一场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重新寻找新闻价值的“游戏”。编辑记者对于数据的看法以及对于由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转化时释放出的潜在价值的态度,正是我们重新培养新闻敏感的关键。有人预测,通过机器生成新闻有可能比记者手写的还要专业,还有可能获得奖项。姑且不论这种预测是否能成为现实,起码这种预测至少说明了一种趋势,那就是在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要调整思路来安排采访或者采写稿件。从编辑角度来说,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采访方案,是出好新闻或者判断新闻真假的重要手段。网络中一条不起眼的新闻内容,可能会成为我们写出好新闻的重要线索。比方说,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我们在网络中发现这样一条信息:“保定长城汽车哈弗H6在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得外观设计专利金奖。”因为长城汽车是当地一家知名企业,获得一个设计专利金奖不足为奇,出于这种考虑可能会忽略新闻中的真正价值。于是,我们仔细浏览这条线索在各个微博、、推特等网络社交平台的留言发现:首先,“中国专利奖”是我国唯一专门奖励发明创造专利权的政府部门奖,得到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认可,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其次,一家土生土长的民族企业获得如此高的奖项并不多见。另外,通过浏览关于该企业的网络报道,我们发现,几乎每一篇稿件均突出了这个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有了这些基本判断、分析后,编辑部安排了《长城汽车通过科技创新处于自主品牌企业领先地位》的主题采访并在节目中播出,在社会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而这篇稿件也在当年的河北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广播类一等奖。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使用互联网人群的进一步扩大,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中发现一些能引起现实社会小小“震荡”的新闻。如何在这些信息中去伪存真,也在考验编辑的新闻敏感。如网络爆出的保定“政治副中心”说法。当天各个网站甚至是一些传统媒体都引述了《财经》杂志的消息,称“京津冀三地已经达成共识,初步确定将河北省保定市作为“政治副中心”的首选地。当时我们看这篇报道,发现了消息源不明确的问题,文中没有说发布这条消息的人的具体职务以及姓名,顶多说了一个“专业人士”。而在成千上万人的热评中,三分之二的网民对此充满疑惑,这部分人多是保定网民。同时考虑到国家对高房价的抑制,当时保定房价正处在低迷期,这些会不会是房产商的噱头?基于这些考虑,我们没有刊发这条看似对保定发展有利的消息。后来证明了这条消息是传言。如果没有当初的理性判断,传统媒体很可能成为传言的发布者和助推器。

对于记者来说,我们每年都会采访诸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供暖不热、井盖丢失这些民生事件。应该说,我们不能满足这些周而复始的简单劳动,否则传统媒体就会失去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比方说,通过总结一年来或者是多年来这些新闻事件在媒体中出现的频率,通过对时间、地点、原因等新闻要素的分析,我们会基本判断出此类事件可能在哪些区域发生,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群众的态度怎样等,从而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纵观我们曾经采写过的新闻内容,应该可以利用数据分析从这些有形的内容中提取出无形的元素,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线索。

四、大数据时代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大数据的核心作用在于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数据的作用,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或者个人来收集、挖掘、分析大数据的潜在价值。随着人们获取数据的能力以及用新技术分析数据能力的提高,大数据的预测作用也就越来越大,传统媒体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因为媒体在发布信息的同时,也承担着服务受众的功能。满足受众通过数据获取认知的需要,传统媒体必须发布更权威的信息,每一条信息都要经得起事实的考验,这是提高媒体公信力必需的条件。随着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渐由追求因果关系向探寻相关关系转变,传统媒体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发布信息,来让受众更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更清楚地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数据的挖掘、整理,找到受众关注的内容。比方说,现在媒体报道的转基因农产品问题,到底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有没有害处,媒体不应该简单停留在“有害”还是“无害”结果报道中,而应该全面报道各个专家、学者、个人对这种产品的看法,另外也可以通过分析我国近几年进口此类产品的数量、种类、用途等信息,表现官方对这种产品的认识。传统媒体报道时引用的数据越准确,发布的新闻报道也会更权威。

当然,大数据和其他事物一样,有一利必有一弊。随着社会应用大数据预测的能力提高,我们的行为、思想会完全暴露在世人面前,我们会随时随地意识到“第三只眼”的存在。网络经常用的“人肉搜索”,其实就是一种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方式。和虚拟网络不同,传统媒体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大数据时代对新闻事件多角度呈现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对隐私的保护。除了明令禁止的信息不能发布外,一些我们认为可能构成泄密或者暴露隐私的信息要加以甄别、筛选,打造一个更安全、更高效的社会。媒体在发布数据以及发布在大数据基础上做出的预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隐私的保护。在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应该树立没有最终答案只有最佳答案的意识,通过建立完善的受众沟通机制,利用互联网等多种平台发布新闻信息,努力接近事实真相。

综上,大数据时代对传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突出的新闻敏感力和写作能力,还需要数据搜索、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在媒体平台中良好的数据呈现能力。数据新闻的报道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需要许多新思维和新技术的支撑,特别是多元、创新的数据呈现能力(信息图表的设计和制作等),它将成为制约传统新闻人转型为新型新闻人的关键。当数据发生,我们会注意到很多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的关系的存在;用数据说话与新闻写作一样,将成为这个时代新闻工作的必备环节。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对新闻工作者来讲是一种新的工作思维和策略。增强新闻工作者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传播的能力,也将成为在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转变思维方式主动适应的一项重要基本工作。

另外,大数据为社会提供了全面、深刻的记录,但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传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这需要我们对繁多的数据进行深度解读和去伪存真,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新闻媒体也应该在这个大背景下创新思维,在用数据服务受众的同时,树立客观、公正、权威的形象。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吕晓虹)

注 释

①韩福恒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变革》,载2013年7月17日《科技日报》。

②本刊编辑部 《风越大,越要出门卖蛋挞》,载《壹读》2013年第5期。

③《百年来中国最著名的一张泄密照片》http://www.5281520.com/html/50-30/30416.htm。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