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探究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10月15日 20:07

企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探究-...低碳为龙头 粤环保产业产值2015年将达5千亿元

吴竹麟 许煌基

摘 要:现如今,协调好企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仅是每个企业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担当,而且还是满足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要求的重要表现。近年来,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国家采取宏观调控的方式,使GDP的增长速度得到下调,同时也要求各企业努力调整其产业结构,摆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达到企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环境;协调发展

一、当前我国企业在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二者之间的困境

企业长期立足于市场的关键便是坚持选择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但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中,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总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企业往往会陷入选择两难的境地。因此,处理好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间的关系,是当前所有企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两者间存在的关系有以下三种类型:

其一,某些企业高瞻远瞩,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选择紧跟国建环保政策的步伐,转变过往“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增长模式,坚持走循环经济的发展路线,“边污染,边治理”,努力降低企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如此不光很好的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极为有利。

其二,这类企业虽然也以“先发展、后治理”作为其发展的宗旨,在发展企业经济时也会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但因其还不够长远的发展战略,导致“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大有存在,如此一来极大的破坏了企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造成了企业所需资源的浪费,而且在后期的环境治理过程中,也将耗费更多的财力物力,这于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最后,这类企业的发展模式是“边发展、边污染”。他们以经济利益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严重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这种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企业是现今生态环境保护中最难解决的,其对环境的破坏力也是最为严重的。

综上所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是现今企业发展所遇的重大困境,这就使得企业在发展自身经济的过程中应该权衡好二者间的利弊关系,为长远发展做打算。

二、目前我国企业与环境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滞后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

目前,多数企业在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不到位,经济效益被排在第一要位,生产中仍以粗放型为主要发展方式,许多工业企业在发展中产生的污染物未经有效处理,就被直接排放进了生态环境中,某些企业逐渐从城市转移到郊区或农村,由于农村无法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检测和监督,导致河流、田野和空气都受到极大的污染。同时,因为循环经济发展要求企业的生产设备配置较高,多数企业不愿投资太多,使得企业成为了污染严重的源头。

另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一直都是企业应遵循的准则,企业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二者间的关系。该理念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科学合理的对资源和环境利用进行规划,既要充分利用可得资源呢,又要力求避免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但迄今为止,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是获取经济利益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不足。

2.“三废”处理技术滞后导致污染得不到控制

就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来看,工业“三废”被喻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拦路虎,严重阻碍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企业作为推进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应该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来,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企业宗旨,不断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三废”处理技术和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促进企业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间的协调发展。然而,很多企业在针对生态环境保护这方面仍然存在着应付的心理。因为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的造价成本过高,相关的培训费用也较昂贵,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笔巨大的投资,因此,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其在生态环境保护这块仅仅只是应付检查和喊空口号而已,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根本没有真正的用武之地。

3.企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生的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当前在生态环境面临着污染不断加剧、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系统逐渐退化的恶劣形势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便应运而生,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发展方式也被着重提出。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产业结构的强大发展,以及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多数企业还保持着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短暂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使得企业的产业结构显得极为不合理,严重的阻碍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所以,优化配置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产业结构,建设文明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现代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促进我国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1.企业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出,其主要对象是传统经济发展中过度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现象,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具体做法为科学合理的对生态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建立起不同产业群体间资源共享、废物再利用的生态产业链,使生态资源能够循环利用,企业达到绿色工业和清洁生产共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而且,要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以大范围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对总体生态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企业加大环保资金投资力度,更新环保技术设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也不例外。面对严重的工业“三废”问题,企业应该加大投入,严格把控技术关卡,并且规范有关奖惩制度,通过定期的检查、监督,大力推动企业的环保发展。同时,针对那些对定期检查采取应付心理的企业,应采取不定期的明察暗访的方式,并对该类企业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查处。企业还应不断的更新和升级其工业环保技术设备,利用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来发展工业,依靠科技的力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并将某些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这不仅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且还能减轻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使得企业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两者得到了完美有效的融合。

3.企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制度建设

首先,确立在源头上防止损害生态环境行为发生的制度。其具体表现为:强化企业的危机意识,将一切可能发生的有害行为扼杀于摇篮之中;采取“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综合手段,在事情发生前就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如此一来,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就会出现成本低效率高的特征。

其次,确立企业在发展和开发过程中一直处于有效监管下的制度。这种制度侧重于事中控制,在规范制度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和政府的职责,通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有效治理和控制,提高制度化管理的效能。例如,将划定生态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制度综合起来,建立起一套可以约束地方和企业的有利制度。

最后,确立针对后果严重的要求严格惩处和赔偿的制度。该制度旨在对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之后,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和地方领导等进行的事后治理和控制,对一切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行为都应作出严厉惩罚和责任追究,各个地方政府也应严格强化自身的职责,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自身工作的重心来看待。

参考文献:

[1]胡振亚,白瑞,胡晓华.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技术支撑[J].科技与经济,2012(03).

[2]范丽红,李芸达,程呈.财政分权视角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15(06).

[3]刘子豪.青岛市加工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

[4]江若琰.企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4.

[5]李云雁.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与技术创新行为[D].浙江工商大学,2010.

[6]刘文辉.企业绿色经营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作者简介:吴竹麟(1994.02- ),男,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汉族,福建农林大学,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环境工程;许煌基(1993.01- ),男,汉族,福建农林大学,本科在读,学士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