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视角下三农发展的影响研究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10月12日 15:01

服务三农发展普惠金融

摘 要:本文是在普惠金融视角下研究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与三农发展的问题,首先,对普惠金融的概念做了概述,其次,从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构成和服务三农发展中的问题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介绍国外农村金融组织的成功案例对其经验进行借鉴,最后,针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过程中的问题,从农村金融的供给和需求角度对提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三农发展

一、前言

我国的农村金融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农村金融组织网点少,覆盖面积小,农村金融体制不健全,农户融资困难等问题,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体系,将更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在普惠金融的视角下,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定会对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以及对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二、普惠金融概述

普惠金融是指能够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带来同等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是一种有效的,全方位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对我国三农发展的意义: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不仅有利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更好践行服务“三农”的宗旨,真正做到将金融服务覆盖到全国所有乡镇,达到兼顾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利益的目的,而且有利于探索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

三、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服务三农发展的现状

我们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的服务三农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能够清楚了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状况,也有助于更好探讨普惠金融下农村金融组织的优势与劣势,发现农村金融组织推动普惠金融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问题,以为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现有农村金融组织在服务三农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党和政府对此也越来越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三农问题解决的措施,虽有了较大改善,但是还存在着制约三农发展的因素。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尚未形成完整的服务“三农”的体系,具体的问题在以下几方面:

1.服务“三农”的正规金融机构网点减少

1997年来,我国为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要求各国有商业银行减少县级及以下机构数量。各国有银行减少县域网点,同时为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又减少了农村地区的网点,目前,除农业银行外,几乎没有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农村开展金融服务。

2.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有限

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其提供的金融服务占比也较大,但是,受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的原因,其为“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能力有限。虽然农信社每年对农业贷款的发放比重都较大,但是农信社的信用规模比国有商业银行要小得多,它的农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很小。

3.金融机构服务对象高端化,农户等低收入群体被“边缘化”

由于正规金融网点减少,导致在组织机构层面在许多地区造成金融服务空白点。新型的金融机构,除了资金互助社的网点是设在乡村以外,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网点都建立在乡镇以上的地方,主要是靠近县城,而县城工商业较为发达,其主要的群体大部分是已经“市民化”的农村人口,这就使得低收入客户群体远离了金融服务。

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国际经验借鉴

国外成功的金融组织体系根据业务的属性,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即政策性金融组织、商业性金融组织和合作性金融组织,它们之间既分工又合作,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研究美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的金融组织体系在解决农村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上的经验,对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有效解决农村地区面临的融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美国

(1)美国的发展模式。美国的总体思路:政府参与其中,并通过政府的干预为金融市场解决失灵的难题,并且来增加政府的金融供给。同时,美国还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协助政府加快培育非正规性金融机构,最终形成的发展模式是以商业性金融组织为基础,合作性金融组织为主,政策性金融组织为辅,农村社区性金融组织作为补充。

(2)美国发展模式的借鉴意义。美国农村金融组织是由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社区性金融机构组成的,这恰恰满足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金融需求。这对于我国缺乏经验、资金不足的农村金融组织来说尤为重要。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营业网点,对一些高风险低收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给予大力支持,补充传统农村金融组织业务方面的不足。

2.德国

(1)德国的发展模式。前三者被称为是德国全能性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金融服务,而专业性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就相对小一些,一般是只服务于某个行业或只提供某类业务服务,从提供信贷资金的规模来看,合作性金融机构是最核心的力量,是农业发展中最大的信贷供应商。

(2)德国发展模式的借鉴意义。德国独具特色的农村金融组织,为德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中具有合作性质的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要在横向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之外,还要在纵向上建立上下级之间的指导和协调关系。我国应当增加基层的农村金融组织,使其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优势。

五、普惠金融视角下实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政策性建议

实现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建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以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不仅要从供给的角度着手,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服务供给,也应该在金融服务的需求方面着手,利用各种手段增加“三农”发展对金融的需求。

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发展政策建议

1.增强农户信贷需求有效性

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来增强农户信贷需求的有效性,在农村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共享机制,引导农村家庭资源优化配置,在农户收支两方面来实现农户满足的最大化。

2.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构建一个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要使其发挥区域的综合优势,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协调各农业产业之间的比例。要筛选出优势产业,然后对其进行支持和培养,让它顺利进入发展期;并且突出其主导产业的特长,来发现和引导市场的需求,进而使主导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使其发挥最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3.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不是牺牲资源和环境来换GDP的时代了,政府应对该地区农村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进行评估,确定其真实的价格,实现资源的有偿利用和开发。

六、结论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全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因此,三农发展有关乎到我国的和谐与稳定。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的三农发展,我国的农村金融组织要通过创新来适应我国普惠金融建设的要求,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进行了大致描述,又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服务三农发展的状况,接着又对国外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发展成功经验进行研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中得到对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启示。并在普惠金融视角下提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服务三农发展的建议。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发展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政府要不断提高对农村金融组织的扶持力度,重视农村金融组织的作用,农村金融组织进入金融服务空白的农村地区,使农村地区的金融组织竞争水平提高,这就会使农村地区的融资产品供应量增加,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的融资条件,从而会大大提高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樊英.基于普惠目标的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20-22.

[2]孙健.金融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与三农发展[D].山东大学,2012:10-12.

[3]桑瑜.基于组织创新的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5-7.

[4]徐沈.中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 2012:18-19.

[5]晏海运.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14-15.

[6]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J].中国金融,2010.(4):22-23.

[7]余玲.基于农户信贷需求的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09:13-15.

[8]王秋儿.基于功能视角的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研究[D].宁波大学, 2011:14-16.

[9]宋玉名.基于农村金融需求的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6-9.

[10]魏岚.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3:11-13.

[11]Asif Dowla, Dipa1 Barua. The Poor Always Pay Back[M]. Beijing: China Citic Press, 2011:1-2.

[12]Marguerate S. Robinson, The Microfinance Revolution vol 2: Lesions from Indonesia[J]. the World Bank, 2012.(4):6-7.

作者简介:赵金国,宁波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