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新形势下企业风险内控工作的思考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10月12日 16:59

新形势下企业内控的要点和难点.doc

摘 要:在复杂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风险内控工作对企业自身管理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强化风险内控工作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并融入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笔者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简要论述如何认识和开展好企业的风险内控工作。

关键词:企业;风险内控;管理;对策

一、关于对风险内控工作的理解

风险内控工作,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企业经营的宏观层面,也包括企业经营的微观层面。《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把企业的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不能孤立看待。企业应坚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手段的理念,推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内部控制是手段,强化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发生后的负面影响和损失。风险管理是目的,是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有效的风险管理会提高企业的内控水平。

二、开展企业风险内控工作的必要性

1.是确保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够防范风险,保护资产安全,还能够提高经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生产经营的发展也亟需内部控制建设。

2.是有效防范企业风险的重要手段。当前,企业在市场需求、供给不断变化,法律、政策监管日趋严格的大背景下,面临的风险日渐加剧。通过建立健全风险内控体系,确定企业面临的重大、重要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办法,可以防范于未然,有效规避风险,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是促进企业管理提升的内在要求。风险内控工作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手段,通过开展内控审计与评价,发现管理中存在的管理缺陷和问题,并提出改进优化的意见和建议。企业根据这些建议实施整改,切实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通过这样完善、优化的过程,推进企业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岗位化”。

三、如何做好风险内控工作

当前,企业的风险内控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个别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认为内控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不像生产经营等指标,可以体现实实在在的业绩,认为做不做都无所谓。二是把全员做内控变为牵头部门抓内控。由于平级或平行关系,牵头部门对其他业务部门组织、协调、推动力度远远不够,加之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工作效果与实际要求相差甚远;企业的其他人员认为内部控制是牵头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上错误认识导致风险内控工作难规划、难推进、难落实。三是为了抓内控而搞内控。把风险内控工作停留在建立完善一些规章制度、开展几次风险评估等比较初级的层次,而没有真正融入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结合近年的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做好企业风险内控工作。

1.理顺责任机制。一要健全组织机构。必须成立以企业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并做到“三明确”,即分管领导明确(必须是企业的高层领导)、牵头责任部门明确、专职业务人员明确。二要明确领导责任。风险内控工作涉及到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规划,组织重大风险评估和管控,内控评价、缺陷整改、监督检查等一系列工作必须由内控与风险管理领导小组部署开展,主管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直接领导并对工作效果负责。三要明确部门责任。在内控体系中,每个人都是控制活动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受控对象。要改变“风险内控工作是牵头部门的事情,其他部门是配合部门”的错误认识。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是直接责任部门,对部门职责内的风险内控工作负责。

2.切实优化内控环境。风险内控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业务程序规范、人员权责匹配。企业要合理设置职责权限,规范决策程序,确保“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有效落实;要严格区分不同业务和控制活动的管理边界,保证职权清晰、责任明确。要保证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和岗位互相分离,形成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架构;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树立现代企业理念,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3.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健全的制度体系是构建内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内控工作设计有效性的根本要求和确保运行有效性的首要前提。企业要查找现行制度的设计缺陷,进行补充和完善,建立涵盖“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评价”五要素的制度体系,确保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在风险管理工作上,结合《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规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办法,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规范风险管理程序。

4.规范风险管控流程。业务流程是推进企业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实现效率最大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企业要以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加以梳理,理清业务发生的步骤节点、执行的部门岗位、风险可能产生的环节、采取的控制措施、对应规范性要求及制度文件等。通过以上措施,完成流程体系文件、风险数据库、风险管理矩阵以及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手册》的编制。

5.加强风险预警和重大风险管控。风险管理重在预防。首先,要注重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准确掌握各种风险因素。其次要开展风险评估,找准关乎企业运营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重点进行资源配置,采取有效措施,全程防范。第三,注重风险管理责任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应最终落实到管理风险的具体部门、单位,对确定的重大风险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拿出有针对性的管控实施方案,做好管控工作。第四,要加强风险预警演练。对于重大风险因素,企业应有客观、完善的风险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做到准备充足、应对得力。第五,做好风险事件处理。风险事件发生后,要快速反应,全面应对,在可控范围内尽量减小影响和损失。第六,建立风险责任追究机制,制定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措施。

6.实现风险内控工作的闭环管理。企业要将风险内控体系建设、风险评估和管理、内控评价和审计、内控缺陷整改、内控监督检查有机结合,系统考虑,实现业务的闭环管理。

7.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企业要逐步推进风险内控体系信息化建设,加快由人工控制向系统控制的转变,实现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机结合,减少和消除人为因素对风险内控工作的影响,提升风险管理的精度和效率。

8.建立考核追究机制。企业要建立风险内控工作考核机制,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有效执行、重大重要风险有效管理与业绩考核挂钩,以考核促工作开展。对于因内部控制失效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管理责任。以此营造积极参与、自觉执行、主动监督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良好工作氛围,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

面对波诡云谲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当未雨绸缪,高度重视风险内控工作,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以及管理体系的建设和优化,推动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作者简介:刘迎春(1979.12- ),男,经济师,河南洛阳人,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