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模式管窥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10月11日 09:54

世界优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盘点

摘 要:企业财务中的分层理论研究的是通过有效的划分层次将复杂的系统简单化,将低效的系统高效化,使之更加适应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与业务。因此在各种学科中都有效的利用分层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效的利用了分层管理,而是传统财务理论中只对资金的流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核算做量化,而对财务主体方面的利益衡量打算较少。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我们能够感受到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与效果的不断变化,面对经营权与所有权的逐渐分离,财务管理工作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新的工作环境,因此分层理论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现代企业财务应用中的问题,在企业实践活动中,有效的利用分层管理模式可以完善的构建财务治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完善的分层管理模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可以分为几种模式,其中包括财务治理的机制以及结构。首先本文在现在企业经济环境中提出两个主题与五个层次的治理结构,处理了产权关系、财权关系以及财务主体等等。在建立财务机制时采取静态与动态结合的方式处理不同企业主体,考虑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因素分析分层管理模式。其次,本文站在我国大经济背景下分析财务治理的内外部治理机制,建立不同的管理机制与财务治理机制,对应相应的分层管理机制,完善建立起双主体、五个层次的分层管理模式。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分层管理模式;财务治理;企业效率与质量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资本化市场的加强与完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从生产经营转变向资本经营,在经济市场的发展中涌现了许多跨国公司、企业集团以及控股公司等不同的主体,大的企业对其他公司的影响通过股票的形式产生。因此在企业经济财务发展时,不能不同传统财务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需要建立全新的分层管理模式对经济财务进行管控,因此本文在管窥企业财务分层管理中进行分析,对财务分层管理进行新思考。

一、企业财务分层管理必要性分析

1.传统财务理论与财务分层理论的比较

从中国成立开始发展经济,我国已经开始在借鉴西方财务理论中摸索中国的市场经济财务管理办法,我国的财务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与变革,其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期;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在经济学界内将第一、二两个阶段合起来叫做传统财务理论阶段,将第三阶段叫做现代的财务理论阶段。

传统财务理论的时期,社会经济体制背景下的市场经济不断进行发展,其重要性越来越强,关于企业财务的价值与运动的流转产生了财务活动,将企业的使用价值作为财务活动的表现,因此在传统财务活动中我们能够看出行政管理的影子。计划经济时期的财务管理本质上并不属于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工作内容相混乱,从属于会计学中的一个分支,并没有真正的产生财务管理活动。而现代的财务活动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管理行为,能够按照标准反馈加工生产信息,在现代企业经济活动中,财务管理才真正的独立发展为一门学科,在探索中逐步完善。财务分层理论研究的是企业财务体系,将其分层后对各层次进行管理,协调规划各个层次的义务、权利以及应尽到的责任,在制衡和协调中统一发展,这些的目的都在于提高财务工作效率,降低复杂程度。对财务分层理论的合理运用,可以将企业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合理定位,并对其在各种财务层次中的权利义务作出规定,使不同的责权范围层次中的人力物力不会相互干涉,各行其是,并在相互制约与平衡中达到目的。

传统财务管理和财务分层管理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异同点,不同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两种财务管理是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其次两种财务管理适用于不同的财务管理范围;最后,两种财务管理涉及的领域有不同之处。

两种财务管理理论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盛兴的时代下,我国市场经济借鉴西方与苏联经济模式,形成了传统财务分层理论,这种理论适用于两权尚未分离的情况下。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特征就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推进的改革中,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财务分层管理逐渐形成。在前期的传统财务理论中,重视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后期的现代财务分层管理中,重视的是生产中的企业资金运动与各种经济管理关系,并且开始在财务治理中发挥作用,并且在财务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体现了财务活动管理的本质特征。

两种财务理论之间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都是我国财务理论发展路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二者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共同构成了财务分层管理的基本框架。

2.实行财务分层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现今的经济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发生分离,传统的财务管理在这种条件下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在处理新的问题中,传统财务分层理论显得越来越吃力,因此出于新问题的出现,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的提出新的财务理论,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企业财务环境,为企业成长发展提供新鲜办法和有效的支持。财务分层管理站在另一种角度看仅仅是一种制度的协调安排,主要的是解决财务主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并在责、权、利上达到彼此制衡统一,以求最优的效率和最公平的办法。实施财务分层管理的诸多原因将一一列举如下:

(1)委托代理的出现

在计划经济下,传统代理理论是依托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同属国家下产生的,鲜有出现委托代理问题。但是在市场经济逐渐代替计划经济时,就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必然会发生委托代理权的问题。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与利益不对称会导致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不对称,财务分层管理就应运而生了。

(2)利益相关者在理论上提出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健全,企业的各种经济环境都在发生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呈现一种多元化的态势。在不同权利分散的企业集团中,权利不再被少数利益相关者控制,而是成为不同利益者分别掌握。不同的人追求不同的利益价值,代表不同的社会层次,因此对企业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诸多要求中求生存,就必须在各个层次满足不同的利益主体,协调各种利益管理,达到构建不同层次统一目标的效果。

(3)公司治理组织架构提出的要求

治理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股东以及经理的三个方面参与者,在有效的协作中保证公司的运作正常。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权与所有权相互分离,在公司治理组织构架的协调与监督中能够更好的实现经营管理。简单地说,治理组织构架指的就是一种契约关系,最高权力有股东大会享有,管理公司重大的事务决策,有权对董事进行选定和解任,但是股东大会并不直接管理企业事务,而是将权力托付董事进行行使,董事会负责处理企业日常大小事务,并负责报告股东大会,经营通过董事会的授权进行企业管理工作。公司治理组织层层制约,各财务层的工作要求和职权要求都有所不同,但是做好三层之间的平衡能够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

二、现行财务分层理论及评价

1.现行财务分层理论

(1)国家所有者财务理论

这是最早引入分层管理的理论,由郭复初提出。理论清楚地对国家逻辑理论做出界定,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的经济推动作用非常大,在研究国家所有者财务理论中不得不研究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运营好坏决定了国有经济是否健康发展,因此在研究中有必要深入探讨国有资本。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国有资本管理体系,郭复初教授认为可以建立包括全国人大、国务院、国有资本中介经营公司、国有资产专职部门以及国有企业的五层的管理体系。

(2)两层理论

1995年由干胜道等一批学者研究提出,认为现在的时代由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财务双驱并存,所有者财务产生也正式由于两权分离而出现的,随之出现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有限责任公司导致了股东大会与董事做出相应的改变与适应,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两层理论提出了所有者财务的观点、指出了在经济体制喜爱财务者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区别,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财务理论框架,并准确的分析了各层财务之间的关系。

(3)三层理论

三层理论对企业的内部财权做出了更加明显的划分,从微观层次探讨财权问题。这一理论的提出处于国有企业改制时期,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三层理论的提出正式针对建立独立市场的制衡机制产生的,汤谷凉教授在发表的杂志论文中对企业财务做出三个层次的划分,即: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以及财务经理财务。

(4)五层理论

五层理论是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产权”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遵循了利益相关的逻辑基础,将企业财务分为五个层次:财务外部利益、经营者财务、职能部门财务、分部财务以及员工财务。

2.对现行财务分层理论的评述

国家所有者财务是从大的方向观察财务主体,从宏观出发,将之划分为国家财务、企业财务以及部门财务三个层次,在计划经济高度集中下提出的,侧重角度是国家所有者的财务。当时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没有自主性,不能真正支配职场主体,由国家控制企业。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国家经济政治不能简单的合二为一,统一管理,就得在平衡各种投资者地位上进行利益分配。该理论最早提出财务分层,开了企业财务分层上的一个先河。

两层理论在层次上对所有财务和经营财务的并存进行分析,在两权分离中产生了委托代理,对企业财务经营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最早在学术界提出的两层理论观点,但是最初却不太科学,在对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划分问题上两层理论的划分层次不够清晰,但是对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有积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三层理论出现,逐渐优化了两层理论层次划分不够清晰的问题,将层次划分为所有者、经营者以及财务经理这三方面的财务。经营者财务在三方面中居于核心位置。学术界在分析研究中对三层理论提出质疑,但是其贡献不可磨灭,就是在企业财务分层管理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将财务的划分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

五层理论遵循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将公司财务分为五个层次,该理论的不足是:利用安排逻辑决定治理模式,“资本雇佣劳动”是在现代企业经济活动中大致遵循的逻辑,但是在企业初期的谈判中,非人力资本的占有更大,在产品市场的不断向前变化过程中,人力逐渐占有重要位置,企业就会制定各种激励措施防止人才流失,这就说明了五层理论中的劳动雇用资本并不具有强有力的说服能力。

三、两主体五层次结构的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

1.财务治理机制的动态选择

企业在财务治理的工作过程中实质上就是将治理机制综合起来,做一系列的安排,有秩序的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做到在制度的约束下,提高公司财务运作,更好的保护出资者利益。如果将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比作一个静态的事物,那么治理机制就是一个动态的选择。

2.两主体五层次模式下动态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

在研究分析后,我们得出,国家相关法律对企业股东与董事产权的保护给予重视,同时也相应的给予职工一定的管理与监督职能,使企业在法律的保护下、职工的监督中良好的运作。现阶段,公司应重视对于经理人的强化与约束,在公司不断扩大中创造更高的效率,随着新产品占领市场,人力资本越来越大的对企业利润做出贡献,因此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与内部凝聚力,达到企业财务经营的目标,企业就应财务适当的激励政策,扩大经理人权利。在建立财务治理机制的问题上,首先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只有遵循规定,才能在治理中减少阻力。在建立中应保持动态治理的观念,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协调各方面利益。其次,应遵循收益与控制的发展原则,使相关利益单位权利有所保障。再者,应对企业的各种利益激励措施进行约束,在充分发掘各财务层次的潜力基础上,对行为进行合理的制约。最后,财务治理的权利与义务应当统一起来,在得到权利的同时受到制衡,优化各部分财务层次的配置。

四、总结

传统的财务理论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飞速发展,因此引入分层管理模式显得十分重要,能够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增加收益。本文在分析财务分层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传统财务理论由于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已经出现了委托代理不对称的问题。其次,两权分离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财务分层理论才能有效解决,按照分层标准将财务管理每层的权、责、利进行分层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再者,两主体、五层次的模式适用于现阶段企业发展,根据动态的影响因素建立财务治理机制。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我国的经济背景,因此财务治理机制方面研究不够彻底,在论证时可能有不完整支出,在以后的研究中希望得到补充。只有真正将研究理论结合现实,才能更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时钰.公司财务分层管理体系构建于完善研究[J].财会通讯,2010,(2):79-81.

[2]李心合.利益相关者与公司财务控制[J].财经研究,2001,(9):57-63.

[3]孙兰婷,王桂浩.论财务分层管理及其完善[J].集团经济研究,2005,(11):85-86.

[4]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10.

作者简介:杨琦山(1994- ),男,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本科生,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