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10月08日 11:14

史心怡

摘 要: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解释说明。

关键词: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经济计量模型

一、引言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这种高速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此外,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对一国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本文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加以分析,对维持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以及更好地促进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1.模型构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除此之外,某些非积累的因素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制度因素,特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权制度、市场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

由此本文把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劳动力投入、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政府支出水平七个因素纳入生产函数,设定经济增长模型,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假定初始生产函数为Y=F(K,L,H,I,G,IO,M),为了研究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弹性,在此生产函数基础上将其设定为对数线性模型,即LnY=β0+β1Ln(K)+β2Ln(L)+β3Ln(H)+β4Ln(I)+β5Ln(G)+β6Ln(IO)+β7Ln(M)+ε

其中:Y即总产出,K即资本存量,L即劳动力投入,H即人力资本,I即知识资本,G即政府支出,IO即对外开放程度,M即市场化程度。

2.变量选取、数据来源与处理

(1)变量选取

把K、L、H、I、G、IO、M七个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把Y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各变量指标说明如下:

Y,在此选用GDP代表总产出作为经济增长的总量指标;K,指经济系统运行中所使用的资本量,在此资本量使用资本存量净额;L,本文选择各年度从业人员数量作为劳动力投入的度量;H,用年度教育投资额表示;I,用R&D经费支出来表示;G,本文选用财政支出代表政府支出;IO,反映该指标是进出口贸易总额;M,本文选用利用外资总额代表市场化程度。

(2)数据来源与处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得到各项指标在1991年-2013年之间的具体数值,并且都调整为1991年不变价,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后,见表1。

三、实证分析

由于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过多,不能直接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在此利用SPSS软件对Ln(K)、Ln(L)、Ln(H)、Ln(I)、Ln(G)、Ln(IO)、Ln(M)进行因子分析,得出:第一特征根为6.597,第七特征根为0.001,解释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因此,必须采用因子分析对经济增长的多维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

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后可以得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成分有两个,代表了影响经济增长的七个因素信息的98%以上。然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两个主成分。主成分F1代表了K、H、I、G和IO共五个因素,主成分F2则代表了L和M这两个因素。

根据主成分矩阵和两个主成分的初始特征值,可以求得前两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主成分得分系数。由此得到两个主成分F1和F2的表达式分别为:

将(1)(2)带入到回归方程(3),F1、F2权重分别取方差的贡献的百分比94.25%和4.45%,最终得到经济增长的对数线性模型:

四、结果分析

1.资本投入的影响

资本的弹性系数为0.2598,是所有影响因素中最高的,但由于年均增长率相对较低,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仅为12.7%。可见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主要靠高投入来实现,资本投入的产出效率并不高。

2.劳动力投入的影响

劳动力投入的弹性系数为0.2548,相对较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88%,是七个因素中最低的。可见,现阶段加大劳动力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

3.人力资本投入的影响

人力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69%,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排名第三,仅低于技术进步因素和政府支出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表明近20多年来,人力资本的投入和积累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技术进步的影响

我国R&D投入的年均增长率为17.53%,是各项因素中年均增长率最大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13%,也是所有影响因素中最高的。

5.制度因素的影响

政府支出、对外贸易以及外资引入都属于制度因素,综合来看,制度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贡献率达30%以上,但是三个因素各自的贡献率并不高。

其中政府财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73%,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为显著;对外贸易的弹性系数为0.2573,贡献率为16.26%,相对较低;外资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最低,为0.2228,贡献率为15.61%,但其年均增长率位列第二。可见,对引入外资的产出效率并不高,外资利用率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邱晓华,郑京平,万东华,等.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2006(05):4-12.

[2]杨飞虎.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952-2008[J].经济问题探索,2010(09):1-7.

[3]范巧.永续盘存法细节设定与中国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9[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03):42-50.

[4]范秋芳,孙旭杰.基于主成分回归的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7):144-146.

[5]李占风.湖北省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01):61-69.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