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视角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问题探究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10月04日 16:14

摘 要: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首先就要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来进行,是目前国家调整粮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部分国有粮食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之后收入颇有成效,不过企业还是存在着债务巨大、经营方式死板、政企不分等各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从审计的视角对制约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的原因进行探究,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理念;固定资产管理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及其机构组成

由国家投资具有独立的经营核算粮食购销企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有粮食企业。在一九九九年之前都被称为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之后被称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被安放在乡镇一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通过公司发展规划、粮食生产地与农民种植规模,再分级设立粮食购销点或者粮食购销所,都属于粮站的下属企业,根据当地交通的发展情况与农民的具体情况来建立,服务于周边区域。在这一个地区所有的粮食企业都受到粮食总公司的直接管理。

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机制

国家的粮食流通情况与国家粮食的购销政策,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机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之前的购销经营机制是政府领导的,粮食购销企业只管执行命令,处于完全垄断性的经营模式;之后,出现了以国家的订购为政策,议购成为市场经营的模式,所以出现了”双轨制“的购销企业经营模式。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机制主要体现在对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内采购粮食时,根据粮食的具体行情,提高或下降粮食的收购价格,当粮食价格出现下降情况,为减小粮农的损失,根据国家调控的保护价粮食品种和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再到粮食价格走高时,避免粮食消费人群的经济负担过重,企业又要遵守国家规定的最好现价来销售粮食。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会受到国家从贷款及费用津贴等方面的利益,政府有关部门会对粮食的保护价购销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三、审计视角下制约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的因素

1.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建立

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已经通过法律规定进行了企业的改革与创新,属于完全独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不过从现实情况分析给个户的企业没有达到现代企业要求,一是它受到国家政策的主导,二是她实际意义上就是一个企业,在经营方式上以盈利为目的,其实是一种很不健康的企业,国家为此负债导致企业严重亏损。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政企未分离,导致企业没有健康的经营模式,没有经济市场企业身份,无法像现代企业在市场中那样经营管理,所以说这是国有粮食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所在。

2.企业内部管理落后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内部管理方式陈旧,人力资本、财力资本等最该彰显竞争力的因素不能发挥应有积极作用,反而成了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1)人员结构断层。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人才队伍老化严重,处于51岁-60岁的人成为员工队伍主力,服务能力弱化。文化结构以粮校中专为主,大专科学历者少之又少;就现在的粮食购销市场来看,很多进行粮食购销的职工没有正规的经营职称。

(2)企业债务巨大。部分粮食企业负债累累,表现在以下三个地方。第一企业财务负重。一些粮食企业在改革之后仍然具有很大的亏损、陈化粮食价差和另外一些损失总计达到十几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银行贷款利息与本金,以上都是粮食企业负债累累的重要原因。比如粮食企业之前收购的粮食价格高于现在的粮食价格,造成差价亏损。其次就是一些改革之后企业要承担遣散人员的各种高昂的生活费用。

(3)财务管理混乱。财会基础工作薄弱,有些公司仍采取七八十年代的粮食系统独有的复式记账、单式凭证的记账方法;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各部门间的约束机制,内部监督稽核形同虚设,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甚至仍然存在出纳与主管会计兼职及经理与一身的现象,缺乏投入-产出核算概念和意识,资产管理和核算体制失控。

3.缺乏参与市场竞争能力

(1)经营理念难以转变。国家相关的财政政策性补贴已经让一些企业产生依赖,部分企业没有树立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是因为企业没有相关的监督检查制度,不认为企业的亏损与收益与经营方式毫无关系,从而导致企业没有生存空间,没有市场地位。

(2)成本控制无优势。企业的经营费用与管理费用支出管理,是导致目前相同情况下,国有企业出现亏损,而民营企业出现收益的根本原因所在。目前国有大型粮食企业在经营管理方式上根本无法与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上相提并论。虽然部分粮贩收购粮食的价格要比国有企业要高些。但经营手法十分灵活,反应速度快,群众也会因为便利而更多地选择与私营粮企交易。再者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库存粮食价格成本高,比如仍然存在粮食购销企业列支小麦出库损耗费用,管理费用大大高于私有粮商。

4.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产权方面存在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国有资产账目混乱,在解决处理中采用方法不当,从而造成部分资产流失。(2)企业管理中,在主业与副业上没有做好重点分析,忽略了优势资源的保护工作,甚至促成了好利之人从中谋取利润的机会。(3)改,转,租,卖”过程中,由于管理问题,加之缺乏经验,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4)有的企业出租营业场地及库房,租金偏低,收入不入帐,形成帐外资金。

国有粮食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深层次主要有:第一,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国有资产企业的经营机制是,企业代替国家管理其资产,并从中获取利益。及国家为资产所有者,企业则为资产经营者,两者本应是互惠互利的关系,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策略者与执行者也会出现不统一的现象。另外,国有企业产权混乱也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存在产权转让不符合正常程序以及产权转让价格的真实性问题等现象。第三,对投资项目缺乏分析论证,对未来市场没有进行科学地预测考察,盲目投资建厂造成损失。第四,监管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和机制,个别企业领导甚至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任意挥霍国家资产。

四、对于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5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对粮仓建设、投融资机制、粮食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化经营、粮食法制建设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为粮食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针对审计视角下国有粮食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也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但目前的传统市场经济下,部分国有粮食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收入低迷,导致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企业经模式上不合理、不科学。如何改革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模式,重回市场成为关键,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营主体,增强它的活力,提高它的素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粮食企业逐步建立企业制度,这是破解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瓶颈的关键因素。

2.完善经营管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其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改善,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随时对企业的生产方式及经营模式进行有必要的审计。顺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实施粮食购销产业化经营,以销定产、落实订单,积极与农业合作社合作,确保订单顺利兑现。由政府主导建立保障粮食产业经营风险的经济担保公司,同时政府还可以为粮食企业进行相关的贷款担保;引入保险机制,降低粮食生产、购销经营风险。

3.逐步化解债务风险。按“分清责任,分类处理”的原则,属政策性亏损的历史债务,清理后全部从企业剥离,由县级以上粮食主管部门统一管理,逐步限期消化;属企业经营亏损的债务,由企业自行承担。监督粮食企业严格执行“库贷挂钩,钱随粮走”的政策,核算资金财务成本,避免地方粮食企业为了发展而借入高息贷款行为的发生。

4.培养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为了改善国有资产企业人力资源不充足的情况,目前首要任务就是对人才的选拔,要坚持专业的岗位配备专业的人才,并且提高部分薪酬。选拔最合适的岗位负责人,带动发展;加强领导班子队伍的建设,选用年轻有为、吃苦耐劳、专业水平高,领导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唯才是用;对于有特殊专业要求的岗位人才大力引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逐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武凤荣.企业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4(8):221-222.

[2]顾海,谭晶荣.国有粮食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兼与私营粮食企业比较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2(2):52-54.

[3]史成刚.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会计改革与创新,2014(12):93-94.

作者简介:夏永侠(1985.01- ),女,汉族,河南永城人,中级审计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