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工业发展优势分析及启示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09月30日 12:55

摘 要:作为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德国汽车凭借其高质量、强稳定享誉全球,本文首先介绍了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德国汽车的特点,然后以国际贸易地理理论知识为依据,从文化、科技、人才、相关产业、国家五个方面分析了德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发展优势,最后总结了对中国汽车业的启示。

关键词:德国汽车工业;发展优势

一、德国汽车概况

1.德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自1886年本茨在德国发明第一辆汽车以来,汽车工业逐步成为德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德国七分之一的就业岗位源于汽车工业,围绕着汽车的开发、制造、销售等产生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约五分之一,同时汽车工业是德国最强大的出口行业,创造了80%的盈余。

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德国汽车产量与销量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产量排名第四, 2015年上半年的销量排名第五,增长了5.2%。

图 2015年前三季度汽车销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下同①)

2.德国汽车特点

从外观看,德国汽车设计一般延续传统风格,线条挺拔而有力度,典雅、严谨而不事张扬;从制作工艺看,德国汽车十分注重细节,内在表现尤为优良,讲究实用与有效;从质量看,整车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强,其中尤以梅赛德斯一奔驰的耐用、可靠性为最佳。一辆奔驰轿车行驶30万公里以后仍安然无恙,世界上汽车行驶里程最长的记录,至今仍是由奔驰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所保持。

与美国汽车注重大、中、悬挂较软的特点相比,德国车比较紧凑,悬挂要硬些,强调运动感;而日本汽车在设计时严格按照成本节约原则导致其高速性就比德国车差。由此,德国汽车高质量、重细节、高稳定性的特点使其经典品牌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德国汽车工业的文化优势

1.民族文化特征

德国在历史上受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邦国的影响最大,今日的民族文化很大部分来自于普鲁士精神,归纳起来有来个核心:一是理性;二是服从,这两个核心又派生出众多相关特性②。凭借其理性,德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非凡成就(仅德国普朗克研究所有15人获得诺贝尔奖),而源于理性的严谨、务实、计划等特性也推动着汽车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另一方面,德国人的服从使人们忠诚于雇主、关注产品细节、重视品牌质量,这也体现了德系汽车的特点。

2.企业文化特征

充满理性的民族文化使德国汽车制造者把高质量的要求放在首位,通过营造一种负责任的质量至上的企业文化,不断改进细节,提高产业标准,追求精确和完美,形成品牌特色,赢得顾客信誉。梅赛德斯-奔驰以安全、稳定、耐用享誉全球,是德国汽车品质的代表,而该品牌也是两个汽车品牌合作“1+1>2”的典范,成功的根源就在于双方在企业文化方面质量至上、精益求精的共同理念。

三、德国汽车工业的科技和人才优势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始终是德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无论是以高档豪华车为主要市场的奔驰、保时捷,还是生产普通乘用车的大众公司,都密切关注自身的科技竞争力。这主要表现在目前新能源汽车开发、传统汽车环保能力发展、保证汽车安全(安全技术普及率高)等方面。

1.研发投入

重视技术研发是德国汽车工业保持技术领先的重要原因。近十年间,德国汽车工业研发投入超过2000亿欧元,其研发强度(即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美国、日本等汽车生产大国,创新开发了“虚拟制造”、“仿真建模”,持续积累“汽车模型数据”的平台,提高研发效率。

除了资金方面的研发投入,德国汽车行业十分重视研发人员的开发培养,专业人才一般要经过及其严格的训练(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基本的开发和企业或研究所实战操作、承担项目、开发新产品)以维持和提高行业的平均水准。目前研发人员数量庞大且不断增长,占科研人员的11%。

各国2009年-2013年研发强度对比折现统计表

2.技术人才培养

生产高质量的德国汽车除了需要高级的研发人员,同样需要能将科技概念转化为实际产品的高水准技术人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此输送了大量人才。通过将学校理论培养和企业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企业广泛参与的前提下,学生的培训能与生产紧密结合,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有助于快速投入工作,形成优秀的技术人才队伍。

四、德国汽车工业的相关产业优势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复杂的规模经济产业,相关产业的创新型、稳定性对它发展影响重大,其中零部件供给商,如博世、德尔福、大陆,在动力、传动系统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生产实力极大保证了德国汽车工业高质量的要求;同时由于自身在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德国零部件供给商在于汽车公司谈判时拥有平等的地位,这使得双方能共同获得长足发展。

以汽车最重要的部分——发动机为例,德国汽车能以“稳定性、安全性强”受人青睐都得益于德国发动机燃气供给系统早已全部采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准确控制混合器的质量,保证气缸内燃料燃烧的安全性③。核心的发动机喷射技术目前完全由诸如博世、德尔福、日本电装等公司控制,而前两者就是德国零部件供应商巨头。

五、德国汽车工业的国家优势

作为四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一直受到德国政府极高的关注度。一方面,德国政府极力扶持德国汽车工业。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德国总理默克尔亲自与欧宝汽车领导人针对提供10亿欧元担保的话题进行会谈;当前,环境恶化促使汽车工业向排放性能优化的方向发展,为此,德国政府通过控制车型投资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并搭建高层合作平台,协调经济技术部、交通部、环境部和教育科研部联合建立电动汽车发展产业;另外,政府目前已建立11.8万个充电点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所有在2015年底前购买电动汽车的用户10年内免征机动车税并提供补贴。另一方面,德国政府通过隐形的贸易壁垒——较高的技术标准,限制其他国家汽车进入德国市场或取得快速发展。

六、对中国的启示

一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显示了该国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和工业化水平。德国汽车企业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着眼于“高质量”的目标,有效整合并发挥包括文化、国家、相关产业、技术和人才各方面优势。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产量和销量均在全球排名第一,但其核心竞争力仍有待提高,为此中国的汽车企业应进一步强化其市场定位、技术、人才、经营管理方面能力,对中国政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切实地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扶植。在政策导向和国家行为上有切实地行动引导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包括明确汽车发展的战略目标(给我国汽车产业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改善汽车生产销售的融资政策、优化汽车消费环境、推动节能型汽车的发展。

其次,在科技和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另外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实际上,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与双元制教育相似,但在企业介入程度、教学要求、训练质量、实际操作方面需要有进一步提高。

最后,促使汽车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运用技术创新创造可持续性的差异化产品,减小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低价竞争的必要性。

注释:

①本文所有数据来自盖世汽车研究院

②引自:素速萍《德国汽车竞争优势研究》

③引自:青木《德国制造何以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卫教善.从德国汽车产业的战略特征看我国汽车产业强国之路[J].汽车工业研究,2011.10:16-20.

[2]德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J].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3.

[3]陈翌,孔德洋.德国系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及其启示[J].德国研究,2014.1.

[4]庞德良,刘兆国.德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环境保护,2014.21.

[5]高军.吉林省汽车产业与德国汽车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10.19.

[6]李庆文.德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七大战略特征.中国汽车报,2009.2.9.

[7]蔡狱燕.永恒的经典:汽车文化掠影[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巴特菲尔德.激情不灭:梅赛德斯·奔驰品牌故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

[9]时文.德国的汽车文化[J].中华工商时报,2007.12.26.

[10]青木.“德国制造”何以长盛不衰[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1.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