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视角的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研究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09月30日 19:20

高彩云

摘 要:文章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分析了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大数据时代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带来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要进行服务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及内部管理创新。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大数据;创新

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于1966年提出,一般是指从农业或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并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配套的服务产品,具有中间投入性、产业关联性、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高度密集性、集聚性等显著特征,一般包括以下六个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批发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一、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

2014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GDP)4015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1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2亿元,分别增长1.4%、7.1%和8.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4.4:47.7:47.9。第三产业中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金融业、批发业及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及邮政业占据了近一半的份额(见图)。

1.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浙江省第三次经济普查公报,2013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共计30.317万个,占第三产业的比例达到44.92%;从业人员241.74万,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2.87%;资产总额193096.8亿元,占第三产业资产总额的81.78%。可以看出,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规模不断扩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将为全省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2.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构成逐步优化

一般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划分为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新兴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较高的运行效率,与其它产业的联系更为紧密,对现代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大。浙江生产性服务业中,新兴服务业比例在逐年上升,2005年新兴服务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为51.2%,2012年上升为56.7%。其中,金融业所占比重最大。2005年,金融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为26.2%,位居批发业之后;2012年上升为33.5%,一举跃居各行业首位。金融业、批发业之后,按增加值规模大小依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

3.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基本保持逐年增加的态势,从2005年的19.5%增加到2013年的24.1%,平均每年提高近0.6%。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2005—2013年期间,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20%以上,除个别年份外,对GDP年增长率的贡献均高于2%,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对浙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实践资料表明,近年来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每增1元,可带动工业增加值增1.78元;不含交通运输和批发业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其每增1元,更可带动工业增3.02元。

二、大数据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分析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生产性服务业发达程度,已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1.大数据时代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创造了无限可能性

大数据时代,消费者能够选择购买完全客户化的商品,或从一个可供选择的环境下自行定制商品,例如在网上购买商品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定制化购买;对于商家来说,为了扩大销售范围、增加市场份额,他们通常采用特殊的促销策略,将多种相关联的商品实行深度捆绑和关联销售。个性化驱使商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淘汰率不断增大,迫使新品推出越来越快、越来越多。作为制造业配套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或多样化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并且根据客户的历史数据进行未来需求的预测,创新服务产品种类、拓展服务产品的功能。

2.大数据时代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商业模式通常客户提出需求企业提供服务,最大限度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大数据时代,随着新环境、新形势下制造业及相关产业不断涌现出各种商业业态、模式和行为,这些都为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供应链上的需求与供给平衡匹配带来新的难题,使得企业更难以掌握市场需求与资源整合,导致需求与供给失衡,预测不准。因此大数据时代使得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着商业模式的变革,利用大数据将“了解客户需求”转变为“预知客户需求”进而“创造客户需求”。

3.大数据时代对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开发和利用好数据资源是生产性服务企业面临的新课题。目前,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软硬件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空缺,数据的搜集和处理能力还很弱,数据处理分析人才的匮乏也是制约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大数据背景下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大省,非常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信息服务等八大生产性服务业,引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鉴于大数据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

一是服务产品创新。当前,浙江省的许多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附加值低,竞争能力弱。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产品创新就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拓展,在大数据的指引下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比如,农业企业和涉农服务机构应该瞄准农业价值链的制高点,注重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逐步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建立完善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承包作业、机具租赁和维修服务;工业服务企业应该围绕提高研发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开发拓展市场调研、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总包和系统控制等业务;同时可以围绕市场营销和品牌服务,发展现代销售体系,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另外,可以开展制造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创新抵押质押、发行债券等金融服务;创新战略规划、营销策划、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等等。大数据时代,只有不断完善服务产品创新、整合优化全程产业链,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整合化的服务产品,才能真正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促进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是服务模式创新。大数据时代,创新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模式,增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或工业在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的能力,可以为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的现代化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比如,根据各类数据分析搭建各类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健全农业生产资料配送网络;鼓励开展服务外包,整合优化生产服务系统等等;设立工业设计企业和服务中心,建设研发设计交易市场;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加快标准化设施应用,推进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总之,不断完善的生产性服务模式,是支撑和保障创新驱动能够充分带动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催化剂与桥梁,对于显著提升浙江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整合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内部管理创新。大数据时代,处理海量数据的技术——如何挖掘出这些数据蕴含的巨大的商业价值,如何实现本行业的价值增值成为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重要课题。企业应基于已有的业务数据,运用商务智能BI和供应链管理SCM等信息化技术,对各项关键业务进行深度的挖掘与分析,掌握其特性与特征,发现改进的机会并对其进行优化,从而实现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同时大力培养生产性服务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同时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知识、运营管理知识等综合素质的人才,可以通过分析来自传感器、社会网络评论、网络流量等各方面的数据,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乔红学.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5.11.

[2]刘洁,李雪源,陈海波.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行业差异[J].中国科技论坛,2015.2.

[3]白清.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分析--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5.4.

[4]周静.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J].财经科学,2014.11.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