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探讨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09月29日 11:39

摘 要:客家作为影响最为深远的南方汉族民系之一,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类型众多,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本文从旅游业角度,阐述了广东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体现,并从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产品组合、加强民俗文化旅游宣传、树立旅游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旅游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文化的旅游活动。民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地方群体民众、民族或族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传承性的生活文化。因为民俗文化的内涵丰富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民俗文化旅游成为一种高层次的旅游。通过参加民俗旅游活动,旅游者可以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满足求新、求奇、求异的需要,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二、广东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

“客家”是相对于“主家”而言的一种称谓,是汉民族中的一支特殊民系。客家人是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汉人历经多次大迁移南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受当地环境条件的影响,与当地土著居民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 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独特的文化和语言,落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山庄的群落。广东是中国拥有客家人数最多的省份。其中,梅州、河源、惠州、深圳(龙岗区、盐田区、宝安区)、韶关以及揭阳揭西县、汕尾陆河县、英德、廉江等尤以客家为主。从旅游业的角度来看,客家民俗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形物质民俗

有形物质民俗是指人们在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实践活动中,长期俘获物质为自己服务形成的各类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工具、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民间工艺等物品。

(1)客家服饰

客家服务具有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其款式配件、装饰图案、配件首饰都具有一定和意义和渊源,反映了客家发展的历史。客家服饰风格朴素实用,以简约、大方、舒适为美。在色调方面大多喜欢素色,尤其喜爱蓝、黑、青。客家妇女的服饰展现了一个大“面”与小“点”的对比,在色彩上由大面积深蓝色和小面积蓝色形成对比,上下呼应,使人感到整体和谐。客家服饰中另具特色的就是客家女人夏天戴的“凉笠”和秋冬时期戴的“冬头帕”。冬头帕和围裙一般由红、绿、蓝、白、黑几种颜色的线交织而成,呈条状彩纹,为客家服饰增添了亮丽的一笔。客家冬头帕丝带上的还绣有古老图案,包括祈福纹样、文字纹样、动植物纹样和生活用具纹样等。

(2)客家民居

常见的客家传统民居包括五凤楼、土楼、围龙屋、字形屋、走马楼等, 其中客家土楼和围龙屋因独特的造型和鲜明的建筑风格而尤为闻名中外。客家土楼和围龙屋用生土筑墙而成,讲究风水、注重园林绿化, 规模较大、功能齐全, 适合群体生活,防御性极强, 体现了客家人和睦相处的群居生活方式和强大的家族凝聚力。围龙屋的设计和建筑集实用性、科学性和审美性于一体,是客家民俗文化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客家地区最典型的旅游资源之一。客家土楼还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云南的一颗印和广西的杆栏式并列被称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

(3)客家饮食文化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客家人既保留了部分祖居地传统,又吸取了迁徙所经之地的饮食特点,并与聚居地的土著居民相融合,使得客家菜式上既保留了中原饮食特色, 又在当地自然条件下, 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客家菜系和风味小食,代表菜有酿豆腐,梅菜扣肉、盐焗鸡、涮酒、糯米饭、酿香菇,酿春卷、炒米粉等。传统客家菜在取料上以家禽家畜和山珍为主,刀功上粗旷质朴, 形块粗大; 烹制手法上重煮焖, 少炸烤; 风味上则重鲜香脆嫩和原汁原味,讲究“咸、烧、肥、香、熟、陈”。客家人十分热情好客,喜欢以家酿米酒招待亲戚朋友,在喝酒时,很注意礼节,还有行酒令的习俗。客家酒令具有丰富的知识性,酒令花样多,包括“字词令”、“诗词令”、“通令”、猜谜等。

2.人生社会民俗

人生社会民俗包括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俗等。客家人生社会民俗主要体现:

(1)特别的女性文化

客家妇女以其贤慧、勤劳和善良著称,具有世间少有的勤劳能干和无私奉精神、,是 “四头四尾”----家头教尾、田头地尾、灶头锅尾、针头线尾“,几乎无所不能的女性。和汉族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不同,客家妇女既承担全部家务, 又干农活,具又刻苦耐劳的体力和辛勤奋斗的意志品德,平日里客家妇女的特有标志是一顶黑纱边凉帽, 构成客家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与民间习俗

客家人的民俗节日丰富多样,包括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神社祭会、农事会,如观音诞、伯公诞、灶君节以及天穿节、立秋节等地方性俗信节日。同时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不断摒弃陋俗、继承良俗、增添新俗,使得传统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客家人的传统文化风采。

(3)独特的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唐宋汉语和百越土语融合而成,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客家方言是客家人区别于其他民系的根本特征, 也是客家保存中古汉文化的最明显标志, 对于研究古汉语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3.民间文艺曲艺

山歌、采茶戏、五句板、汉剧、花朝戏、木偶戏、马灯、花灯、茶灯等是客家地区人民十分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曲艺,它们是客家人生产、生活的精神艺术写照, 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其中,多姿多彩的客家山歌更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客家地区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客家山歌在形式上较为完整地保存有《诗经》赋、比、兴遗风,广泛采用比喻、直叙、叠句、双关等手法,艺术风格独特,音乐性强,唱腔多样,题材广泛,通俗易懂,文采内涵,还可进行热闹的对歌活动。客家山歌种类很多,有习俗山歌、述事山歌、尾驳尾山歌等,但主要由情歌、斗歌、即席演唱三大精华部分组成。“客家山歌远传扬,条条唱出情意长,条条唱出郎心事,声声唱出妹心肠”。梅州山歌更是吸收了梅州当地的瑶族、畲族的民歌表现手法,借助客家语言本身的丰富表现力,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对广东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1.深度挖掘客家民俗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产品组合

深入挖掘客家民俗文化内涵,将客家物质文化、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相结合,创新旅游产品组合,增加相关的体验类项目,让游客在旅游行程中能深度了解和体现客家文化。依据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开展客家风情旅游,如可以在行程中设计“自己动手做客家菜”活动,由当地精通客家菜肴烹制的居民进行指导,让游客既能品尝客家美食,又能感受做客家菜的乐趣。在娱乐活动方面可以让游客学唱客家山歌,参与客家的婚嫁、锣鼓、戏剧、灯会、舞龙、舞狮等民间民俗活动中,充分体验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原生态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文化性。

在旅游产品组合上,可以设计客家美食之旅、客家历史文化之旅等,还可以将客家文化旅游与红色旅游、名人效应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如梅州既是客家祖地也是“将军之乡”,涌现了叶剑英、叶挺、李光耀、何子渊、丘成桐、张国荣等杰出人物,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广东省多个城市也建立了客家名人故居、客家博物馆等,如叶剑英故居,丘逢甲故居、平远县博物馆等。

2.加强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宣传、树立旅游品牌

在旅游宣传方面,一方面要运用文艺节庆活动、影视专题片等方式展开包装宣传。邀请省内外媒体来客家旅游地进行实地考察报导。拍摄以广东客家文化为背景的歌影视作品,组织客家文艺团体到国内外进行巡回演出,邀请各界明星来客家旅游地进行表演和宣传,邀请省内外媒体进行实地考察和报导,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影响力。同时,加强与港澳台及海内外客家乡亲的联系,吸引更多的客家乡亲前来祭祖、探亲、观光旅游,宣传广东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另一方面,在开发客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旅行社、酒店、旅游交通、景区等相关旅游行业应拓展宣传范围、从不同角度、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宣传独特的客家文化,使旅游者在旅游前能被客家民俗文化吸引、旅游过程中能深入感受客家民俗文化的魅力、旅游过程完成后能够向亲朋好友宣传客家民俗文化,从而提高广东客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树立广东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3.加大投资力度,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大多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处于偏远的深山老林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因此,政府部门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快主干道路、景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客家旅游地区的可进入性。《广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发展形成世界遗产游、潮汕文化与滨海美食游、客家文化与山水度假游等国内外知名的九大精品旅游线路”,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旅游行政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规范管理体制,加强客家旅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游客食、住接待能力有限、卫生及服务质量差的问题。还要完善景区景点中配套设施,如景区全景导览标识、游览路线图、导游说明牌、指示牌、警示牌、公共应急电话、洗手间、垃圾箱、游客服务中心等。景区配套设施要要围绕客家民俗文化主题进行艺术性的布局和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4.加强区域协作

据有关学者估计,全世界约有八千万客家人,其中约五千万人分布在中国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等19个省(市、自治区),约600万人分布在港澳台地区,约1500万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客家方言也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梅州、惠州、赣州、汀州被誉为“客家四州”,汕尾市是台湾省客家的主要原籍原乡,东莞市是拉丁美洲客家的主要原籍原乡,远离客家大本营,而客家文化占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还有台湾的高雄市、台北市、广西贺州市、玉林市、海南省儋州市等。广东省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应加强与江西、福建、广西等省区合作, 设计中国客家黄金旅游线路,进行联合推广。

5.推进客家文化教育

一方面,要对客家旅游地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客家文化的教育,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员工、酒店员工等和游客直接打交道的从业人员,以便更好地向游客讲解客家文化、展示客家文化;另一方面,需要当地客家人对本地区文化形成更为系统和深入的认知,当地客家文化的教育需要得到普及。当地客家人穿上客家传统服饰、唱着客家山歌来接待游客,展现传统的客家生活习惯;向游客们介绍客家民间风俗和典故传奇,邀请游客品尝客家擂茶。通过当地客家人生动透彻地去向游客介绍客家文化,游客通过视觉、听觉、味觉等全方位感受了解客家文化,从而推动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隋春花,陈惠燕.试论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广东始兴县客家“满堂围”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5(05).

[2]周建成,邓宗安.福建宁化客家文化旅游的发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3]彭宗兰.甘孜州藏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5(02).

[4]郭盛晖.广东客家文化及其旅游开发[J].企业家天地,2005(06).

作者简介:王应霞(1980.10- ),湖北洪湖人,旅游管理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与旅游教育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