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和管理模式分析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09月25日 08:10

郑兰庆

摘 要: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所处的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同时生产管理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背景下,对企业管理提出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各种管理手段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完善管理决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分析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并就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特征;管理模式

一、相关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自身集权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强化企业内部沟通协调。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为实现预定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而进行的各项行动和管理决策,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建立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调配合的基础上,依靠对资金、业务、信息的有效整合,通过适度授权和分权,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和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

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为企业实施自身战略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只有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将企业的供应链、价值链以及作业链进行有机整合,确保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预定目标。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也可以为企业管理监督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考核管理层履职情况,,对于完善企业管理者绩效考核、评价以及奖惩具有推动作用。便于管理着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弥补管理漏洞,协调部门间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分析

1.全面性

具体来讲,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表现在全程性、全员性以及全方位性上。全面预算管理在管理中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需要企业的全部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同时,全面预算管理的全程性则是指预算管理一系列活动从最初的编制、执行控制到后期的分析考核、奖惩、绩效评价等环节会渗透到公司整个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并在全方位性上表现为包含经营预算、筹资预算、资本预算以及财务预算等各个方面。

2.战略性

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和实施都是围绕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来进行的,管理的内容是企业资源的组织和配置使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时,能够对企业起到全方位职称,也是企业发展战略在财务管理上的具体实现。

3.系统性

全面预算管理的系统性可以包含横向系统性以及纵向系统性两个方面。横向系统性指的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衔接和联系整合,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当一个部门的预算任务没有实现时就很可能会导致其他部门的预算目标也难以及时完成。而全面预算的纵向系统性则是指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奖惩考核等各个环节之间有机衔接,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依靠各个上下环节之间的联系,共同组成了刚性的预算目标体系。

4.协调性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中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生产经营环节,需要将预算管理目标细化并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具体部门以及个人,这就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协调性的特征,要求企业的资源在企业部门之间实现科学和合理的配置优化。依靠企业各个部门对于预算管理的参与,将公司资源以及各个部门的工作量进行细化和合理配比,进而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有效利用。

5.监督性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既是对生产管理本身的依据,同时也是对管理过程进行监督考核的重要参考。有助于考核管理层履职情况,,对于完善企业管理者绩效考核、评价以及奖惩具有推动作用。预算管理的执行和实施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下达预算指标以及编制和汇总预算上,还应当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落脚于预算编制的执行、监控、分析、调整,以及后期的预算评价和考核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切实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威性作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指导。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模式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连接着企业和市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及挑战也越来越多。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所制定的发展策略是不同的,同时由于不同的企业所处的发展时期和发展阶段也不相同,管理的内容和重点也不相同,这就使得公司所制定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正是基于此,企业应当围绕自身实际、管理需求和行业特点设计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以突出不同时期企业全面预算的管理重点。具体来讲,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资本支出预算管理模式、销售为主预算管理模式、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模式以及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等。

1.资本支出预算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从经营管理特点上来讲,主要是将大量的流动性资金用于企业的市场研究、产品开发以及固定资产购置等,其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常常为负,同时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大小以及新产品新业务开发能否成功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一预算管理模式的经营风险以及投资风险常常比较大。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创立初期以及市场营销初期,用于项目投放,着重于对大型区域性基础建设前期投资。对于矿山的前期勘探和开发以及未拿到开采证件之前在现金流量坐标轴上一般都为负数,没有达到现金的平衡点。站在资本预算管理模式角度,公司管理者依靠资本投资预算来对项目过程进行介入和管理,预算的中心是资本投入,通过科学合理的投资概算和财务决策分析技术实现对资本支出项目的科学评价,预算的内容是项目投资总额以及各个时期的现金流出金额。依靠这些预算内容,融资预算实现对项目实际构建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通过跟资本预算进行比较合理评价资本支出项目的实际支出效果。

2.营销费用预算管理模式

从企业经营管理特点上来看,营销费用预算管理业务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逐步为市场所接受。这一模式的管理中心是依靠市场和市场营销来开发市场潜力,逐步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这就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费用和资金投入。正是由于现金流入量在金额上不确定,导致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处于较低水平或者为负值。

营销费用预算管理模式关注的重点是市场为依托,围绕市场占有率目标要求以及销售预测编制来编制销售预算。这一模式坚持的原则是以销定产,在管理中对生产、成本、费用等各项职能工作进行预算。在预算编制中将职能预算作为编制基础,综合编制财务预算。围绕预算机制,实现营销管理为预算中心环节,这一管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都围绕市场需求这一中心来开展,更好地发挥计划作用。不过这一模式过于强调市场客观性,可能忽略内部挖掘潜力,激化管理者和所有者矛盾。

3.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模式

成本控制预算市场在增长速度上有所减缓,但一直都具有比较高的使用率。当公司在发展中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市场环境时,公司经营收益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相对可控因素。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可以对期望收益进行影响,确保企业净现金流量比较稳定且为正值。按照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内涵,当市场环境以及市场价格都比较稳定时,企业要确保经济收益就需要在成本因素上进行挖掘,按照企业管理者的经济收益期望,将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主线和核心,将市场价格作为已知变量来对企业的整体成本预算进行规划,在总预算成本的基础上将成本细化落实到各个具体的管理和生产部门,进而形成分预算成本管理体系,实现对各个预算单位成本的总体约束。实施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模式,适用于产品生命周期比较长,产品已经相对比较成熟的企业,此时市场需求稳定,企业竞争优势也主要集中于低成本。

4.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

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大量回收应收账款,而潜在的投资项目并没有确定,会产生较多的净现金流量。在这一预算管理模式下,管理的核心是现金流入以及流出控制,依靠对现金流量的合理规划以及控制实现对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监督。这一财务预算管理模式比较适用于那些处于扩张阶段,同时业务发展比较迅速的企业,同时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实施内部控制也比较适用。

参考文献:

[1]吕嵩.浅议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机制的创新[J].中外企业家,2015(13).

[2]邱观峰.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1).

[3]周顺祥.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目标与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08).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