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经济增长方式的缺陷及其转变机制研究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09月20日 06:57

摘 要:尽管陕西经济曾经长期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存在过度依靠资源开发,投资效率偏低,主导产业附加价值不高,城市化率偏低,经济增长的效率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不足等缺陷。通过分析陕西投资与资源产业开发中的制度与结构缺陷,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逻辑与成因,本文提出了从根本上转变陕西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与政策措施。

关键词:陕西省经济增长方式;缺陷;转变机制

一、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现有研究

建国以来,中国逐步形成外延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或技术进步的作用相对较低,由大量劳动力、资本、能源和原材料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被一些学者描述为不可持续的增长。目前,传统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使我国的出口受阻,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前急迫的需求。

长期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尽管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推行西部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对西部地区集中了大量投资,但并没有明显改善西部地区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在针对陕西经济增长方式的学术研究中,王利等指出,陕西省的资源开发对本地经济可能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存在外部性的条件下,和其他资源富集地区一样,陕西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资源诅咒现象。白永秀、严汉平指出,陕西存在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与基础资源充裕并存的现象,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发展也很不协调。学者们针对陕西经济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然而,对陕西经济增长方式的缺陷及其转变机制,还缺少全面深入的研究。

二、陕西经济增长方式的缺陷与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高速增长,投资迅速增加,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但是,近年来,陕西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处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阶段过渡的时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与沿海省区相比,陕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基本问题包括:

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结构过度倚重制造业,服务业不够发达。2014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之比为54.8%;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36.4%,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制造业比重过大。陕西省的服务业发展时间较短,制度不完善,经验相对不足,还需要长时间的发展与提高。与工业和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和认识程度都不够,更容易受到外来竞争的冲击。

2.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高,投资主体过于单一。由于消费比率较低,大量的投资导致生产扩张得不到内部市场的有效承接,既降低了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又进一步形成了过剩的产能。在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主导下,固定资产投资急剧增长,投资回报率在市场竞争下逐步降低,政府债务持续增加。

3.主要产业附加价值低。科技创新决定了要素投入组合方式和资源利用效率,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陕西主导产业主要依赖初级产品开采,附加价值低,资源加工、转化不够。陕西优势的科技、教育资源对本地主要产业与当地经济未产生明显贡献,产业升级相对不足。

4.经济结构过度注重重工业发展,价格偏低,污染浪费严重,与本地资源禀赋相脱节。2010年,陕西省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1%。其中,有色冶金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能源化工工业产值总共占陕西工业总产值的55%。与改革开放以前一样,陕西的发展模式依然过度注重重工业,不符合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经济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能源、资源等的价格长期低于均衡价格,政府干预下的投入要素价格产生了扭曲,极大地刺激了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在技术进步上依赖的是“干中学”的演变路径,模仿和规模化的低成本竞争是微观主体对外扩张的主要路径,规模收益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正在迅速递减。

5.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改革开放之后,户籍制度逐步松动,城乡间劳动流动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但是城乡分割的情况依然存在,以现代工业为代表的城市部门和以农业为代表的农村部门并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未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现在城乡居民不同的收入、教育、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使农民收入依然较低。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1,城乡差距依旧非常明显。

三、陕西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逻辑与成因分析

陕西经济发展具有资源配置效率较低,资源投入过高、包容性相对不足等特点,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驱动,资源产业占比过高,制度与结构中存在的缺陷非常明显。

首先,政府压低土地、劳动力、投资品等生产要素价格,环境保护和劳动力社保等投入过低。政府干预扭曲了要素价格,极大地激励政府和企业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使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过高,长期效益过低,经济高速增长难以持续。

其次,经济中的歧视性政策长期存在,体现在户籍制度、国有与非国有经济政策的差异、大企业垄断等方面。资源开发与本地的要素禀赋不相符合,难以有效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第三,陕西省是资源大省,资源综合利用与深加工技术效率明显,附加价值高,节约资源效果突出,但资源深加工所需投资固定成本高、风险大,并未被政府主导型企业广泛采用,这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投资在陕西省并不多见。陕西省各类企业普遍缺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深度加工获取高附加价值的激励。

第四,陕西省的资源开发没有与城市化实现协调互动发展。陕西省的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往往位于山区与高原地区,在偏远山区分散投资既不符合当代资本与劳动力流动的特点,也难以充分利用城市的聚集经济效益。陕西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与资源开发难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这些地区的小城镇很可能成为资源枯竭性城市。只有顺应资本和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钱随人走,才能通过市场机制使资源开发收益进入长期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领域和地区。

四、陕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与对策

转变陕西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关键在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改变以能源、资源等初级产业为主的初级型经济与产业结构,避免出现资源枯竭与资源诅咒现象,实现陕西经济效率性、包容性、可持续发展。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首先要消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护知识产权,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消除政府制度性障碍,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性、竞争性、法制化的市场秩序。

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陕西省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但是附加值低。因此,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应促进技术升级,保持产业的竞争优势,拓展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要从简单加工与销售向产业价值链的自主研发设计、物流、信息、金融、品牌、市场营销等生产型服务环节延伸,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3.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有效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成为本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需要科学技术、环保意识以及政府的政策的协调配合。首先需要唤起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形成。其次,需要增加环保投入,激励和鼓励使用环保节能的技术,发展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加速信息化进程,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淘汰落后工艺等也将是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第三,还需要政府在节能环保方面加强法律规制与政策约束。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法治与有效监管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性手段。

4.深化与拓展要素市场体制的改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消除城乡之间的分割状态,也是陕西重新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加快城市化步伐,及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减轻农村的人地矛盾,扩大农民的种植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最终提高农村农民的收入水平。陕西省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不仅有赖于教育投入的进一步增加,也取决于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制度及管理系统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生龙,王亚华,胡鞍钢.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9(9):94-105.

[2]白永秀,严汉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陕西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0-14.

[3]王利,宋文飞,龚杰昌.陕西省矿产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外部成本[J].人文,2011.

[4]陕西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5-03/20/content_12269028.htm).

作者简介:石红溶,女,湖北孝感人,经济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学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