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滨海旅游产业空间发展研究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09月18日 05:30

摘 要:旅游空间结构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以“点-轴”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茂名滨海旅游区现有知名景区及旅游资源的综合分析,构建“两带五区”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为当地旅游产品创新和产业振兴提出可行方向。

关键词:茂名滨海旅游;空间发展;路径

旅游产业空间结构是旅游产业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联,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滨海旅游由于资源条件比较单薄,空间结构的布局显得更加重要。茂名作为广东西部欠发达的沿海城市,滨海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整合滨海旅游资源,重构旅游空间结构,为滨海旅游产品创新和产业振兴明确方向,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可为其他沿海地区的滨海旅游规划提供参考。

一、旅游空间发展理论

1.空间结构

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可表现为不同的几何形态,工业、旅游业等表现为点状,交通、通讯等表现为线状,农业则更多地表现为面状。这些具有不同物质或经济意义的点、线、面依据其内在的经济技术联系和空间位置关系,相互连接,就形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经济意义,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分散于地理空间的相关资源和要素连接起来,才能产生特定的经济活动;二是把相互独立的经济单元协同起来,能够产生特有的经济效益,如规模经济、节约经济效益。我国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在“增长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点-轴”系统理论,认为在较大区域内增长极和增长点的互动互补过程,能促进两者之间轴线周边的经济发展,从而形成增长极、增长点和轴线的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结构。“点-轴”发展模式特别适合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通过中心点的聚集效应,实现规模效益;通过发展轴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2.旅游空间结构演变

国内对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以实证为主,研究的范围集中在沿海区域旅游功能区划分及布局方式、交通和政策等区位条件改变对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滨海旅游客源空间分布等方面,主要目的是为当地的旅游规划编制和实施以及旅游行政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描述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变发展过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包括探索、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和衰落(复苏)六个阶段。对于发展还不很成熟的滨海旅游区域,更多的还是处于参与的末期和发展的初期:个别拥有旅游资源禀赋的景区在小范围区域内发生集聚效应,景区内设施、服务获得提升和完善,具备一定的旅游功能和经营规模,形成区域滨海旅游发展的若干节点;政府主管部门从被动参与向提前介入转变,把滨海旅游业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组织实施,力图以孤立的景区为核心,结合资源状况规划差异化旅游功能区,培育滨海旅游区整体功能概念和市场美誉。滨海旅游业能否进入发展阶段的快车道,科学重构旅游空间结构是关键一环,这一步决定了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高低和旅游产品创新方向的正确与否。

二、茂名滨海旅游业态空间结构的特点

1.自然资源及旅游空间结构特点

茂名滨海新区旅游空间结构的亮点概括为“湾湾相通、湾海相连、湾岛相望、山水相逢”。

湾湾相通——重修长约8公里的旧运河,可把商住旅游功能的水东湾与广东最大渔港所在地博贺湾打通,同时把两湾之间的陆地营造为四面环水、隔河相望的长方形岛屿,长约12公里,宽约2公里,岛上包括了沙滩、湿地、草地、坡地、矮丘等丰富地形要素,具有天然的与世隔绝、神秘浪漫的气质和灵性,可塑性和开发潜力巨大;兼具难得一见的内陆海水河道,令人神往。

湾海相连——水东湾内海面积27平方公里,海湾出口宽度不足1公里,正在修建水东湾跨海大桥,使整个海湾形成闭环,湾内四季波澜不兴,没有内河注入,泥沙淤积量少,有大小两个湖心岛,可建造海湾的标志建筑。

湾岛相望——大放鸡岛距离水东湾出口11公里,岛屿面积1.9平方公里,海拔122米,是茂名最大的岛屿,岛上生态环境保存良好,植被覆盖率居广东海岛之冠,是我国自然条件最好的潜水和海钓基地,近海海域水深6-12米,能见度达8米,海底资源丰富,水静风轻,没有暗涌。

山水相逢——绵长的沙滩背靠丘陵起伏,其中晏镜岭海拔400多米,面海山坡笔直陡峭,俯视海滩,气流特殊,视野开阔,山脉走向平缓,山上遗留战争时期的军事设施,具有鲜明的运动特色。

2.茂名滨海旅游空间结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茂名滨海旅游空间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丰富,而且资源质量较高,除了优质的海水和沙滩外,还有浅滩湿地、内陆海水河、封闭式海湾、无人居住岛、临海山体峭壁等特色资源,为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二是已建成“中国第一滩”、放鸡岛和浪漫海岸等三个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景区功能各异,互补性较强;三是旅游区对外交通比较发达。

(2)劣势

茂名滨海旅游经过近三十年的经营,目前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空间结构的劣势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首先,粤西是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茂名滨海旅游发展缺乏周边的经济支撑;第二,邻近湛江、阳江两市及海南省的滨海旅游资源丰富,茂名的滨海旅游产品与之同质化严重;第三,旅游区的服务功能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问题,主要景区之间缺乏紧密协调和合理定位。

三、茂名滨海旅游业态空间重构

1.茂名滨海旅游空间重构的经济社会意义

一是落实茂名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其滨海旅游产业规划,以产业空间重构为切入点,整合滨海旅游区的各种资源;二是对滨海旅游空间重新进行组合和整合,提升景区之间协同效应和旅游资源的整体使用价值;三是划分旅游功能区,创新差异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四是充分考虑所在地居民的合理安置,保留和融入当地文化元素。

2.茂名滨海旅游业态空间重构的方案研究

全面整合茂名滨海旅游区旅游资源,重构旅游空间,形成“两带五区”的结构体系。“两带”:指一纵一横两条旅游带,纵向包括环水东湾新城及现有“中国第一滩”、浪漫海岸及放鸡岛三大景区,横向包括从晏镜岭到龙头山沿海景区。“五区”共同组成“两带”,赋予明确的旅游产品服务功能。

茂名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旅游产业专项规划,经修改。

(1)水东湾-歌美海生态商务功能区

——依托条件:红树林、近海湿地、水东湾新城建成区。

——功能区定位:以红树林观光、湿地生态体验、商务会展为主,高标准建设红树林绿化景观、湿地公园,营造滨海生态深度体验环境,结合现有高档商住社区设施,开发新城中心商务区、大型会展中心,配套休闲娱乐设施,形成茂名中心游憩商务区。

(2)虎头山-晏镜岭运动养生功能区

——依托条件:晏镜岭山体、虎头山现有旅游设施。

——功能区定位:利用晏镜岭临海山体开发滑翔极限运动,融入军事元素设置探险线路,利用山水环境和视觉景观优势开发登高观海及摄影景区,依托山林及近岸地带建设高端养生度假区,营造动静结合适合各种群体需要的健康养生度假区。

(3)第一滩-大洲岛运动文化功能区

——依托条件:中国第一滩优质沙滩及现有设施、水东湾水体、大洲岛、二洲岛。

——功能区定位:强化第一滩沙滩排球的体育基因,建立专业沙滩排球比赛基地及大众运动场地,突出与周边地区沙滩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完善公共海滨浴场的服务设施,提高滨海旅游区的人气;利用水东湾平静清澈的水体开发赛艇项目,把二洲岛建成空中体育运动岛;利用大洲岛海湾中心的独特位置,建设大型“印象茂名”户外水秀情景剧场,配套各种娱乐商业设施,营造气氛热烈、动感十足、旅游流密集的茂名滨海旅游区核心功能区。

(4)龙头山-博贺湾运河风情功能区

——依托条件:国内罕见的内陆海水运河、四面环水的生态环境、丰富多样植被及地形、浪漫海岸风景区建成区。

——功能区定位:依托浪漫海岸景区及古运河情调强化局部区域的婚庆服务、蜜月度假功能;由当地居民迁移形成移民新村,本土文化融入旅游景观,建设富有渔乡风情的旅游小城镇;开发古运河巡游项目及游艇服务;利用滩涂和浅海资源开发渔人码头和海上牧场项目;依托大片背风草地及运河景观建设高尔夫球场及配套度假村、自驾游宿营地,营造独具滨海运河风情的休闲度假及长期居住地、景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5)放鸡岛海洋探索功能区

——依托条件:放鸡岛建成区及配套设施

——功能区定位:综合利用放鸡岛陆上、水下生物多样性特点,通过设立展示场馆、资源分类、行走路线设计等,把海岛建成一个海洋生物及海洋知识科普区,使游客在参观体验的同时实现知识增值;依托优质海水条件和丰富的水下生物资源,推广浅海、深海潜水运动普及化,使放鸡岛潜水项目成为茂名滨海旅游区最具特色的产品。

3.结论

茂名滨海旅游区处在发展初期,景区建设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应以现有三大景区为支点,整合和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点带面,规划建设承载差异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区,吸引旅游资源和旅游流的聚集,形成“两带五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在功能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整体旅游概念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快功能区结构化建设,形成区内旅游新业态,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柳,俞乔,鲜荣生,李志铭.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及路径研究[J].长沙:经济地理,2012(7):141-146.

[2]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张淑敏.基于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休闲旅游研究[D].广州:广东商学院,2011.

[4]王恩旭,吴荻.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J].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7):505-509.

[5]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旅游产业专项规划[M].茂名市旅游局,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2011.

作者简介:袁骅笙(1971- ),女,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旅游英语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地理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