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新机遇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09月15日 22:05

宋洁

摘 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要适应“新常态”。在此之前,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认识,实际上已经有共识。在经历了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各类风险日益突显和释放,包括人口、环境、资源等宏观基本面悄然发生变化,经济增速出现趋势性下滑。新一代中央领导层从决策者的高度,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势必对未来的宏观政策选择,具有方向性和决定性的影响。伴随经济“新常态”,银行业也势必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经济“三期叠加”潜在矛盾集中暴露、金融改革深化、金融脱媒加剧、监管要求升级、利率市场化提速、市场竞争加剧、改制红利式微等严峻挑战。商业银行要尽快适应经济“新常态”,主动调整自己,顺应形势变化,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居安思危,顺势而为,主动应对挑战,抢抓机遇。那么,经济“新常态”,或者说银行“新常态”下,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机遇在哪里呢?笔者认为,需要往两个方向去考虑。简单说,一个往前看,一个向后看。往前看,看一些随着“新常态”出现而显著变化的经济现象,可以着重关注储蓄率的问题;向后看,主要是看“新常态”下的宏观政策选择而产生的影响。

关键字:资产管理;新常态;并购重组;PE

一、从储蓄率变化来看,资产管理业务将迎来高速成长期

高储蓄率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1992年至2012年间储蓄率从35%飙升到59%,这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然而,过高的储蓄率,支撑了信贷规模粗放扩张,推高资产价格,造成房地产过热;简单重复投资,造成产能过剩;资金过度集中于银行,间接融资比重过大,利率不能反映供求关系,金融创新乏力。概括而言,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所以对资金配置效率的要求并不迫切。

但是,经济“新常态”下这一形势将有根本性的转变。最直接的冲击,就是高储蓄率时代的终结,2013年储蓄率为51%,较上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未来3年-5年将是中国储蓄率快速下降的时期。在经济“新常态”下,整个社会要以比较有限的资金,维持一个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速,必然要求更高的资金配置效率,这一点传统存贷款业务无法满足,资管业务的高速成长期将要到来。在此过程中,将可以发现,金融市场正在呈现一些新的变化,包括理财产品的多样化,PE的涌现,以及金融机构向一些非传统领域的扩张,其核心不外乎着眼于客户的金融资产。特别是,理财产品成为了利率市场化的急先锋,2013年全国理财产品规模是10万亿元,2014年预计年末接近20万亿元,2015年末预测会达到30至40万亿元间的量级,基本与居民储蓄规模相当。2014年前八个月,河北某国有大型银行理财产品日均余额356亿元,较上年新增61亿元,增速为21%,而同期间储蓄存款增速为5%。但同时,应注意到与近3000亿元的储蓄存款相比,理财产品规模依然偏小,一方面意味着资管业务发展空间巨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可能受到资管业务冲击的风险很大。因此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要加快形成完善的大资管业务发展格局”,“负债结构由存款为主向存款、全量资金并重转变”,这些正是基于对市场形势的准确判断。

二、去杠杆化的宏观政策,将为资产管理业务多元化创造机遇

债务风险问题突出,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又一重要现象。2014年上半年,在经济数据逐步企稳的同时,信贷和债务风险仍在加速累积,6月末时的总债务GDP之比飙升至251%,较2013年底攀升了17个百分点。而“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便是去杠杆化,大幅削减债务,降低借贷与产出比。因此,在较长时期内,围绕债务风险问题的去杠杆化,可能是宏观政策的重要导向之一。笔者认为,投行业务打造的资产业务多元化,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如何理解呢?要从作为债务主体的“四大部门”着手,分别分析,它们分别是政府性债务、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金融部门债务、住户部门债务。

1.债券发行业务的机遇。关于政府性债务问题,关注的焦点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去杠杆化的重点是尽力防止平台风险向银行体系的转移,于是限制平台类信贷业务,限制影子银行业务,可以说这是“堵”的策略。而对于城镇化过程中的融资需求还需要有“疏”的办法。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上海等10省市地方债自发自还。未来,试点地区扩容将是必然,地方债发行市场将很快壮大。关于金融部门债务问题,关注的焦点是非标资产。2014年8月末,河北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总行资产池的基础资产为127亿元,除11亿元债券资产外,其它均为信贷替代类的非标资产。据银河证券统计,2013年末主要银行非标资产总量在3万亿元以上。对于此块资产的标准化需求解决,向私募债等债券产品转换是主要思路。关于企业部门债务问题,表面上看贷款或发债,对企业的负债情况没有本质区别,实际上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企业债券直接融资的成本优势会非常突出,有助于缓解债务问题。

2.PE股权业务的机遇。根据《2013年中国500强企业报告》,中国500强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84%,远高于发达国家大企业50%-70%的平均水平。中国500强企业是中国实体部门债务风险的缩影,反映出中国企业去杠杆化的压力十分突出。如何解决企业债务依赖型增长,当然提高投资效率,防止粗放扩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财务角度而言,通过投行业务吸收股权类投资,适度降低资产负债率也能起来重要作用。实际上,私募股权融资业务是最本源、最典型的投行业务,国内银行受牌照限制一直没有做大。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PE股权业务将成为投行业务的重要支柱。从同业来看,工行已经先行一步,根据掌握的不完整资料,2013年半年时间工行完成50多个PE融资项目,规模在170亿元以上。河北行根据总行政策导向,在股权业务方面进行了探索,已完成股权收益权理财产品一笔,目前正积极“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项目。

3.资产证券化的机遇。从住户部门债务,即个人债务方面考虑,资产证券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014年上半年,共有23家金融机构发起发行了43单、1793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涉及个人消费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个人债务资产。这也是投行业务需重点关注的一个方向。

三、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并购重组业务将大有可为

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又一重要现象。通过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开放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在传统产业尤其是国有垄断企业中引入混合所有制,这是主动推动的一面。还有就是市场倒逼之下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这一点在河北区域表现更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能过剩时是兼并重组和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大好时机”;“金融要支持转型”。国务院也出台意见,规定除借壳上市须继续严格审核外,上市公司其他重大资产购买、出售、置换行为均取消行政审批,在并购重组支付手段、定价等方面也更加灵活。近期,河北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因此并购重组业务的市场环境将非常有利。

资产管理业务在并购重组方面的业务优势是十分突出的。首先,并购理财业务对企业自有资金的要求是35%,远低于并购贷款要求的50%;其次,并购基金业务融资可以作为项目资本金;第三,资产管理业务可以整合股、贷、债、基金、资管计划等多种融资渠道。所以,资产管理业务在并购重组业务中将大有可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大此项业务推进力度。

进一步讲,“新常态”下的投行业务机遇,将促使投行业务融智服务能力的极大提升,无论是资管业务、债券承销、PE股权融资,还是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业务,都需要资产管理业务提供专业的方案设计和高效率的业务实施,这将是财务咨询业务的本质回归。

综上所述,经济“新常态”下银行经营面临“新常态”,在挑战和考验之中,也蕴育着投行业务发展的新机遇。各家商业银行都有自身的优势,也有转型发展的良好基础,因此应该有应对困难的坚定信心。只要我们做到“奋发有为不懈怠,抢抓发展敢担当”,就能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吴建亚.现阶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J].金融论坛,2004(08).

[2]潘小明,李杰.股份制银行投行业务的市场机会和管理模式[J].金融论坛,2011(03).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