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研究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09月14日 08:07

摘 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已是必然的趋势。本文旨在探究辽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情况,并通过耦合模型判断二者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

关键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耦合

一、绪论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装备制造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事、综合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1.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现状

得益于雄厚的工业基础,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04年-2013年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从2242.70亿元上升到16458.36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也由24.56%上升至60.78%。然而,目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陷入了发展瓶颈,“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成为首要问题。许多需要生产性服务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碍于不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只能将生产性服务内部化。为此,辽宁省政府就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四年行动规划,旨在通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来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与国际产业发展经验一致,辽宁省的生产性服务业起源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性服务部门,并随着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增加而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2004年-2013年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产值从1455.08亿元上升至5250.7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保持在20%左右,总体展势态较好。但也存在问题:增速波动较大,与装备制造业相比有一定差距,且各子产业发展情况不一致。

2.耦合模型简介

耦合模型是物理模型,认为两个及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的序参量是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决定着系统或运动形式的特征和规律,因此,通过研究序参量可以探讨二者的协调情况。因此,我们可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看成两个子系统产业,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序参量,研究二者现阶段的协调发展情况。

二、模型构建

本文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投资、产能、就业、效率、成长和产值利税率七个方面构建序参量指标,并进行耦合模型计算。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仅探讨2012年的情况。

1.指标构建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指标构建如下表所示,初始数据由作者根据《2013辽宁统计年鉴》、《2012辽宁统计年鉴》、《2013中国工业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2.指标运算

第一步,数据标准化处理。运用极差变化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分别得出相应的序参量xi和yi。

第二步,判断功效函数。f(x)和f(y)分别表示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功效函数,用公式可以表示为:,n=m=7。其中wi为各序参量权重,本文认为各指标同等重要,因此取wi=1/7。带入数值计算后得f(x)=0.7121,f(y)= 0.5726。

第三步,耦合度及耦合调度计算。借鉴物理学中容量耦合模型系数,可得耦合度C计算方法如式(1)。为了区别两个相同耦合度下不同水平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计算耦合协调度,即先计算综合评价指数T,如式(2),再计算耦合协调度D,如式(3)。

(1), (2),

(3)

考虑到辽宁省目前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局面,在T的计算中取,α=0.4,β=0.6。带入数值,得到C=0.4970,T=0.6284,D=0.5589。

三、结果评价与分析

由上文的耦合模运算结果得f(x)=0.7121>f(y)=0.5726,表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优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这一方面说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较成熟,各方面指标都表现良好;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两个产业差距并不大,说明辽宁省的生产性服务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态较好。

根据马洪伟(2013)的研究成果,当C=0.4970时,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处良性耦合阶段,二者发展速度较快,系统的耦合性将进一步提升。根据寥重斌(1999)提出的耦合协调度评价等级,当D= 0.5589时,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勉强协调等级,二者可以协调发展,但系统中仍存在不利因素,使二者相互促进的效果受限。这说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已有了相互协调的发展态势,但两个产业发展的不平衡限制了这种良好态势。一方面,装备制造业通过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市场需求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则通过提供高效外包服务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业需要更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发展辅助,从而改变其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的现状,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不完善,不能满足装备制造业的全部需求。

参考文献:

[1]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6).

[2]李美娟.综合评价中指标标准化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10).

[3]马洪伟.黑龙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