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引发人们心灵的震撼

来源:中国广播 ·2018年09月06日 03:14

《爆炸》 引发人们心灵的震撼-...》的QTE模式引起玩家的广泛关注-进化 游戏史上最重要的80个创新 ...

李宏

获得2017年亚广联奖广播剧类大奖的《爆炸》,由罗马尼亚国家广播电台选送。这部剧通过母子、师生之间关系的展示,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适的难题,探讨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老师权威、学业压力、家庭情感缺失、青少年心理失衡、家长老师心理健康问题,还有不同阶段的人类关系和人类对死亡的认知。

主题:独特而普遍、古老而现实

尽管这是一个发生在高中校园里的故事,剧中人也主要是高中生群体,呈现了年轻人成长中面临的种种困扰和挑战,但《爆炸》的目标听众其实不只是青少年,实际上,这部广播剧更主要的目标听众是成年人,包括青少年的老师和家长。剧中反映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心理失衡甚至变态问题,以及因这种失衡导致的不可挽回的后果,提醒家长和老师们思考:作为未成年人(孩子和学生)的引导者,应当如何平衡、构建健康的心理状态,用孩子可以接受甚至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承担起成年人(家长和老师)应当承担的责任。

这是《爆炸》的高明和深刻之处,是其超越大多数青少年题材作品的根本原因。其实,孩子的问题大多是家长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也主要是老师和学校的问题。只有家长和老师身心健康了,孩子(学生)才会健康成长。这个主题是世界性的,人类共有的。剧中发生的故事可以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所学校。

不止于此,《爆炸》还探讨了人类对死亡的看法。通过主角的自杀行为和他对生死的理解、妈妈对他死后房间的处理等,提出了人类如何对待死亡这一终极问题,使得这个剧的主题更为深刻。尽管剧中的故事发生在罗马尼亚的一所中学,听者却能联想到欧里庇得斯《酒神的伴侣》,感受到古希腊戏剧中讨论的命题。

人物设计:四个主角,分别为两个高中生、两个成年人

此剧的第一个主要人物是转学而来的问题学生丹尼斯,其次是好学生、班长庞图,另外两个主角是学校心理师阿加弗和校长(同时也是生物课老师)。心理师阿加弗是连接其他人物的核心,她是好学生、班长庞图的妈妈,她为校长做心理咨询,并接受校长安排的任务,为问题学生丹尼斯做心理咨询。她和出轨的丈夫貌合神离,为孩子庞图维持着一个完整的家,却完全忽略了儿子的情感需求,只要求孩子考高分。身为心理咨询师的她完全不关注儿子的心理健康,甚至违背职业操守,让自己陷入与问题学生丹尼斯的不良情感关系里,迷失自己,导致被忽略的儿子跳楼自杀。

庞图是好学生、好班长、好儿子,平时待人彬彬有礼,学习成绩出色。但在学校,他的班长权威被转学而来的问题学生丹尼斯取代,自己喜欢的漂亮女孩也转身变成丹尼斯的追求者;课堂测验时他会做所有的题,最后却被迫交了白卷,因为不想当同学的“叛徒”,却为背叛了校长(老师)、辜负了妈妈而自责不已。丹尼斯的出现粉碎了他从小信奉的“好人有好报”的理念,他发现做坏人比做好人容易得多,可自己却又不能成为丹尼斯那样的人。在家里,他没有安全感。8岁时他发现爸爸出轨,于是藏着假枪要去威胁爸爸的情人;他爱妈妈,他的高智商被妈妈所炫耀,他努力迎合妈妈的要求,始终保持第一名的成绩,但他发现妈妈根本不关心他、不了解他,也不打算了解他,甚至根本不需要他的爱。妈妈为了去赴丹尼斯的约会而拒绝与他交谈,是他走向自杀的直接诱因。

校长这个人物主要体现的是教育者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的无力是好学生、班长庞图走向死亡的间接因素。此外,漂亮女孩、获奖女孩、时尚女孩、抑郁女孩、悲伤男孩、霸道男孩,这些配角根据需要出现在这4个人物身边,与4位主角产生交集,补充丰富着4位主角的故事,推动着剧情向前发展。剧中还有一个非主角的重要角色——女清洁工,她不仅连接所有的人物,最重要的是,她提供了独特的、私密的视角,让听众直接进入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结构:设置序幕和尾声,主体部分以人物为中心来架构

此剧在结构上也受古希腊戏剧的影响,有序幕和尾声。主体部分共五幕,其中四幕以4个角色的视角切入,从主角的内心独白开始:第一幕《女清洁工》,通过女清洁工打扫卫生间时的自言自语,把剧中的主要人物一一引出;第二幕《校长》、第三幕《阿加弗》、第四幕《庞图》,都是按主要人物为中心设置的,以主角的内心独白讲故事,推动剧情发展。其中,第二幕最短,一方面是人物的重要程度决定的,另一方面,作为线性媒体的广播,应当迅速进入剧中的核心人物、核心情节,以吸引听众听下去,所以开头部分不能太长。

统观以人物设置的四幕中,没有第一主角——问题学生丹尼斯,这是此剧的独特之处。丹尼斯在全剧的第3分钟处就隆重出场且贯穿全剧。此外,因为丹尼斯是剧中最心口合一、言行一致的人物,他不需要内心独白,他和谁在一起都直接地表现出真实的自我,比如:面对老师“谁干的?”他会直接说:“我!”再比如:他第一次见心理咨询师就会直视老师眼睛,说自己心底的话,不管对还是错。所以没有必要再为他设一幕。

第五幕《爆炸》,主要人物交织,戏剧冲突迅速激化,把剧情推向高潮。序幕和尾声,也是这部剧很成功的一部分。序幕以主角阿加弗内心独白开场,描述她的梦境,先声夺人,制造了很大的悬念;尾声与序幕首尾呼应,拓展此剧的内涵,引出人类对衰老、死亡的认知,让人沉思。

场景:按人物心理设计、切换、连接

与一般的广播剧不同,《爆炸》完全按人物的心理设计場景,自由切换、连接场景,不受实际场景的局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广播媒体的特色。比如:实际场景是学校心理咨询室,校长在接受心理冶疗,但却出现了开家长会的场景、他和女朋友同床共眠的场景,这些场景都是校长的心理场景,表达了校长在种种压力之下的心理失衡。再比如第五幕,场景在妈妈阿加弗去酒吧赴丹尼斯之约与儿子庞图去楼顶赴死亡之约间交织切换,又依据两个人的心理出现了童年儿子与妈妈嬉戏的场景、青少年儿子被妈妈拒绝等场景,完全是人物心理发展的需要,这种心理场景推动着剧情发展并走向高潮。

此外,角色独白的场景化。《爆炸》是一个心理剧,主要依靠人物内心独白发展推动剧情。人物的独白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但大段独白很容易让广播剧沉闷、呆板。此剧中的人物独白另辟蹊径,对人物独白进行场景化的处理,使得静态的独白动起来、活起来,充满戏剧性和吸引力。

音响音乐:辨识度鲜明却又新奇独特

具有冲击力的音响音乐是《爆炸》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使听不懂语言、即使没有文本,听众也会被此剧中的音响所吸引。

此剧音响音乐的设计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几乎每一幕都很精彩。最值得说的是:此剧设计了一个名为“声音”的角色,主要为塑造“丹尼斯”服务,专门呼叫“丹尼斯”这个名字,从第一幕开始到第五幕,总是在各种场合出现,显示这个人物的受欢迎程度,以及这个人物对其他角色的影响力度;而且,“声音”负责发出其他人物不方便说而剧情又需要的话,可以是其中任何一个角色说任一剧情需要的台词。作为听觉艺术的广播剧,人物不能太多,“声音”这个角色的设计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

另外,音响的层次与方位安排得当。《爆炸》中的音响非常饱满、丰厚,每个音响都不是单一呈现,而是多种组合,全景式流动。剧中的很多音响富有象征意义。比如:第四幕庞图出现前,音响就从街景转入大雨、电闪雷鸣,然后是非常温柔的风铃声。这些音响象征着庞图的单纯美好和强烈的内心冲突。

最后,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剧的剧名。虽然名为《爆炸》,但剧中并没有爆炸的情节。爆炸,是丹尼斯回答阿加弗“将来有什么打算”时出现的:“我想在学校放个炸弹,看看大家会怎么爆炸。”实际上,真正在学校做出爆炸一样“壮举”的是一直自认为软弱的庞图,他用自己的生命让周围人惊醒,特别是炸醒了他的妈妈。但是,很快这个冲击波就会过去,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正如庞图所言“我们都会留下一些痕迹,但不久就会消失”。而丹尼斯,依然是一枚随时都会引爆的炸弹。父母、老师,需要尽快地调整自己,帮助丹尼斯走上正轨,排除险情。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秘书长)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