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的发展定位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09月03日 00:01

霍艳晶 王晶蕾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现阶段的重大战略之一,廊坊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本文将基于现代城市圈的发展规律,从京津冀城市圈整体功能规划的角度出发,并借鉴伦敦为代表国外城市圈的先进经验,研究并提出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产业发展定位。

关键词:廊坊;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政治、经济的中心区域。三地虽然骨肉相连,但经济、社会发展都很不平衡。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领导、规划,京津冀一体化的设想从提出之日就进展缓慢,区域产业发展对接不利。2014年中央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力求打破这一局面,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性的方案正式出台,为地处京津之间的廊坊带来了腾飞的良机。本文将从京津冀城市圈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廊坊在区域产业分工中的定位,旨在设计出适应未来区域发展的、合理的产业结构,为廊坊的发展出谋划策。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十三五阶段国家层面的重点战略,有着深刻的历史使命。它既是未来带动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又要成为全国新型城市化的样板。但是,由于京津冀各地现实情况差异大,历史原因深刻复杂,整体规划的实现一定会面对很多困难。

1.京津冀三地历史上发展不均衡,经济、社会差异较大。建国后,一些有工业基础的大城市得到了优先发展,京、津当时就是北方的核心。如今,河北在居民收入、公共服务、产业水平方面都大大落后于京津。这些差异为区域融合带来了很多困难。

2.政策壁垒等非市场性因素,影响资金和人员流动。京津两地,尤其是北京,在国家的多年扶持下形成了明显的政策和社会福利优势。企事业单位的地位优势,居民户籍福利都阻碍了三地的各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市场经济规则某种程度上处于失效状态。

3.经济产业发展和北京城市合理发展的矛盾。北京作为该区域的绝对核心,其功能过度集中,造成了交通拥堵、生活成本过高等城市问题。虽然国家近十年已经对北京的工业企业进行了外迁等疏导方式,但很明显产业并没有辐射性的向周边发展,北京的城市压力没有减轻。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的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稍后会发布的实施方案,是京津冀发展的核心政府指导文件,将会在区域发展中起到路标的重要。作者认为京津冀整体发展应遵循以下规律。

1.区域内京、津两个核心,其实是单核心的两面。在计划经济时期,北京、天津各自发展,实质的联系性不强。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北京强、天津弱。直到2000年左右,国家政策扶持的加强,配合北京城市规划提出减少工业和制造业,才让天津重回正轨。天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衰落,是城市间产业吸引力竞争造成的。而它再度崛起是区域城市功能再协调、再分配的结果。所以,作者倾向于将北京、天津两个城市看成是京津冀地区的一个单核心。

2.京津冀地区,核心的经济辐射效应地带是新型城市化的重点。本世纪之前,我国大城市发展,主要以规模扩张为主,这带来了众多城市病。这一问题国内外学术界提出的思路都是分散城市功能。以同心圆模式把城市空间划出几个同心环状地带,核心为中心商务区,依次向外是过渡带、住宅区、通勤带。随着时代进步,大型城市中心向外30-60分钟轨道交通的距离,是黄金生活带,也被称为一小时生活圈,廊坊就刚好处在黄金生活带的外延。

三、国外成功的城市规划分析。

作者对众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或者说城市圈规划进行了一些研究。西方国家的城市圈大多数是人类生活、产业发展的自然结果。但也不乏伦敦这样经过了合理规划的名城。并且像京津一样,作为地区和国家的核心兼具多种职能,非常有分析借鉴意义。基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廊坊处于核心城市辐射范围内,下面将主要对大伦敦地区进行分析。

伦敦近代一直受困城市扩张带来的交通、人口压力,1937年英国政府成立“巴罗委员会”,对伦敦展开规划。英国议会1944年通过的《绿带法》、1946年的《新城法》为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法理和制度保障。1963年通过的《伦敦政府法案》正式提出了“大伦敦市(地区)”的称法和行政概念,包含30多个行政区。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政府从规划之初就开始有计划的疏导伦敦地区的工业企业,其GDP在全国的占比也有所下降。大伦敦地区主要产业也由制造业转向了以金融业、商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等为主的第三产业。

从空间角度来看,伦敦城市功能呈同心圆分布。市中心区主要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政治部门,各类企业的总部,商业企业等等。紧邻市区的近郊环状地带,以公寓、超市为主的生活区占比较大,这里距离市中心在1个半小时车程以内,轨道交通不超过40分钟。牛津(教育学术)、雷丁(美食、购物)等多个小型城镇,伦敦大都市圈的最外围,经济、生活已融合的密不可分。

多年来,大伦敦通过兴建辐射状交通网,尤其是轨道交通网,使整个区域的通行效率大为提高。同时让伦敦经济的活力顺利辐射至边缘的城镇,从而形成了整个区域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大伦敦是一个城市功能空间规划良好,运行效率和城市发展兼顾的良好范例。

四、廊坊发展定位的借鉴。

从空间上看,廊坊的北三县(香河、大厂、三河)完全处于京津的一小时生活圈之内,而三河燕郊已经成为了北京的居民区。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优先发展交通的表述,如果加紧发展辐射式的轨道交通,廊坊市区也将会被纳入一小时生活圈之内。南部各县也基本处在大都市圈外圈的范围。从战略上分析,京津作为协同发展的绝对核心,周边地区承接京津城市功能的外迁是要优先执行的任务。那么,廊坊的发展定位就将是承接京津城市功能,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先锋。

对照大伦敦都市圈的经验,作者选取了雷丁作为借鉴对象。雷丁是伯克郡的首府,拥有优秀大学雷丁大学,是著名的雷丁音乐节的举办地。它在地理位置和产业构成等方面和廊坊的相似之处很多,总结详见下表。

从上面可以看出,两座城市都是核心城市边缘的小城,产业发展没有独特方向。80年代之后,随着大伦敦的发展,雷丁被更紧密的纳入了大都市圈。主要产业也由常见的小制造,转向为核心城市娱乐、购物的服务产业。这就是典型的核心城市的辐射效应,雷丁事实上承接了提供休闲服务的伦敦城市功能。

事实上,无论过去的雷丁还是如今的廊坊,在核心城市的辐射效应下承接城市功能是必然的道路。所以,作者认为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巨变工程中,应该从战略层面思考,利用区位优势,主动配合京津城市规划变革,成为京津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廊坊目前的产业现状,作者提出,分三片区域规划廊坊未来的主动产业。

1.北三县(香河、三河、大厂)向京津生活城的方向发展。京津周边一小时生活圈范围内,受限于地形和交通,可选的地区其实并不多。北三县可以说是承接京津生活功能的首选。未来北三县将主要也房地产、生活服务、零售商业为主。

2.廊坊市区应在保持现有电子制造业的基础上,向生活休闲和教育科技服务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开发区大学城的成功历史,提供便利的交通和更低的成本,重新吸引教育、科技产业落户廊坊。作为京津之间位置和基础设施水平最好的地区,廊坊也将把提供生活休闲服务产业作为重中之重。

3.南部各县以现有小制造为基础,努力提高产业层次。南部各县应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机,承接京津外迁的小制造行业,完成产业升级。

五、结束语

本研究从京津冀的总体城市圈规划出发,结合廊坊天然的位置条件,以京津城市功能调整着眼点,对照国外成熟城市群体系,研究紧邻大都市的中小城市状况。给未来廊坊在京津冀地区中的职能和产业发展方向定位,提出主要发展产业的建议。产业结构问题是廊坊在区域协同发展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决定城市发展走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一环,研究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祝尔娟.“十二五”时期京津冀发展阶段与趋势特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0):122-128.

[2]陈群元,宋玉祥.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11):1840-1844.

[3]Simeon Djankov, Carolinc.Freund Trade Flow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1987 to 1996[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2,30( 1):76-90.

[4]李红锦,李胜会.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研究——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9-24.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