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08月11日 08:49

农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选载一

杨玉娟 火虹媛

本论文为佳木斯大学应用重点项目之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基于农产品品牌的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WY1;项目名称: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保险+小额信贷”模式风险防控研究,项目编号:2014WQ4

摘 要: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民自愿组成的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体制,以保持产权相对独立为前提,由早期的人民公社发展而来,是顺应了我国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趋势的一种创新制度。近年来,民间建立起大量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随着其迅速发展,渐渐的将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业发展的载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专业合作社面临着各种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如何有效的采取措施防范合作社建立及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并使农业专业合作社稳步发展,是当下最紧迫的问题。目前,我国对于农业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浅层次的低水平线上,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风险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有效的处理至关重要,其意义不仅仅停留在对合作社的影响,甚至于对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对农民的风险意识进行提高、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理论层面进行丰富、提高农民道德素质水平,以促进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稳步发展,本文从导致农业专业合作社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入手,通过对各种风险发现与剖析,提出较为完善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应对风险管理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

一、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仍处于不成熟期,从宏观上看,虽然整体发展速度较快,但各地区发展极为不平衡,且规模小、覆盖面低。在地域分布上,同区域、规模偏小的占多数,跨区域的大型合作社较少;在产业分布上,种植养殖业居多,其他类型产业偏少;在组织与创建上,由政府和其他力量介入的形式较多,由农民自发组建的较少;在服务内容上,更多采用低成本技术和信息服务,而能够引进高新技术与专业信息化的较少;在资金利用上,盈余多用来进行收益分配,用于抵御风险的较少。可见现阶段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是管理风险、制度风险、财务风险、道德风险与法律风险并存。

二、农业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政府过度干涉

随着农民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一紧密合作概念认知的提高,建立合作社这一任务迫在眉睫,而我国目前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型的较多,经济合作型的较少。现阶段由政府支持建立的合作社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不得不使农民对自行组建的合作社的发展问题产生了担忧。政府对合作社的干预会不同程度影响其发展,极易产生反作用,甚至会利用政府假公济私乱了章程。这与办社宗旨背道而驰,无形中增大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度。

2.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有些合作社产权不明晰,财务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在盈余返还上,由于没有明确的章程,很容易产生矛盾,引发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因利益分配问题产生的纠纷已经不是偶然现象,严重会导致无法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在财务管理方面,农业专业合作社没有专门的财务制度和规范,只能效仿有关企业财务制度运行,加之有关人员缺乏系统财务知识,因此财务管理问题和风险防范问题尤为尖锐;在内部控制方面,目前我国很多农业专业合作社得不到规范,有些虽然制订了内部规章与制度,但形同虚设,显然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和运用,社内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有效调动,而有的甚至没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种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无疑增加了内部风险。

3.难以形成民主制

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设立不超过总表决权20%的附加表决权”,这项规定使得控股企业得到了较大的话语权及优势地位,很可能导致企业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单边控制。多数合作社无法建立民主制,不能使社员参与到全部决策,决定权掌握在控制人手中,合作社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必然会导致社员合作与参与决策意识的薄弱,合作社与社员、社员与社员之间难以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因而造成了合作社发展的不稳定。

4.资金瓶颈较普遍

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社员股金和政府的经费支持,利润分配主要以按交易额分配为主,按股份分配为辅,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收益分配上,未留足公积金、公益金及风险基金,导致合作社抵御风险能力差,严重影响今后的长远发展;其次,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会同企业一样不断增加对自有资金的需求,但其筹集资金往往受到自身的限制。很多合作社由于起步较晚,各方面积累不足,自身资金维持能力非常有限,国家和地方财政扶持力度偏低且不普遍。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资金相对短缺,相关的扶持资金和信贷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对于抵押、质押门槛较高,而合作社或农民个人用于抵押的实物不足,难以及时获得贷款;至于招商引资这一途径,多数合作社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三、深析农业专业合作社问题产生的原因

1.经济体制具有风险性

市场经济体制是农业专业合作社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政府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自然会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监管,但任何政策的实施必然利弊并存。自从取消农村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后,在完全竞争型的市场中,农村没有生存下去的新型市场营销策略,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特征,且农产品本身具有非对称性,这使得农业专业合作社容易陷入市场风险的漩涡。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自从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贸易壁垒问题扩大,可见现阶段农业专业合作社所要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国内市场,所要面临的挑战还有严峻的国际市场。

2.社会转型具有不确定性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正向着市场化和工业化发展,加速了中国农业社会性质的转变。由“全耕”向“半耕”社会体制的转变,加之受到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们的心理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形态和结构均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较深层次上,某些矛盾和问题的出现,会带领我们进入一个高风险性的社会,这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外,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复杂且艰难的变革,农村法律政策存在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较差稳定性使得不确定性的法律政策,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冲击。转型社会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绝大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结构松散、档次低,通常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解决初级农产品的销售上,无法形成自身产业链,产业化经营意识差,农产品附加值得不到大幅度提高。这种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的状况,导致合作社难以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浪潮中生存和发展。

3.人类认知的局限性

技术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技术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人类农业技术知识的源泉在于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在农业生产中,主观因素的限制无法避免,合作社成员素质普遍不高,难以掌握核心的技术要领,目前合作社的带头人,多数是学历低、素质低、技能低的“三低”型人才,懂技术、会管理且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对农业专业合作社肤浅的认识程度,使社员对合作社概念模糊,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办社宗旨不明确,产生重建轻管等问题。另一方面,合作社管理水平低、创新意识弱、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在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时代,难以按照国内外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组织生产,这种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的匮乏的局面阻碍了合作社的前进与发展。

四、提出农业专业合作社风险解决对策

1.加强业务理论指导

第一,强化宣传力度,推动发展。大多数人对合作社不甚了解,严重制约着人们对合作经济追求的积极性,要通过宣传合作社的办社原则、基本制度、运作方式和利益机制,让农民充分体会到其中的益处,打破窘境;第二,定期组织培训,促进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近来农村涌现了一批农民自发组建的不够规范但已具有合作社部门特征的经济联合体,这时加强理论引导来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尤其重要;第三,搞好示范作用,引导发展。在加强对现有合作社业务指导的同时,完善其经营管理机制,使之成为引导其它合作社发展的样板。就目前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看,加强理论研究和指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地方政府可以依托着农业学校或农业科研院等组织机构,成立相关部门针对研究农业合作社专门的风险管理问题,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招标和立项,相信这样会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助于积极指导合作社的建立和业务的开展。

2.提高科技文化水平

农民的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鉴于农村发展的局限性,要通过现有途径,积极创新各种形式,首先应提高农民素质水平,这是所有目标达成的基础。加强对合作社成员学习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有三点:一要加强业务技能教育;二要加强风险识别与应对教育;三要加强诚信与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与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3.加大优惠政策

避免形式主义,坚持支持农业、扶持农民的理念,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投入,着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农业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实施步伐,在农村信用社与银行设立合作社绿色通道;细化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制定农业专业合作社减免税办法。质监部门优先制定合作社的农副产品的质量标准,金融部门优先安排合作社的专项贷款等。

4.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为了使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得到更加真实、充分、及时的信息,达到减少决策的盲目性的目标,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综合性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来顺随信息时代的发展。随着农村经营模式的改变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及时的市场供需、便捷的技术支持及权威的法律政策信息等,使农民得到更优质的服务。

5.调整资金结构

股份合作制是农业专业合作社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向会员和社会筹集发展所需的长期资金,在合作社内部引入股份制,这种股份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分配上实行按资分配与交易分配相结合,对外来资本实行股份分红,内部则按实际交易额返还利润。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股份制趋势,能够有效加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从盈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建立风险准备金,利用自身储备来提高农业专业合作社抗风险的综合应对能力。

6.建立规范的内部机制

第一,健全组织管理机制。为更好的完善合作社的管理方式、财会制度、运行制度等,需培养一批能作为经营管理型人才的合作社带头人,有效掌握合作社的运作管理、经营管理法则、利益分配政策等事宜,根据现代农业建设、市场经济的运作等方针,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使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第二,深化民主监督机制。须完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三民”制度,实时将社务与财务公开,置于社员的有效监督之下,做到真正的民主监督。

第三,建立舞弊处罚制度。建立有奖举报制度,提高舞弊风险的发现概率,对舞弊者处以高额赔偿处罚,处罚收入归专业合作社或其他成员所有。这种高发现概率和高额赔偿处罚,能够有效控制舞弊风险。

参考文献:

[1]郑宝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建议.商,2014.

[2]梁红卫.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3]谭博文.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民风险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3.

[4]刘文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风险甄别与管控.改革,2012.

作者简介:杨玉娟(1980- ),黑龙江省依兰县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管理学;火虹媛(1993- ),女,回族,鹤岗人,就读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会计学专业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