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08月07日 21:12

二、台湾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台湾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摘 要:随着亚洲服务贸易的不断提高,我国服务贸易量比较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方面的技术与知识密集行业,也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服务贸易长时间逆差,并且区域发展失衡极其严重,东部沿海地区处于主导地位。所以,提高贸易竞争力,一定要积极优化、提高服务贸易结构,提升通讯服务,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乃至专有权利使用费及特许费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率,不断提高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关键词:服务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

由于全球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服务贸易身为服务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变成了国际贸易逐步关键的构成部分。我国身为发展中经济大国,对于货物贸易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挑战,发展服务贸易具有关键的作用。可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长期以来处于落后阶段,没有卓越的竞争实力。所以,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降低的现象被我国业内人士越发关注。

一、生产性服务贸易定义

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早在1962年由Machlup首先提出,其观点为,生产性服务业属于产出知识的产业。之后,Greenfield在1966年将生产性服务行业为企业、非盈利机构及政府主要向生产者而非向最终端消费群体给予服务产品及劳动的观念予以提出,其首先通过产品属性或需求方向展开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含义。这一含义后来通过Browning以及Singlemann在1975年通过不断推敲而逐步深化。Martinelli在1991年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包含了同资源分配及流通相应的活动、产品、流程设计乃至创新方式、与生产自身生产组织及管理自身相应活动。这一理念获得了早期研究人员的大量认同。我国的李江帆、毕斗斗等学者在2004年提出,生产性服务业指的是为符合中间标准,向外部企业乃至其他组织的生产活动给予中间投入服务,用在执行商业运转及不断发展的生产,而不是用在符合最终直接消费及个人需求的行业。通常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给予的服务大多归属技术密集型及知识密集型服务。

生产性服务贸易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进出口的统称。国外将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的作用进行分析,这些分析大多将生产性服务贸易当做生产需要的中间投入因素贸易。生产性服务贸易模型重点突出了生产性服务部门的内部专业化以及内部积聚效应,乃至生产性服务贸易同终端产品贸易的互补问题。

二、分析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

在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排在世界第三名,只落后于美国与德国。而出口世界排名为第五名,落后于美国、英国、德国及法国。进口世界排名位于第二名,只落后于美国。我国已经变成世界服务贸易大国。但从数据而言,从2002年到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已经由855亿美元提高到6043.4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幅度为18%,占据我国对外贸易比率为12.3%。可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也在持续提高,达到1980亿美元。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通过传统服务行业给予支持,通过自然资源密集型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旅游以及运输成为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导行业,对于资本及知识密集型服务层面而言相对较弱,在国际当中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弱。

1.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

这不但存在客观因素,也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由客观因素而言,通过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国家通常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才能够显现出服务业的发展局势,这期间在我国生产总值内,工业比重由提高变成稳步,且在工业化大致完成后逐步降低,服务业所占比率逐渐提高,且在后工业化社会具有显著优势。当前,我国由整体上依旧处在工业化进程阶段,我国基本步入工业化中期,东部沿海地区处在工业化中期偏后时期,所以,服务贸易在量比方面物质商品贸易明显较小,由主观因素而言,从我国地方政府的发展经济指导思想以及工作方针中不难发现,长期以来大多具有重工业、轻服务的发展特征,先后将服务业当做非生产或即便属于生产性却仅属于物质产业部门,其服务业以及服务贸易竞争力依旧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准低。

2.服务贸易结构中,金融服务贸易相对较弱

通过世界银行计算,在1990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57.48亿美元,在全球排位22名,且以国际运输为主要出口收入,港口服务乃至旅游收入、金融服务贸易的比率较小。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不只欠缺一个沉淀的过程,并且金融服务贸易同整体服务贸易甚至国际经济贸易的总体发展能力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不仅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能够通过其他服务贸易的管理能力、国外市场拓展经验及信息技术予以支持,而且我国服务贸易落后,形成了金融业和服务业结合度较低。并且,金融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营销渠道创建乃至国家企业对外投资行为密切相连,而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程度较低,对于出口大国而言,摆脱海外销售终端加工贸易成为了首要的出口形势,并且,走出国门则显滞后,这就无法给金融服务步入国际环境给予更大的舞台。

3.增长形式相对粗放,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行业长时间以来以粗放型作为竞争形式,在经营当中,通常推崇揽储蓄、扩大网点等方式,对于降低成本以及提升收益方面,并没有强调服务效率的提升以及服务项目的拓展。构成此种模式的因素不但具有发展观念的束缚,也存在人才短缺的束缚。尤其是对外金融服务贸易,需要大量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提供支撑。我国对外投资实施较晚,起点较低,因此在外语能力乃至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才方面极其短缺,并且在所有外贸活动当中,服务贸易又成为了人才标准较高的范畴,符合标准的专业人才稀缺,已经变成我国实施服务贸易的主要束缚因素。

4.服务贸易法律系统不够完善

我国一些服务贸易部门运行时间较短,比如卫星发射服务等范畴,还没有创建基本法律,没有依据造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低下。并且,通过《服务贸易总协定》指出,服务贸易包含了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以及自然人流动几方面。我国立法范畴相对单一,对于法律建立层面而言,大致是对商业存在制定的,而同GATS规定的其余三种服务贸易形式的切合度较低。

5.不当保护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消极作用

保护具有双面性,不但能够创造发展,还会规避竞争,有效、得当的保护能够为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否则则会对发展有所阻碍。首先,太过保护对我国技术的发展乃至经济的提高十分不利,还会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实力降低。比如我国在金融、电信等方面管制过严,对产品的创新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有所阻碍,这形成了服务类别单一价格虚高的现象。并且,全球并没有哪一国家可以随即开放市场,也不存在哪一国家可以彻底打开其所有服务部门。我国身为发展中国家,在目前时期,我国的服务市场还处在不断完善当中,我国服务行业在竞争方面尚属薄弱,针对一些开始阶段的范畴,现时期应当进行服务贸易适当保障的方式,有效运用GATS内的响应贸易条例和其管限,分时期逐渐推动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

6.我国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不相符

我国每年货物贸易量庞大,并且连年形成顺差,并没有实现庞大货物贸易加快服务贸易的一同发展,这属于我国外贸发展的问题所在,也成为了服务贸易结构急需处理的问题,应当积极令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相符,构成正确循环,以免产生两者断层的现象。

三、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

对于我国服务竞争力因素实证的探究,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数额的判断通过各行业竞争力数额加权平均核算而出,国家经济发展能力能够通过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核算,货物贸易发展能力使用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核算,经济对外开放能力通过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核算,服务业发展能力通过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据生产总值的比率核算。

因为在通常状态下,经济时间顺序列变量具有不稳定性,在这一环节上的回归分析无法获得良好的结论。所以,在不断分析以前,要对变量时间顺序的稳定性采取检验。

服务贸易竞争力乃至所有影响因素指标透过差分以后的数列都属于一阶单整时间顺序,能够更深层次探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水平、国内服务发展水平、经济对外开放水平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作用。

通过回归分析结论能够看出,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货物贸易发展状况、经济对外开放状况、国内服务业发展状况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作用非常明显,模型总体拟合优度是83.52%,可是所有影响因素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作用动向并非完全相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对外开放状况、国内服务业发展状况三个方向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正面效果,而货物贸易发展能力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存在一些阻碍作用。并且,经济对外开放能力对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效果最为显著,而国内服务业发展能力并没有良好的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

国家经济发展水准、货物贸易发展水准、经济对外开放能力、国内服务业发展能力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所有标准相互间具有协整关联,也就是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和所有影响因素相互间具备了长时间稳固的均衡关系。

以协整检验结论为基础,要对变量采取深层次的因果关系检验。所以,逐步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及我国经济发展能力、货物贸易发展能力、经济对外开放能力、我国服务业发展能力四个指标分别执行因果关系检验。验证后发现,我国经济发展能力成为了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经济对外开放能力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互成主因,其他所有指标相互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

只有采取更为开放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体制,才能够改变服务贸易的弊端。只要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业范畴,全部向外资开放,并执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相同待遇。推动生产性服务行业范畴的良好开放,打开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行业范畴外资准入限制。执行服务业外商投资登记备案体制。逐渐将服务行业外资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成登记备案制,除却我国指定的重大限制类项目,对于外资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逐渐执行备案制度,政府主要将环境安全评估、事后监管管理好。提高双边、多边乃至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范畴,提高同相关国家自贸区谈判,有效运用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发展及相应国家、地区的服务贸易。

加快服务企业迈出去的速度。主要改革服务业企业迈出去的审批体制,大量减少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项目的审批范畴,尽可能将核准制变成备案制,执行一站式服务以及一站式审批,提高创建服务业企业迈出去的金融服务体制,构成服务业企业迈出去的公共服务平台。

四、结束语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2015年1月,我国的旅行逆差为967亿元,运输逆差为229亿元,金融服务逆差为116元。这不仅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加快了百姓出境游的积极性,构成旅行记运输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还由于我国在金融、保险服务乃至知识产权使用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较为欠缺,也造成了这些范畴的逆差较大。我国需要提高发展服务贸易,改革服务贸易结构,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尽可能从货物贸易大国转变成服务贸易大国,这也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殷凤,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2):87-89.

[2]韩文丽,李玲慧.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7):80-86.

[3]胡光明,蔡云辉.安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5):3.

[4]庄慧明,黄建忠,陈洁.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3,(3):75-76.

[5]鲁晓东.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3,(10):81-82.

作者简介:孙鑫(1982.12- ),男,吉林榆树,讲师,研究方向:贸易经济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