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08月05日 08:34

农村土地流转背景 基于城镇化背景下土地流转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落...

于春峰 张晓东

摘 要:本文简明阐述了城镇化、粮食产量变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城镇过程中土地流转过程给粮食粮食带来的安全隐患,并提出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确保粮食安全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流转;粮食安全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资料,对于13亿人口的我国来说,粮食则更为重要,我国用占世界7%的用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因此粮食问题不容小觑。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这使得我国城镇人口的数量逐年增多,生产力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我党在十八大中报告中也明确表明了城镇化的趋势,并将城镇化趋势作为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内容。2012年我国城镇化比例已然达到53%。如果从其增长的形势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随着我国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改变了我国城乡建设格局,同时也大大的提升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质量和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要素的逐渐转变,其中土地流转问题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已成为了城镇化过程中得重要部分。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和流转后出现的“非粮化”趋势。因此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在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保证城镇化道路的稳步发展,同时搞好土地流转过程,又能使粮食得到顺利的生产,从而确保供给充足就成为了我国社会各界探讨的重要话题。

问题都有两面性,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我国粮食生产即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一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我国政府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农村土地使用权交易,这使得农村土地使用权不断的流转。有些学者认为:土地流转促使规模化经营不断增多,有效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促进粮食增产。并且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使土地向种植能手集中,土地使用权者可以进行合理规划和生产,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增强农作物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另一方面,有些学者认为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会导致土地的“非粮化”,严重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如:农民把土地的使用权当作财产收入进行随意流转,变卖。由于土地流转的不规范和不健全原因,使耕地抛荒现象不断发生,从而导致可用耕地不断流失,这增大了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一、城镇化过程与粮食产量变动基本情况

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流转是指由于社会城镇化步伐加快,导致农村土地建设内容的转变,进而引进的土地使用权人的转变。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将其使用权进行转让,从而使其他农户或经营单位具有使用权限的一种制度。联合国粮农组织1974年11月于罗马的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提出“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一概念在不断的改变,但最基本的内容就是保证人们的最起码营养,包括确保可供、获得、利用和稳定等方面都没有风险。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建设水平突飞猛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土地流转几乎成为了必然趋势。随着城镇化势头愈加猛烈,不仅带来了土地流转问题,也使得粮食生产发生了改变。

表1 2004年-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表格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在2004年到2012年间城镇化比率逐年提升,到2012年城镇化比率已经达到52.57%。

据资料显示:我国内陆有特大城市80个,大城市209个,中等城市254个,小城市119个。从全国662个城市的城市人口机械增加值的发展趋势看,这些城市就是接纳农村劳动力的最主要渠道,这个现象已经被实践所证明。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我国城市化成为当下的必然趋势。

表2 2004年-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与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们就用2012年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比2011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全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产5299公斤/公顷,比2011年每公顷增产133公斤,提高2.6%。其中,稻谷、小麦、玉米每公顷产量分别达到6743公斤、4995公斤和5955公斤,分别增产55公斤、158公斤和207公斤。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约1478万吨。

从表2和以上叙述我们同样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我国粮食总产量并没有下降,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依然良好。从2004年到2012年这9年期间粮食总产量逐年增加,在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58957万吨,虽然期间出现局部波动,但总体趋势依然良好。

二、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给粮食带来的安全隐患

虽然我国从2009年到2012年间,城镇化比率逐年增加,但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并没有下降,这并不意味着粮食不存在安全隐患。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问题使一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根基,土地向"非粮化"趋势发展更加明显。在城镇化过程中经济发展迅速,但农村农业机械化仍然落后,劳动力转移等诸多问题使我国粮食的安全依然存在着隐患。

1.可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耕地资源对粮食安全保障作用无可替代,最大程度影响和制约粮食生产能力,这也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在农业科技支撑等其他条件确定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就决定我国粮食的综合能力。

城市化往往与工业化相伴,必然加大对土地的占有,非农业用地面积逐渐增大,导致可用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也持续减少。据统计2010年我国的耕地面积马上要触及我国保证18亿亩耕地面积的警戒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已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3%,所以,粮食生产依然存在着安全隐患。

2.粮食加工产品比率提高

一方面,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比农村高,对于动物性以及加工性粮食产品的消费比农村多,城镇居民的间接粮食消费量远远高于农村居民的,而且呈扩大趋势。城镇化过程中是城市人口增加,加大了粮食的需求量和消费量。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养殖中以粮食为主的饲料需求持续上升,导致饲料用量稳步增加,年增长3%左右,受粮食加工业的增长拉动,工业用粮持续增长,使粮食安全产生隐患。

3.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农村人口减少,也就是农业劳动力减少,大量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精壮劳动力外出农村到达城市,使得粮食作物播种受到影响。与此同时,留在农村种植粮食的大多数为老弱妇孺,使得农业呈现弱化趋势,影响了粮食的生产,从而使粮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一方面,使我国经济支出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且过于分散。而且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经济支出越来越少,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管理不健全。由于所有权不明确,产权不清,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混乱,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衰退等因素使粮食生产达不到最优水平,增大了粮食安全隐患。

三、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确保粮食安全建议

有此可以看出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确实存在着安全隐患,我们需要在城镇化背景下找到确实可行的政策完善粮食安全问题。

1.保护耕地对土地实行严格监管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非农业用地逐渐增多,应明确土地产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民作为土地使用的主体,对土地的利用和处置没有发言权,在征用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是非农业用地面积逐渐增多,影响了广大农民保护土地的积极性,因此要完善土地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占有主动地位,从而达到保护粮食生产安全。

2.鼓励务农落实惠农政策

在城乡化过程中,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应完善和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鼓励种地,让粮食生产的一线干部、农民理解好这些政策措施,在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妥善推进,充分尊重农民的主导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真实的从中受益,切实提高农民中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农民流向城市,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3.加大农业投入资金

加大粮食产区农业生产投入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政府要支持保护农业,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量,如:加大对信贷支农力度,对农村银行进行有效的合理定位和调整。另一方面,加强对农业设施的投资,补贴,管理,维修等方法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增加发展农业服务项目,提高科技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效率,对于农村社区、农村合作组织和中粮大户投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应予以扶持。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体系,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从而保护粮食安全。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的大背景下,我们党和政府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对农业实施保护,逐渐完善国家建设水平,从而稳定我国农业基础,达到保护粮食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运来,聂凤英.中国食物安全状况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聂凤英.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和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1):76-79.

[3]陈倬,简小凤.城镇化背景下粮食安全研究——基于城镇化率与粮食产量之间协整关系的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4,(4):5-8.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