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

来源:商场现代化 ·2018年07月22日 13:22

摘 要: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为了解决委托—代理矛盾,上市公司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从实践中看,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中最流行的激励方式。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问题;改进

一、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的理论基础

股票期权激励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份的权利。当行权日股票市场价格高于行权价格,激励对象就可以以事先约定的低价格买入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激励对象若转手卖出,则其收益便是股票市场价格高于其行权价格的差价,当然激励对象也可以自己持有股票,则其可以享有与普通股股东一样的分红权等股东权利。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激励对象与公司利润共享、风险共担,使激励对象有动力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经营公司,减少或消除短期行为。

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优点

1.能有效的将经营者的收入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相联系。传统的工资薪金与年终奖金制,一般与一年的短期财务绩效相联系,会造成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不顾及公司的长期发展。

2.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股东与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无法保证经营者的目标与所有者的一致,而通过股票期权,能有效的将公司的利润与风险和经营者直接相联系,有助于经营者自觉的顾及公司和股东的长远利益。

三、我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还处于弱势有效市场阶段,投资者买卖股票还存在一种投机心理,因此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其股票的内在价值。也就是说,股票价格的上涨,也不一定是经营者有效经营导致的,因而上市公司以股价的上涨来作为奖励经营者的标准并不适宜。

2.由于股票期权激励是经营者享有的事先约定的股票价格与行权时市场价格的差价所带来的利益。因此经营者完全可以操纵盈余,使得方案对自己有利,却损害了股东的利益。虽然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设计的初衷是协调经营者与股东的利益,以此激励经营者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然而实际上往往并为达到此目标。例如,经营者可以在授予日之后披露利好消息,以推迟公司股价走高,也在授予日之前披露利空消息,使公司股价提前走低。近年来美国公司频繁出现财务造假的根源就是对公司经营者实施薪酬性股票期权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

3.我国股票期权的所得税法律还不够完善。上市公司员工通过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取得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员工行权后股票再转让收入按照“财产转让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员工持有股权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取得的所得,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然而个人所得税按九级超额累进计税,税负较重,大大降低了持股人的实际收入。在个人所得税法上,股票期权类型的划分、纳税环节的设定、收益性质的认定等方面不合理,阻碍了股票期权长期激励作用的发挥。在企业所得税法上,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支出是否允许在税前扣除未明确规定,造成法律规定上的缺失。

四、改进

1.针对我国弱势有效的股票市场,完善我国股票市场是能否建立有效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关键所在。同时我国股票市场上关于信息披露的法规还不够健全,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也不够大,因此上市公司和中介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操纵利润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使得股票市场的投机行为更加严重。因此我国应建立健全的股票市场,完善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使股票价格能够被公允的反映,从而真实的反映经营者的绩效。

2.在个人所得税法方面,以能够促进股票期权的长效薪酬激励作用的发挥为原则,鼓励参与股票期权计划的员工能够长期持有股票,参照美国的税法制度,在税法上将股票期权的类型划分为激励性股票期权和非激励性股票期权,对激励性股票期权给予较大的税收优惠,对非激励性股票期权则没有税收优惠。递延激励性股票期权的纳税环节,并对员工的长期持股行为给予优惠。调整员工参与股票期权计划的收益性质,增开资本利得税,使收益性质的认定更能适应激励性股票期权制度的发展。在企业所得税法方面,允许上市公司将股票期权支出在税前扣除,制定与个人所得税的税务处理规则相适应的企业所得税的税务处理制度,并对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从而使股票期权能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好的治理环境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方案,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受到高管的影响,则其制定的激励方案则不能有效的维护股东的利益。因此,我认为,上市公司应设立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行为,监事会应完全与董事会和经营层相独立,以维护股东的利益为基本原则。其次可以在董事会中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要真正使得独立董事能够独立客观的做出决策。并且股权激励的方案必须最终提交给股东大会决议通过才能生效。

参考文献:

[1]吕长江,郑惠莲,严明珠,许静静.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复利.管理世界,2009年第9期

[2]丁保利,王胜海,刘西友.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发展方向探析.会计研究.2012.6

[3]周雯.股票期权的利弊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上海财经大学

[4]钟有儿,马广奇.中国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性分析.陕西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石晓清(1994- ),女,汉族,四川省阆中市,本科在读,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会计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