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不老人生

来源:新天地 ·2018年07月04日 08:40

...鹰 书法 纸上生涯春不老丹青作画始清香 当前 位粉丝喜爱本幅作品

张辉

在兰州石化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活跃着一群把满腔热情倾注在收藏上面的老人。

这百余名老人平均年龄73岁,在各种庆典活动中举办了门券、酒瓶、奇石、号外报纸等收藏品展览50余次,每次展会都精益求精,展览一次比一次成功。

布展期间,他们废寝忘食,仔细地将展品装入透明的塑料袋中,再分门别类地用双面胶粘贴结实。由于年纪大了,做好每块展板都很费事,几天下来,人人累得筋疲力尽。展览期间,他们自觉轮流值班,有时过于劳累,有人还因此生病。

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为人们奉献了一桌桌丰盛的文化盛宴。

截至目前,他们展会的观众累计已达2万人次,观众交口称赞。特别是展览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一幅幅精美的旅游门券,让观众大饱眼福,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简直就是一幅浓缩的美丽中国图;一张张神舟系列号外报纸,带我们遨游太空,感受到祖国航天事业的勃勃生机,特别是“中国人进入太空”“中国人飞天梦圆”“神州神舟一飞冲天”等大幅红色标题产生的意境美,令人心底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

藏友章喜麟由于喜好文史哲方面的书籍,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收集人们常见的麻钱(古钱币)。那时,他几乎每星期乘车去兰州市邮电大楼,因为那里当时有个自发形成的古钱币交易市场。收藏之初,他对古钱币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再加上当时这方面的工具书也比较少,所以对有些古钱币也是真假难辨。那时,他就是想尽办法增加收藏的数量和花样。

直到1988年,他才从有关古钱币方面的书上知道这几年收藏的多系唐宋常见品和清朝的钱币。后来,他根据书中的介绍注意收集稀有品。每次去交易市场都从自己家带上水和大饼,他舍不得花钱在外面吃一顿饭,可只要发现珍品,就毫不犹豫地买来。毕竟经济条件有限,目前,他收藏的古钱币仅有2000余枚。

1995年,兰州兴起了收藏黄河奇石的热潮。章喜麟与钱币协会的刘公月、郭冶金每逢休息就电话相约,骑车去黄河边觅石。即使是严寒酷暑季节,他觅石的兴趣也丝毫不减。为了寻到更多、更奇的石头,他每年都要结伴去临洮四五次捡洮河石。他认识的石友越来越多,大伙儿经常坐在一起品茶谈石,参加石展、石会增长知识。

几十年的收藏之路,如今章喜麟也算是一个收藏大户了。除了拥有2000余枚各类钱币之外,他还收藏奇石500余枚,彩票、福利奖券2600余枚,站台票2800余枚,旅游门票3800余枚,公共汽车广告票、餐巾纸袋3000余枚,以及老股票、老支票、汇票、风铃、铜镜、铜饰、青铜器等等,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

他还写文章在各个媒体发表,自费编著《收藏漫步》《史志文萃》,多次被公司和退管中心评为学习型老人。门券收藏“达人”李仲琦先后参加全国性收藏展,获得十五届和十七届门券展铜奖。2003年退休的苏德祥,2004年和2006年骑自行车游历31个省区市,行程10余万公里,写下了15万字的游记,收集2000个邮戳、250种报纸和300多种站台票。郑金尧收藏各种报纸、杂志创刊号,经常在废品收购站淘宝,一淘就是一整天。赵吉庆在家人的帮助下,利用两天时间在老年大学展覽了精美的门券,还义务在退管站为老人分发报纸、杂志等。他们的事迹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

藏友们还有各种互动,像有谁过生日了,他们就凑份子到饭店庆祝;逢年过节,他们相约一起拜访年老的同志。

他们还不定时举行收藏知识讲座,使大家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闲暇之时,哪怕是一枚门券或是一张号外报纸的消息都会令他们欣喜若狂。倘若收集到一枚稀罕之物,与众人交流时,他们心中的快乐会完全洋溢出来。

这群老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不服老的志气,让收藏与文学的花朵常开不谢。

(责编:孙展)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