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世界零售商大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三个核心观点:未来京东,百分之百无人化运营,未来的京东将是一家自动化运营的公司;充分利用AI技术可以减少人们的工作时长,未来一天只要工作两、三个小时;十年内,京东员工将从现在的16万减少到8万。
要实现人员在10年内减半,刘强东的依据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的使用。先说说京东目前在智能技术层面的使用情况。
据他在不久前的世界智能大会上介绍,在智能时代,京东的发展基本分为硬件和软件两条主线。
硬件方面,京东应用最多的是物流,它正在打造一个从仓储到配送车辆、配送站、送货机器人的一整套智能化体系。
一年前,京东在上海建成了全球第一个B2C全无人仓库。虽然很多人说10年前、20年前就已经有无人仓,但那都是基于B2B模式的。与它不同的是,京东B2C全无人仓库能够在拥有近300种产品的仓库中,把小小的口香糖、玩具、笔、手机等商品精准地拿出来,这是全世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人仓库。经过在实验室3-4年的测试,现在已经正式上线。未来5年,京东还将把全国800个物流中心逐步改造成无人仓。
除此之外,京东的第一个无人配送站也已经在西安建成,上面是起降无人机,下面是配送机器人。里面全部都是自动化的智能机械装置。
同时,京东已经有4款成熟机型的无人机在常态化运营和大规模使用,并且已经拿到了全国6个省和十几个城市的飞行执照。而为了解决农村等偏远地区等配送问题,京东还在四川、陕西建立了100个无人机机场
此外,京东的配送机器人已经在包括人大、北大、清华在内的多所北京高校进行机器人送货。配送机器人的普及现在唯一要解决的就是让机器人爬楼梯、走斜坡的问题。一旦这些技术被突破,配送机器人就可以完全替代配送员。
第二条线就是软件。京东是做供应链服务的,其最重要、最核心的莫过于对商品的消费预测,以及对消费趋势的把握。目前京东已经有57%产品定单从采购到库间的调拨、销售的预测,全部是由人工智能自动处理。今年年底,它的目标是实现94%到95%的SKU全部由人工智能进行采购、定价、调拨、补货管理。
值得一看的是,京东人工智能的客服已经发展了6年时间,目前50%以上的服务都是由机器人提供的,尤其是在大家使用在线交流工具时,90%都涉及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其中,第二代人工客服已经可以精确地对人的情绪进行感知,并且非常精准。
从这样的情况来看,如果10年内京东还是现在的业务规模,减员一半并不是没有可能。
展开全部 悟空问答官方战略合作伙伴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替代人类职业的说法非常流行,事实上在某些行业已经成为现实。比如说金融风险评估人员这个职业就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具有效率高、准确率高和成本低的特点,帮助相关金融科技企业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竞争力。
同样,在京东所在的电商行业,技术革命也在进行中,大数据、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蓬勃发展。京东以自营电商为主,从运营、技术到采购、物流、配送、客服均为自己的团队,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其中,很多重复性的低技术岗位都被可以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取代,比如分拣、基础运营、非创意设计性美工、部分配送员和货车司机等。甚至一些行政岗位也可能被取代,比如基础性HR、基础性会计等,通过SAAS产品就能替代。
通常,我们都比较好理解物流配送环节的无人化。毕竟平日里新闻对无人机、无人车配送的报道较多。而其他一些基础性的技术工作如基础运营、基础美工、客服等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不太理解,毕竟在目前我们的身边他们的工作仍然不可或缺。但实际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的进展很快,以美工为例,在阿里推出人工智能设计产品鲁班,一秒钟可制作8000张海报。
今年京东也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莎士比亚系统,一秒能生成上千个文案,未来实现智能排版详情页。由于京东自营为主,日常的文案和设计工作繁重,因此莎士比亚对于京东的意义远大于鲁班对于阿里的意义。而相关的人工智能产品在京东的普及,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基础美工和运营的人数。
因此,刘强东说京东在十年内把现有的16万员工减少到8万是完全可能的。至于他的另两个观点则有些不太严谨:比如AI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长,未来只需要工作两三小时,这应该没有可能,因为AI是在技术方面提升工作效率,而工作时长是企业管理问题和法律问题。当原工作时长因为AI缩短时,就是承担更多的工作以达到饱和。京东成为自动化运营的公司问题,但百分百无人也不现实,毕竟电商属于服务业,涉及到人而不是像制造业那样只针对物品。
有看到一些答主认为刘强东减员的发言有过河拆桥的嫌疑,这个观点值得商榷。事实上,京东必须这么做。行业技术在不断进步,人力成本在逐步提高,京东不保持行业同步的话,其运营成本就是会高于其他对手,这将削弱京东的竞争力。表现在客户层面就是价格比别人高,届时京东的用户就会转投其他对手而大量流失。届时京东不是面临着减员8万的选择问题,而是企业16万员工的生存问题。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生存和发展是第一位的,裁员并不是什么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企业在裁员过程中的做法是否公平公正,以及是否保障了被裁员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