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变暖中淘金

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8年06月10日 23:36

浩天

地球正在变得越来越热,人类则是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我们不停地向大气中注入含碳的温室气体,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使得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极地的冰川在融化,海平面越来越高。但是,一个温暖世界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如此,科学家告诉我们,全球变暖意味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变。一些干燥的地方会更加少雨,产生干旱和野外的火灾,而另外一些湿润的地方会更加多雨,带来洪水。气候会变化无常,难以稳定,沙尘暴和飓风越来越多,海洋变酸,地球生命可能会有灭顶之灾。

不可逆转,那就适应吧!

尽管全球变暖会带来如此多的负面效应,然而人类并没有非常迫切地采取行动,以求扭转这一趋势。政府颁布了许多政策,企业给出了许多承诺,但结果证明,人类的表现只能算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2014年4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PC)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各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越来越多,但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却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2000年至2010年间,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增速比之前30年中的任何10年都要快。

人类为什么在抑制全球变暖这件事情上表现的如此拖沓?也许一部分原因在于全球变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还不太严重,目前我们只是目睹了灾难的苗头,这还不足以让我们紧张起来,而当我们愿意采取行动的时候,我们很可能已经越过了那个可以让环境复原的临界点。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人类已经喜欢上目前的生存方式,不愿改变自己的习惯,我们很难期望人类会为了保护环境,牺牲对经济利益和某些舒适而高碳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当环境与人类某些利益冲突时,获胜的往往是追求利益的行为。所以,这种拖沓不仅仅是一种目光的短浅,也是人类某些天性使然。于是,很多人产生了一种想法,他们觉得全球变暖是无法阻止的,科学家所做的灾难性的预言会变成现实。

既然全球变暖无法阻挡,为什么不想办法去适应这种变化呢?人类是适应性很强的物种,从科学技术到商业、政治,人类已经在思考适应气候变暖的办法。从庞大的国家机构,到零散的企业和投机商,人类谋划未来的前提开始更多地从“阻止”全球变暖转为“适应”它,即在全球变暖中淘金、寻找商机。

北极“圈地运动”与新航道

当温度升高时,是否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有可能会从中受益呢?我们首先会想到那些寒冷的地方,比如北极。它包括了北冰洋的绝大部分水域、格陵兰岛、冰岛等岛屿以及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总面积约2700万平方千米。这片酷寒荒凉的冻土拥有数量惊人的能源——人类尚未开发的13%的石油和33%的天然气都在这里。随着气候变暖,北极地区长期以来被冻存的能源价值将得到释放。另外,北极航道作为连接亚欧交通新干线的雏形已经显现,海冰融化后,变得通畅的北极航道将使美、亚、欧航线缩短6000公里至8000公里,这会引发世界贸易重心的转移。所以,北极地区将成为温暖世界中经济发展的黄金地段。

关于“北极宝藏”的预言还在发酵过程中,但是由它引发的“战争”早已开始。由多国政府和数量庞大的企业集团组成的“混合部队”纷纷挤进北极,为争夺北极利益抢占先机。

北极周边各国,包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丹麦等,纷纷提出了对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各国在北极地区举行的单边或多边军事演习此起彼伏:加拿大每年都在北极地区举行军演,俄罗斯在加紧军事部署升级,美国则派出了核动力潜艇在北极巡逻……如此频繁的排兵布阵使得北极局势显得不太稳定,以至于许多媒体认为,全球变暖会带来第三次世界大战,而引发冲突的导火索就是各国对北极航道与资源的争夺。

除了北极周边各国,世界上的各大石油巨头也都在北极“占地盘”,其中的代表就是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对于发展业务一直有着长远的目光,他们根据对于石油行业未来的判断,提出了两种投资方案。一种叫做“蓝图”方案,这个方案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改进碳的收集和存储技术,投资将倾向于更加健康、环保的产业;另一种叫做“抢夺”方案,该方案的出发点则与“蓝图”完全不一样:如果人们对于温室效应的警报产生“疲劳反应”,人类将继续燃烧化石燃料,产生越来越多的碳,那么投资的重点将会是勘探新的化石能源。在过去的几年里,壳牌石油公司认为,未来趋势将更倾向于“抢夺”方案中的场景,所以他们放弃了对世界最大的风力电厂的投资,减少了对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的开发资助,转而在北极争夺油气资源。

与北极各国和石油企业不同,航运业的巨头们紧盯着的不是地盘,而是如何挤入北极这条黄金水道里。世界各大船厂已经开始研发新的船舶,以求能够更加适应在北极冰区航行。亚洲一些造船国家将冰区船舶作为其新技术研发的重要方向,大力开发北极钻井船、破冰集装箱船。欧美国家也加强冰区船舶的研发能力,扩充冰区船队,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甚至说,在今后20年里,俄罗斯将建造1000多艘适用于北极航道的船舶。

目前来说,北极严酷极地气候带来的挑战是令人生畏的,开发成本将是天文数字,壳牌石油已经花费了45亿美元,航运企业也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在开拓北极航道上,但是他们都认为,这些付出会有回报,只要全球变暖持续下去。

高温与干旱带来的新生意

与未来大有可为的北极相比,其他本就炎热干燥的地方就不那么走运了,全球变暖会使那里的森林火灾、可用水缺乏等问题更加严重,这对当地居民来说是一种煎熬,但这并不妨碍一些企业或投机者从中获益,他们大多根据自己的灵敏嗅觉去下注,搭上了在灾难中投资的便车。

2007年发生在美国加州的火灾给世人展示了“全球变暖”的杀伤力,大火席卷了8万公顷土地,造成了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火灾发生的原因在于气温上升导致的野火,这种野火在干燥的美国西部十分常见,因为这里非常干燥,夏季多刮大风,加之本身山林茂密,结果营造出一个易于发生火灾的自然环境。可以预见,随着全球变暖加剧,野火发生的频率会更加频繁,仅靠现有的消防队显然难以应付更加严峻的形势。于是,由保险公司雇佣的私人消防队应运而生。

美国的私人消防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木材公司和拥有豪宅的富人,他们的服务收费非常昂贵,但是更加符合居民们对消防服务的需求。因为在野火频发的地区,火灾的扑救往往非常困难,私人消防队员提供的是一种个性化的野火保护计划,在山火季节开始时,他们会在顾客要求的特定时间段一直守候在顾客指定的地方,并会派出水车在林木区或者房产周围的道路巡逻。一旦发现火种,他们将立即清除四周的树木。这种可以随时保卫在顾客左右的私人消防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美国保险协会的调查显示,很多保险业巨头都在争相为一些豪宅客户提供私人消防服务,这些豪宅客户不差钱,他们乐意为减少火灾威胁支付可观的费用。

水是维持人类生存的最重要资源,但是易于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日益捉襟见肘,全球变暖会加剧某些地方的水资源危机,水会成为昂贵的商品。一些投机者看到了这一趋势,将目光投向了“水权”市场。澳大利亚是率先拥有成熟的水权交易市场的国家,因此这里成为了投机者的实验战场。

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州,早期用水户申请取水和用水时不论规模大小,州政府都批准给予其水权。但随着连年的干旱,可授权的水量越来越少,在部分地区已经审批的授权水量甚至超过了可利用水量,州政府决定不再向申请者授权,改为将水权拍卖转让。转让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临时性转让和永久性转让、部分转让和全部转让、州内转让和跨州转让。水权转让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政府不进行干涉,转让人可以采取拍卖、招标或其他合适的方式进行。因此,水权拍卖市场出现了。

近几年来,干旱越来越严重,水权生意也越来越火爆,以至于农场主人发现,农场的水与其用来种植小麦,还不如直接拿去市场卖掉。2013年,澳大利亚的水权拍卖市场已经能够提供数十种“商品”,水权交易量已攀升至数十亿美元,占澳大利亚总供水量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许多投机者已经认定,随着全球变暖,水权会越来越值钱,他们在世界范围里抢购水权,甚至预定了格陵兰岛的大冰块!

他们相信,干旱来临的时候,就是可以发财的时候。

水处理和地球工程将大赚

与寄望于旱情严重、提升水价来淘金的投机者不同,许多贫水的国家面对全球变暖,拿出了另外一种应对方案,他们依靠科学技术增加水源,以此取得经济效益,以色列和新加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以色列早就学会如何应对缺水的生活,其海水淡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甚至使用这种技术来造雪,用于阿尔卑斯山的雪场。如今,以色列人已经不仅仅靠海水淡化技术来“吃水”或“造雪”,他们将先进的技术与高效的运营方案带到其他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海水淡化市场。有一家以色列的公司凭借其低设备成本、低能耗、短建造周期等诸多的优势,发展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承建了300多家海水淡化工厂,占据了全球90%的海水淡化市场份额。经济学家曾预计,到2015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场将有700亿到950亿美元的规模。

新加坡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相当一部分用水需求要靠从外国进口来满足,但他们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水资源管理技术,例如深层隧道排污系统和滨海堤坝,这两个工程是新加坡水处理技术的代表作。前者是一条深埋地下的污水处理管道,能够高速地将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后者是一道通海闸门,它将一个巨型淡水水库与海水隔开。新加坡已经开始向全世界销售它的水务运营之道,从2006年至2012年,新加坡自主研发的存储、净化、监控和转移水的知识已经为该国带来了价值超过70亿美元的国际合约,他们预计,随着全球持续变暖,水务运营的生意只会越做越大。

新加坡建造滨海堤坝的技术师承荷兰。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家,荷兰人也在长期对抗海平面的过程中成为了地球工程的专家。得益于他们对疏浚工程的娴熟掌控,荷兰人参与了全球许多的著名工程的设计,比如迪拜人工岛。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会上升,荷兰人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危机,但他们却也因此得到了一些商机,许多国家花钱请他们帮助建造地球工程,对抗洪水,比如财大气粗的美国。

美国的新奥尔良市坐落于密西西比河口,是美国很重要的港口,控制着美国内部贸易的航线,但是这里水道纵横,地势低洼,非常容易遭受洪水的袭击。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在美国南部沿海登陆,带着暴雨刮到了新奥尔良,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风暴潮使新奥尔良市积水数米,犹如汪洋大海。

痛定思痛,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后更猛烈的风暴潮,新奥尔良市邀请荷兰一家公司设计建造阻挡风暴潮的闸门,这家公司一下子获得了2亿多美元的合同。另外,该公司还应邀为纽约市做了一项总价值65亿美元的防洪规划,打算在纽约港建造一面防护墙,阻挡风暴。

许多沿海小国也纷纷与荷兰企业合作,比如马尔代夫。这个面临消失危险的岛国联手荷兰企业,筹划建造人工漂浮岛。浮岛外形设计成五角星形状的多层结构,覆盖8平方公里海域。岛上被绿色草坪覆盖,中央修建有游泳池和海滩。相比过去用沙子碎石堆建的人工岛,浮岛不会破坏海底的生态系统,它用缆绳或伸缩装置固定在海中,即能保持海水的自然流动,又不会漂移走。浮岛上将建造豪华别墅、宾馆、会展中心、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随后,浮岛周围还将建造多个小岛屿,形成浮岛群,最终建成可供40万马尔代夫公民居住的庞大人工岛群。

在全球变暖中,把以上这些生意开展起来,人们的生活会变得好起来,全球变暖也就没那么可怕了。这就是商业带给人类的好处,使危机变成了机会。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