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早年卡带随身听的绝佳音效现在找不到了?

来源:头条 ·2018年05月29日 21:06

现在电子产品那么高级,音效却似不及当时。

就题主这个问题回答一下吧。

早年这个概念其实离的并不远,也就十多年吧,因为索尼最后一台md随身听也是生产到2000年后才停产的。

就随身听而言,想必三十岁以上人群中印象最深的当属磁带(卡带)随身听,当年叱咤风云的三大品牌,索尼,爱华,松下,还有一些小众品牌,像三洋,建武,金星(韩国)等等因为在卡带随身听保有量小而且音效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不深,就不提了。

爱华,最早搭载自家的dsl音效,后期有些高端机同时搭载了BBE音效,这两种音效一个偏重低音加强(dsl)一个强调高音低音的均衡提升(bbe),都很讨好耳朵,后期因为一味追求续航能力,同时也节省成本,开始大量搭载super bass音效,比对前两者来说音效素质大大下降,但在有些ta系列的低端机上反倒有一些好声机,这个一直理解不了。现在要收藏的话,还是建议收藏搭载dsl和bbe音效的老机为好。

索尼,随身听届的大哥大,walkman的缔造者,初期未搭载任何音效的砖机最为经典,虽然没有任何音效加持,但索尼深厚的功力,不计成本的设计和做工,使得这些老砖机音底纯正,噪音小,推力巨大,那清澈的声音绝对值得你去试听一下。后来开始搭载dbb和ex dbb(加强dbb)音效,这时的机器开始追求轻薄,但未到后期那种超薄程度,dbb音效低音提升明显,搭配经典的551,552,741等老塞,相当讨好耳朵,但美中不足的是高音虽未有多大衰减,却被低音掩盖过多,久听轰头,大音量下对耳膜伤害极大,因此又同时搭载了avls(自动音量限制系统),避免在带耳机的前提下突然的大音量对耳朵造成损害。后期机大多搭载了mega bass和groove音效,一味强调低音以迎合消费者需求,听听还可以,经典就谈不上了。

至于松下,一个xbs用了一辈子,味同嚼蜡,倒是那个train模式比较有意思,我对松下机印象不深,用的也少,就不提了!

展开全部

首先,谢谢邀请。

在数字音乐统领全球音乐产业的今天,我们的听歌方式已经和十几年前有了巨大差别。如今是移动设备的时代,手机成为了绝对的主流,对音质有更高追求的用户则选择HiFi播放器。而曾经带给70和80两代人无限回忆的磁带,已然成为了一段历史。

如果你用过磁带,那么你

至少已经到了奔三的年龄,如果在你家里还能翻出几盘磁带,那么你的孩子也许都会打酱油了。80后是受磁带影响最深的一代人,我们从小所能接触的音频设备就是录音机和磁带,后来又有了Walkman和“打口带”。如果你也曾有过为了让随身听省点电,用铅笔手动倒带的经历,那么恭喜你,我们都老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世界上第一盘磁带早在1928年就诞生了(由德国人研发),之后陆续诞生了磁带录音机、双声道录音技术、多轨录音技术...但磁带和录音机的体型一直都很巨大,无法实现便携。直到1963年的8月30日,改变磁带(音乐)产业的飞利浦公司,为世人带来了第一盘小磁带,音乐也第一次可以装进口袋里了。

随着5年后(196

8年)全球第一台随身听的诞生(飞利浦el 3302),正式开启了磁带40年的辉煌历史,当然还有两代(三代)人满满的回忆。不管你有没有用过磁带,今天我们都将乘坐时光机回到过去,重温那一盘磁带的故事....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如了二十一世纪,科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首先是MP3的出现迅速取代了卡带随身听,因为其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等很多因素而被人们喜爱。

之后,手机的出现,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又迅速的取代了MP3,智能手机功能更多,播放歌曲,播放视频,打电话,迅速满足了广大客户的需求。而且,智能手机发展到现在,尤其是从2016年开始,许多听歌软件开始收费,流行的歌收费,好听的歌收费,经典的歌收费,下载个高品质的歌还需要开个会员。

所以说,不是绝佳的音效找不到了,而是需要花更多的钱了。不过,也许卡带随身听也是一种回忆,毕竟也承载了那几代人的回忆。回忆的歌曲是最好听的吧……时光一去不复返呐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