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不动,当心“肺梗”来袭/

来源:家庭百事通 ·2018年05月25日 13:59

长期卧床不动23岁产妇没出月子就面临截肢危险

吴晓昇

由于生活及交通方式的改变,久坐不动成为工作常态。殊不知,这会对身体造成不小的风险和危害。近日,《中国日报》的年轻女记者小吴因崴脚而不幸离世,令人痛惜。深究其因,竟然是“因长时间不运动而引发肺栓塞”。原来,女记者在崴脚后,因下肢活动受限无法行走,加之肥胖体质等高危因素,从而引发肺栓塞,最终不幸离世。

病死率较高的血管疾病

肺栓塞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症状比较隐匿,而且误诊率高,病死率也居高不下。我国缺乏相关的确切数据,但在欧美发达国家,肺栓塞是第三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1.5‰左右,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而未经治疗的病死率则高达30%。

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包括血栓、脂肪颗粒、空气、羊水等)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病症。

人体静脉血通过右心室先流经肺动脉,经过肺毛细血管网与肺泡进行氧合交换后,再经过肺静脉流向左心室供應全身各个器官、组织。所以,当肺动脉堵塞时,氧气不能进行有效地交换,人体供氧机制产生障碍,从而造成器官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在发病机制上,肺栓塞与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十分类似,也因此常被通俗地称为“肺梗死”(简称“肺梗”)。

高危因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在临床中,绝大多数的肺栓塞患者都可能存在易发因素、高危因素,其具体可分为原发性危险因素和继发性危险因素两类。

原发性危险因素多与遗传相关,常引起患者反复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但在临床上一般比较少见。而继发性的危险因素比较多见,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

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曲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并发肺栓塞最为常见的原因,这是因为血栓性静脉炎形成的血栓多比较松软、易脱落,当深静脉血栓脱落后可通过大静脉、右心室到达肺动脉,发生肺栓塞。据统计,半数以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能并发肺栓塞。

创伤、手术 肺栓塞在外科或外伤者中并发率较高,当出现骨折、下肢疼、手术、心肺功能不全,或健康人因不适当的长期卧床或长途乘车,肢体活动减少,可引起血流减慢,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像前面所述的女记者,虽然没有明显的骨折,但可能属于软组织创伤。软组织创伤后,受伤的组织可释放某些物质损伤肺血管内皮,引起多发性肺微血栓形成。

肿瘤 癌症可通过影响人体的凝血机制,形成血栓,增加肺栓塞发生的风险。如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均可见并发肺栓塞。

妊娠和避孕药 孕妇血栓塞的发病率比未孕妇女要高7倍。服用避孕药可影响凝血因子的变化,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比不服药者高4~7倍。

另外,肥胖、高龄、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等也是发生肺栓塞较为常见的高危因素。

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比较隐匿,重者可出现休克、猝死。

肺栓塞早期可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症状,如下肢肿胀、增粗,患者疼痛或压痛。但有半数以上深静脉血栓形成者无上述症状,而是出现下列症状:

突发呼吸困难 此为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活动后症状较为明显,静息时可缓解,症状时轻时重。

咳嗽 多为干咳,即使有痰也是少量白痰,可伴有喘息。

胸痛 发生率约70%,可突然发生,呼吸时或咳嗽时加重,有时可出现剧烈的挤压痛,位于胸骨后,酷似心绞痛。

心悸、濒死感 有时伴有忧虑感,如不加以观察,易被误诊为心理因素,如癔症发生。

咯血 出现咯血多提示肺梗死,量一般不多,大咯血少见,多为鲜红色,时间长者可转为暗红色。

另外,晕厥或意识丧失也比较常见,多为栓塞导致的脑供血不足所引起。还有些病人可出现腹痛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肺栓塞症状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容易与一些疾病混淆,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胸闷、胸痛),肺炎(咳嗽、咯血、胸痛),急性左心衰(呼吸困难、大汗),主动脉夹层(突发胸痛、意识丧失),气胸(胸痛、气促),哮喘(胸闷、气喘、咳嗽和呼吸困难),胸膜积液(发热、胸痛),脑血管疾病(晕厥、意识障碍)等。

诊断检查分三步

正是因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漏诊率比较高。所以,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此病的警惕性,结合个体的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并做针对性的检查。临床上常按疑诊、确诊、求因三个步骤进行诊断。

疑诊 一般来讲,如果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出现突发性的呼吸困难、胸痛、下肢不对称的肿胀等症状,就需要进行肺栓塞的排查。

确诊 针对性的主要检查有: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常规心电图、胸片、动脉血气分析、心脏彩超、下肢血管彩超等。如经过上述检查后仍不能排除或确诊肺栓塞的患者,那么需进一步做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CT动脉造影、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等。

求因 一旦患者确诊为肺栓塞,需积极寻找发生肺栓塞的因素和诱发因素,找到原因再对症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肺栓塞症状缺乏特异性,所以,有时需要反复检查和多种检查进行印证。而且肺栓塞病情有时变化迅速,有时症状反复发生,血管内的血栓也有可能发生自溶、崩解,症状消失,所以,检查没能发现直接证据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预防为主,减少卧床时间

肺栓塞的血栓部分甚至全部可自行溶解,但是,再次栓塞的概率也是很高的。因此,只要确诊为肺栓塞,就应积极进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渡过危急期,缓解栓塞所引起的心肺功能障碍,预防再次栓塞,尽可能地保障组织器官的功能正常运行。

针对急性肺栓塞,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手术治疗、血栓内膜切除以及药物预防性治疗。

因肺栓塞的栓子最多见于下肢深静脉,预防主要针对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形成就显得极为重要,如积极医治肢部感染、防治静脉曲张。具体包括:1.对于手术和创伤者,应尽可能地减少卧床时间,鼓励早日下床活动。如需要长期卧床,也应当积极定期做下肢主动和被动的活动,以减轻血液淤滞。2.对于有血栓形成的多种高危因素者(如高龄伴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根据需要实行预防性抗凝治疗。3.长途乘车或坐飞机、坐办公室等久坐者应适时活动下肢,以防下肢血栓形成。4.对于遗传性高凝状态或肺栓塞家族史者,应及早检查和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方式,如安装静脉滤器、终生抗凝等。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