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企业综合能耗统计-高能耗工业企业智能用电及能效管理系统解决方...
赵京涛
【摘 要】企业的统计工作是国家统计的基础部分,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统计工作也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点部分,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撑,让领导可以更好地进行管理和监督。但是,现在的企业统计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统计的质量,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完善统计工作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统计;统计工作;改善措施
现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主要就是依赖于市场的需求,企业必须能够准确的把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和变化趋势,及时做出反映。所以,企业的统计工作必须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能够做好企业的统计预警、生产过程监测、信息反馈等工作,不但关系着企业的发展,而且还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需求。
一、企业统计工作的意义
企业统计工作体现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具体的说,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就是数量性特点。也就是通过统计的数据,表现出事物的真实面貌以及发展的规律,数据的真实客观形象,也就是决策者在对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行制定时的重要依据;其次,就是确定性。企业在经过统计之后,得出具体的数量关系,可以反映出现象的具体数量特征。统计出来的数据不是抽象的量,而是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或者市场的数据,十分有助于企业进行科学的决策和科学的管理。如果这些数据被任意的修改,企业使用一些比较不可靠的数据,这些数据就像是一些没有价值的垃圾,无法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作用,企业的领导也不能够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最后,就是综合性的特点。从整体上看,企业的统计信息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从原材料进入工厂、到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还包括其他一些相关的方面和环节。所以,企业统计工作的实际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决策的正确性。
二、企业统计工作中的问题
企业想要在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就需要在准确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科学的决策,这就对企业的统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到现在为止,企业统计工作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企业的领导都认为企业的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将数据相加或者汇总,也就是非常简单的进行报表填写。长期以来,领导都比较重视和企业生产经营有直接性关系的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认为企业的统计工作只是为了对上级的政府部门进行服务。因此,很多企业都不在内部设置和统计相关的部门或者工作人员,很多都是让会计人员来代替统计人员开展统计工作,这就极大地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连续性。
2.缺少高质量的统计数据
因为企业内部缺少相关的统计部门和工作人员,而且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造成很多企业的报表都没有一个严格的填报方法和程序,也无法按照具体的统计制度对相关的指标进行填报。另外,在一部分企业当中,还缺少统计台账和原始的记录,一般在进行统计报表的填报时,都是使用照搬会报表的数据的方式进行,这就使得统计高质量的企业统计数据变得更加困难。
3.对数据缺乏综合分析力度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的统计工作只是局限在数据的统计报表上,并没有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也无法很好的利用统计工作中的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统计决策等类型的功能。只是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数据说明来将统计分析进行代替,企业内外比较深层次的信息无法得到挖掘和利用,数据也就不能准确、完整的反映出市场和企业动态的变化趋势,统计数据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再存在,就很难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帮助,不利于形成一个有效的决策。
4.統计教育和培训落后
目前,我国虽然有了比较现代化的统计方法,还有比较科学、系统的统计工具,但是我国的统计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不但造成统计人员的数量不够,而且也使统计的质量无法达到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对于中国人来说,因为相对不习惯使用复杂的数理化思维,而且一些必要的统计学基础知识比较匮乏,所以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理解不了相关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全民的统计知识和意识都比较淡薄,也为各种喜欢滥用统计方法的人员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
5.管理不够成熟
现在,体制的障碍和不成熟的管理导致很多企业都存在天然的封闭性,企业不能对内部的人力资本和资源进行吸收和整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企业智能重叠,很多企业都还保守过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企业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体系和岗位设定,经常会出现因人设岗的现象。而且很多企业都使用家长制的管理,使得企业的领导者都充满着非理性的狂热,企业的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机结合,各个部门之间不能进行配合,部门之间的数据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传统的管理方式和信息获取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
三、企业统计工作新模式的构建方法
1.转变观念
企业领导应该转变自身的观念,将现在的统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增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服务意识,不能将统计只是当做政绩显示和考核的工具,防止出现那些扭曲的和不科学的统计需求。为了保证企业的统计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应该将现在的统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完善统计制度,将企业统计、部门统计、政府统计的职责进行规范,更好地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步步的实现统计服务的规范化、商业化、产业化。同时,企业的统计工作应该进行转机建制工作的开展,将企业统计工作中的结构设置和人员的编制进行完善,保证企业的统计工作可以符合国家法律规范。另外,为了保证企业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应该增强统计部门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建立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服务。
2.提高数据质量
企业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的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应该从实际出发,从生产一线上采集数据,坚决不能出现数据造假的问题,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应该不断的规范数据的采集、整理以及汇总的方法,严格规定统计程序,从根本上控制数据的质量,使得数据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运行状况。
3.重视统计人才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企业对具有真才实学的统计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必须重视对统计人才的培养改革,不断提高统计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统计人员的素质,将统计方法应用到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中,注重对企业发展中实际问题的分析。统计人员不但应该了解现代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应该具有一定实质性的学科基础,成为研究领域中更加复合型的定量分析人才,这也是我国统计人才发展的趋势和选择。
4.健全统计制度
在企业的统计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该建立一个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统计工作指数,完善企业统计工作的管理体制,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及时的进行调整和改善。只有在有效制度的约束下,才能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另外,需要完善统计台账,系统的编制《统计资料汇编》,才能真正的向企业的领导、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等提供更加完整的资料,更好地满足管理决策、研究问题等不同的需要。
5.发挥统计服务职能
统计分析就是使用比较科学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上,对统计资料的客观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也是统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验证最后的统计成果。企业的统计人员必须能够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能够熟练的运用统计指标、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统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活动的现状,分析其过程和趋势,能够及时的发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变化和数量表现,合理的找出变化的原因、规律和特点,分析经濟运行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进行统计,更加全面的发挥出统计的服务职能。
6.改进企业统计的信息网络
企业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属于企业的统计信息网络,开展企业的联网直报,将统计信息系统变得更加规范、统一,为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所以,企业应该结合现有的科技和计算机技术,将采集数据、生成报表的过程实现自动化,加快信息处理、传递的速度。
四、小结
企业统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前景,所以企业的统计人员应该提高数据的加工能力,企业领导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建立符合实际的企业统计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郑美琴.浅谈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9):202.
[2]韩宁.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铁道勘察,2015,(6):72-73.
[3]叶兰仙.企业统计工作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6,(26):1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