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这些后对谁有利?
去刚兑的政策是为了响应国家去金融杠杆的号,是去杠杆的一种手段。
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去杠杆是国家积极推进的三项政策,今年对金融业的重头戏就是去杠杆,防范系统性风险。
那下来说说,取消保本理财去刚兑为什么是去杠杆的一种手段。
商业银行用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主要用途是用来募集资金,投放贷款,赚取利差。有了这个基本的思路,下面就很简单的了。
因为在实际的运行当中,理财产品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收益,而商业银行为了防范的声誉风险,一直在做刚性兑付。而为了弥补,这其中一些亏损的理财,就需要更多的募集资金不断的发行高收益的理财,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为了避免这些恶性循环,最终爆发风险,就要抬高利差空间,直接导致企业融资和个人融资,成本升高,利率升高。所以说按照这个模式进行下去,对企业对个人,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加杠杆,贷款资金的使用成本会越来越高。
简单的说,如果不遏止这种形式,就和市面上的,一些庞氏骗局最终结果一样,不断的高息募集资金来掩盖风险。
国家今年始终强调要去刚性兑付,出发点就是奔着去金融杠杆,防止积病成疾,爆发系统性风险。
展开全部取消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是为了消除金融风险,防止出现“灰犀牛”,是最近一系列金融治理政策的延续。
应该说,取消刚兑和保本理财短期有利于金融机构,从长期来看也有利于培养投资者风险意识。
众所周知,现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虽然也跟投资者说明了风险,但是一旦真出现问题,只要大家一闹,银行马上服软,想办法予以全额兑付。久而久之,银行索性就把理财产品当成存款一样刚性兑付了。这就给银行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为了保证每一单理财全额兑付,银行就不得不采用资金池的方式滚动发行,而把亏损留在资金池,日积月累这个窟窿就会越来越大。二是如果所有银行都全额兑付,就无法看出不同银行的理财能力,从而出现“劣币驱良币”的现象。实际上,理财能力差的银行累积的窟窿很大,不过潮水没退的时候谁都看不出来。当窟窿大到银行无法承受的时候,一旦爆发出来,后果是谁也无法承受的。
取消刚兑后,短期内投资者会感受到损失的阵痛。不过这就像股市一样,投资者教育在这个时候才会真正体现其价值。以后,投资者会精心筛选理财的银行,对于理财的要素进行仔细研究 ,对于没有能力的银行用脚投票,这样理财市场就会出现两级分化,促使产品研发能力强的银行精益求精,能力差的银行退出理财市场。——这是一个理财市场的重新洗牌的过程。
洗牌后的理财市场,应当说对投资者是有利的。只有当市场规则清晰,竞争者充分的时候,投资者才能真正看清风险,从而依据自己的判断主动做出抉择。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更多分享,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