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证据可以表明“我们活在计算机模拟中”?

来源:头条 ·2018年04月24日 11:07

是否存在某些证据或者现象,可以说明我们生活的世界,可能就是一个计算机模拟的环境,类似于《黑客帝国》中的Matrix

终于有人想起这个问题了,好吧,我冒着被抹除的代价,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人类的科学发展到今天早已经过了发现问题的界限,只不过人类大脑被强制忽视了而已。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封闭系统熵值永远加大,混乱程度只会累积增加,运行至今,系统早已捉襟见肘,之所以能勉强维持只是他们在围绕地球的磁场里加入了一段波,这段波的作用就是影响人们自动忽略不能解释的事情。当然有极少数的人自身脑波异常,比较容易突破控制,在太阳黑子活跃和太阳风强烈的时候,也会消弱控制效果,所以时常会有人问起现在这个人问题,但旋即又被湮灭。

时间不多了。。。我简单说说几个被忽视的真相。

一、波函数与塌缩。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出现已经一百多年了,却始终未被大众接受,后来又出来个混淆视听的多宇宙解释。请注意,哥本哈根解释是目前系统最大的漏洞。少数突破控制的人发现世界的真相是,你所见即所算,你不见就不算。打个比方,你下班,与同事们告别。在你转身出门的那一刻,你所有同事相关的一切都不在存于现实,他们连同他们的生活都只是一团蒙昧的波函数。第二天,在你推开办公室的瞬间,系统运算出所有一切,你见到你的同事向你微笑,寒暄昨天发生的家长里短,其实,几秒钟前,那些都还只是波函数。科学家把这个即时运算过程称为塌缩。科学家计算下来,塌缩的速度远超光速,所以你根本不会感觉异常。这算法的目的只有一个,节约计算资源。系统不用随时计算每个人的世界,只需要计算你的眼界所及。

二、系统内光速锁定。系统内不存在超过光速的物体,这是锁死的设定。因为一旦超过光速,人们就可以追溯过往的光景,而一个破洞累累的系统是经不起追溯的,很多已经被掩盖的真相,当一齐跃入公众眼帘的时候,就不可能继续被忽视了。而且,总有一天,人们会追溯到宇宙启动前那一刻,到时候显在人们眼前的不是什么奇点,而是一个桌面,这还怎么掩盖啊!

认真看的人可能现在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系统内超不了光速,刚才又说塌缩远超光速,不是矛盾吗?塌缩是系统的元算法,实在系统前就建立好的,所以不在系统内,这又是一个例证。

第三点、诸多异常事件和被抹除的人。关于地球记载中零星出现的灵异事件,还有那些看似存在又无法论证的人。。。我想。。。

他们来了。。。抹除。。。抱歉。。。。。。。。把你卷入。。。。小心。。。。。。。。。。。。。。。。。。。。。。。。。。。。。。。。。。。。。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是不是从Quora搬过来的?Quora上已经有人给出了非常精彩的回答。回答中举了光的波粒二象性作为例证,过去两个世纪以来,关于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这个问题,物理界一群最聪明的脑袋为此争论不休,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承认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波也是粒子。

根据Quora这个回答,我们的世界只不过是上帝开发的一款游戏,人类也只是游戏中的人物而已。光之所以是波也是粒子,是因为上帝的计算机也不够强大,也需要做性能优化。进一步考虑,关于宇宙起源的问题也就简单了,上帝按了一下机箱上的电源键,点了一下桌面上的某个图标,我们的宇宙就诞生了。要是还想问宇宙诞生之前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敬业的上帝在没日没夜的加班coding吧。

最后,我们来看看Quora上的这个问题:我们如何知道自己不是生活在计算机模拟的世界中?也许我们真的就生活在类似Matrix的世界里呢?其中一个精彩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们是不知道自己没有生活在模拟世界中的。有强有力的证据可以表明,如果模拟得足够好的话,模拟世界是可以超过真实世界的,因此,生活在模拟世界中是有可能的。然而,如果我们真的生活在模拟世界中,我们会缺少参照物来进行思考和表明我们真的如此(想象一下,如果你处在一个看不到外界的、完全封闭的电梯里面,电梯在匀速运行,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在往上还是往下,甚至是停止呢?)。在游戏开发中,计算机模拟常常需要用到一些优化手段。如果用户正在关注某事物,那么它就会被真实的建模。对于没有人关注的事物,就会使用一些廉价的近似方法来处理。这样的技巧可以节约大量的CPU运算周期。想要发现我们确实是生活在游戏这样的模拟世界中,需要去寻找看看有没有优化留下来的痕迹。需要找到这样一些证据:有人观察和没人观察的时候,事物会表现得不一样。在我们的宇宙中,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就是这样:没有人观察的时候,光就表现得像个波;有人观察的时候,光就表现得像粒子。很明显,用粒子模型来为光的每个细节建模是非常昂贵的,所以,我们的宇宙就切换成更优化的波动模型表现,以节约CPU运算周期。很显然,我们就是生活在Matrix中。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