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DNA
楚云汐
遗传工程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好处,像市场上出现的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都是这项工程的成果,它们给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食物来源,并且,还有一些有关癌症治疗方案的进展,也要归功于遗传工程。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遗传工程也不例外,它同样会给人类生活增添麻烦,甚至还可能像某些科幻小说里描写的那样,带给我们一场猛烈的灾难。
量身定做的病毒
将一项大工程分给几家公司来承包完成,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通过网络来寻找合作者,还可以超高效地完成任务。可是,如果有人将这个方式应用到合成生物领域,或许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假如一个心怀叵测的恐怖分子准备暗杀一个国家的总统,而且这位倒霉的总统是他唯一的目标,也就是说,他需要发明一种针对性超强的病毒,为总统“量身定做”。那么,该怎么做呢?很简单,他先在一个病毒设计网站发出招揽设计的说明——当然,他不会写出真正的目的,只需要把总统的DNA信息发给他们,他们很难知道这是谁的,而且这张工作单子只不过是成千上百份中不起眼的一个罢了,然后,如果设计顺利成功,这个恐怖分子再把设计方案发给另一家生物公司来制造完成,最后就等着总统倒霉了。
那么如何使病毒感染到总统呢?直接把病毒送到总统办公室吗?显然这难度太大了。不过,既然病毒只为总统一个人定制,对其他任何人都不会产生影响,那么让一个恐怖分子喝下病毒,然后在总统出现到公众场合时,对着总统打个喷嚏就行了。
这样,有了基因工程的帮助,暗杀一个总统就简单极了。未来,特工们努力的保护对象将不再仅仅是总统本人,总统所有接触过的东西,甚至一张擦鼻涕的面巾纸也将是重点保护对象,因为恐怖分子从中也可以采集到合格的样本。所以,下次再看007续集的时候,说不定特工们上窜下跳、争相抢夺的只是一张相关领导人用过的高级擦脸纸而已。
而恐怖分子一旦得逞,要查出总统染病的罪魁祸首,就要进行非常繁琐的调查了!网络的匿名性与手段的隐蔽性,都将使警察的追查非常棘手。
遗传工程信息化
上面这个想象的确有些跳跃了,因为尽管现在我们已经拥有生物武器,但个性化生物武器目前仍不存在。不过,相信这只是个时间问题。生物工程的个性化将是一个大趋势,像癌症治疗的研究方向,目前已经在转向个性化用药。未来,生物工程的发展速度将让我们把这些不可能变成可能——它将能让一个人只花千把美元就成功实施对总统的“暗杀”。
那么,生物学发展的速度有多快呢?要想真正了解生物学的发展速度,得先知道信息的发展速度,因为现代的合成生物学已经是建立在信息科学技术之上的一门科学。
我们知道,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曾提出来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就是用来描写信息技术的增长速度的,摩尔定律预言每12个月,集成电路上晶体管的数目就会再翻一倍,而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指数增长”的模式(即2变4,4变8,以此类推)。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要一间小屋子才能装得下,时价是80多万美元,而如今,放在你口袋里的iPhone,速度比它快100多倍,可价钱却便宜了一万多倍,这就是指数增长的结果。
现在,科学家们发现,指数增长定律不仅存在于信息领域,也存在于其他产业及技术领域之中——只要是基于信息科学的技术,它们都同样遵循类似的指数定律。不久之前,生物学家把碱基对的4个字母,A(腺嘌呤)、C(胞核嘧啶)、G(鸟嘌呤)及T(胸腺嘧啶)也转换成了由1和0组成的二进制码,于是,基因操作被史无前例地简单化、电子化了。换句话说,基因学摇身一变,变成了以信息为主的科学。自从搭乘上信息科学这辆“快车”之后,操纵基因的那些工具成本便在不断降低。
1990年,当生物学还没和信息学联系起来时,美国计划在15年内完成对人类基因组近30亿个碱基对的测序工作,那时的预算资金高达30亿美元。不过,尽管资金充足,但项目进展仍然相当缓慢,甚至,还有很多人怀疑这个工作是否能在15年内完成。
可是,到了1998年,当生物学家文特尔利用生物科技的指数增长后,他和他的研究小组用了不到2年便结束了这项工作,耗资仅3亿美元。
文特尔的成就让世人惊叹,可是,对于生物学而言,这仅仅只是个开始。2007年,在文特尔完成基因测序之后的7年,只要花费不到100万美元就可以完成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2009年,测序费用降到了5000美元,而现在可能不到1000美元就够了。按照这个速度,不出5年,基因组测序的费用将降到100美元以下。
未来的生物工程噩梦
实际上,发展迅速的不只是生物测序,微阵列扫描、质谱分析等等这些与操纵DNA相关的技术都在飞速发展。现在,一个人只要掌握科学知识了解需要——当然,也可以到网上下载视频自学狂补一下,然后利用家里的网络征召合作者,再花钱买辆旧车拉点二手设备——在网上,一套基本的细胞培育平台所需不到1000美元,那么,他就可以变成“生物黑客”来一展身手,而之后,你或许知道了——上文提到的那一幕就会发生,不用绑架总统,只要有他的DNA,就可以杀他于无形。
看到这里,或许你正在为自己不是某一位领导人而庆幸。但未来,生物学带来的将不仅仅是针对于个人的危机,未来的生物噩梦会有很多种,比如,恐怖分子制造了更可怕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马虎的生物学家一不小心散播了瘟疫等等,这些都很容易演变成整个人类社会的灾难。
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提高警惕,然后就只能期望防御措施同样能够呈指数的幅度增长了——虽然相当有难度,但最起码,至少能跟得上生物技术发展的脚步吧。要不然,要不然的话就只能期望冒出个大英雄来拯救世界了……
虽然我们都爱看科幻,但有时科幻来到现实中,可真不见得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