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与万达是2017年最为失意的两家企业,但王健林的自救堪称教科书,你怎么看?不与媒体做过多口舌之争,专注危机应对。对内稳定集团各项业务稳定运行与员工军心,对外果断寻求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出售资产回笼千亿资金,不仅很好的化解了银行停贷风险,还解决了万达商业H股私有化的对赌危机,顺便拉来阿里、腾讯、苏宁、京东与融创等中国最豪华的企业军团作为战略投资者。
万达的危机始于2017年6月22日“浦发银行、工行资管、建行上海等机构要求其管理人清仓与大连万达相关的债券”的传言,正是由于该传言,万达集团当天在资本市场上“股债双杀”,股票暴跌。到2017年7月3日,万达电影被迫停牌。
7月17日,互联网热传中国银监会口头转述对万达境外投资严肃处理,中国金融机构不得向万达已完成并购交割的四个海外市场提供融资服务,万达的压力空前巨大。8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对万达的海外投资造成了巨大困难。随后9月爆出王健林被限制出境。至此万达风波达到最大。
对于这些风波,王健林毫不犹豫的放弃了万达文旅城宇万达五星级酒店项目,卖出了万达商业香港H股于腾讯,卖出万达电影的股份于阿里巴巴、文投控股。对于王健林的这种壮士断腕的行为,贾跃亭便没有做到。
因此,王健林借着这些资金回笼很好的化解了银行停贷风险,同时解决了万达商业H股私有化的对赌危机,在稳定集团各项业务的运行和增强员工信心的同时拉来了阿里巴巴、腾讯、融创、苏宁、京东等中国最豪华的企业来作为战略投资者。
你觉得万达的这次危机大不大,如果王健林没有舍得的勇气,放弃不了一些项目,在银行对其停贷的时候,集团资金链一断,所有项目均将陷入危机。对于一个像万达这样的集团来说,项目远远不止一个,在危机面前最大的努力就是降低集团风险,减轻集团风险,而不是注重之前的投资。是有轻重缓急之分,风险面前可以丢掉的必须舍弃。再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企业未来以及现在的战略决策。
展开全部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万达怎么了?
由于疯狂的投资、延长产业链,万达的资金流出现了问题。
近2500亿元的海外投资是压垮王健林的第一棵稻草;困难的现金流是第二棵稻草,万达的负债很高。比负债更可怕的是和负债不匹配的资产和现金流;做文化,做电影,做百货,做旅游,做网络,做金融……多元化是一棵看不清的稻草!
但和乐视不同的是,万达自救的很及时,负面消息控制的也很好。并没有陷入很严重的“墙倒众人推”的境地。
2017年年初,万达年会上,王健林说:不再当地产商了。
2017年7月,万达和融创、富力签署了文旅项目、酒店资产转让协议,减债440亿元,回收现金670亿元;
甩卖3个文旅城(91%股权)+77个酒店,总价637.5亿元;
出售文旅城,总建筑面积近6000万平米、可售建面近5000万平米、可售货值7700亿元......
除此之外,今年年初,腾讯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据此估算,万达商业估值约2429亿元。
这一系列的“自救”,谈不上教科书级别,但绝对是果断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