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武大靖的夺冠新闻发布会,觉得这个小伙情商很高,大家觉得如何?

来源:头条 ·2018年02月23日 12:28

面对媒体提出裁判判罚等尖锐,大靖绅士且机灵的让韩国的黄大宪先回答这个问题,哈哈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武大靖,冷静沉着的应付着世界各路媒体的提问。完全看不出他是94年出生的一位年轻小将。24岁的年轻人有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味道。我也是通过赛后的新闻发布会认识了这位年轻的小伙子。

不让裁判和对手留下机会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回答央视记者的提问,央视记者说:“武大靖,你好,现在我们从你的外表来看,好像很平静,是不是在大约40分钟之前,你的心情是很激动的,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心情吗?”武大靖腼腆的笑了下:“其实现在也很激动啊,在赛场上我每一圈都在拼劲全力的滑,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也不想给对手和裁判留下机会。”

面对自家人,武大靖终于袒露了心声,言语间不卑不亢,有着东北人的率真,又有着中国人的刚毅和坚强。在赛后的第一时间,武大靖说:“很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的短道速滑队,这枚金牌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如果可以,我想把这枚金牌掰开来分给大家。老师(中国队主帅李琰),在赛前就反复叮嘱我们,千万别犯规,比赛时把手放身后,好在我终于做到了。”

锻炼了心理素质,为4年后的比赛打下基础

赛后在媒体采访区的中国队主帅李琰开心的面对了各路媒体:“终于我们在最后一天拿下了一枚金牌,这几天我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都是靠安眠药才入睡的,很开心,小伙子很争气、争气、争气。”这争气她说了三遍,由此可见作为中国队的主帅她所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短道速滑终于结束了他们本次的所有比赛,1金6银2铜,位列各代表团第14名。可以说,成绩不是很理想。但要想到我们是在本届比赛频频被黑哨的情况下,获得的这些成绩,又是相当不容易了。对于中国队有利的一点就是,我们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即使在误判如此严重的比赛环境下,我们还能从容的拿下一枚金牌,是有多不易啊。

好在4年后是我们的主场,一起憧憬武大靖等年轻新秀的表现吧。加油短道速滑,加油中国队!

展开全部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先说结论:武大靖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的表现,确实体现出了较高的情商:该柔的时候柔,刚硬的时候硬。

该感谢的教练、队友、家人乃至后勤人员,他在赛后感言里一个不漏。而新闻发布会上外国记者给他设了不少的坑,他应对得很好。

比如有外国记者问他,中国队在此前的比赛中受到很多判罚,是否影响备战,武大靖很大气地表示:“赛前把很多包袱和失利都放下了,因为都过去了,我们今天想的就是把比赛比好、突破好、给我们男队更好的成绩。”

又比如有韩国记者问:“中国队这次的短道速滑记录不太好,但是你打破了这个纪录,你想对中国人民说些什么?”

武大靖的回答不卑不亢,话里有话:

“这是个新的开始,在我们的前辈们不懈努力下才有我今天的成绩。这是个好的开始,我们更加期待2022年冬奥会。”

首先不忘提前辈之功,是为感恩;其次是“好的开始”,是为继续进取;“我们更加期待2022年冬奥会”,是为“等着瞧”。

武大靖心里不是没有气的,不只是他的队友此前遭遇不公,他自己也在1000米1/4决赛的终点前和对手碰撞,被判犯规,无缘晋级,当时赛后他直截了当地说:“很不可思议,没想到在韩国会这样。”

在夺冠后他表现得既克制、大度,又留有锋芒,给人的感觉是在告诉那些居心叵测的外国记者:“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问的问题是什么意思。”

武大靖在面对央视记者的提问“在决赛前想些什么”时则“故意”流露出了真实想法:

“在决赛我想做好自己,也是想拼尽全力,不想给对手和裁判留下机会。"

这成为全场最高能的一幕。

武大靖这次从头领跑到尾,可以说他和团队仔细研究了之前的比赛录像和规则,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在当前的裁判环境下,不能采取紧跟-超越的战术,因为一旦造成身体接触,就会被裁判利用裁量权判定为横切犯规。

唯一避免犯规的办法,就是从头领跑到尾……这是非常艰难的战术,全程领跑,它需要极好的技术、体能和心理素质来支撑,幸好,作为过去这个奥运周期中该项目的头号选手,武大靖这些都具备了。

席间还有个韩国记者问武大靖,中国短道速滑成绩一直不好,这次夺冠了,你怎么看。武大靖回了句说:“你再说一遍?我没听清?”

顺便说一句,这次赛后的中国记者提问得挺犀利。

央视记者的问题给武大靖那句“不想给对手和裁判留下机会”送上助攻,而另一位央视女记者也针对韩国记者的刻薄问题以牙还牙,提问“有没有觉得这届冬奥会的裁判比以往更加严格”,武大靖心领神会,立刻说:“请韩国选手先回答”……可怜的林孝俊(他算韩国选手里比较干净且有真实水平的了)只好说:

裁判只是做好本职工作……

估计韩国组委会听到这句内心是崩溃的。

这场发布会戏很多,建议还没看过的朋友自己找来看看。

  • 我是麦卡,资深评论员,段子老司机,长期深入观察体育圈和时事热点,欢迎关注,和我交流~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