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虎360能否成长到BAT的量级?

来源:头条 ·2018年02月19日 06:58

产品方面,还包括营收。两个产品360搜索和360手机助手,看了艾瑞的数据2017年搜索引擎广告收入能达到1000亿,360能吃掉20%收入吗?2013年appstore收入达到100亿美金,360手机助手用户4亿多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安卓生态不如苹果,不过360手机助手营收能否达到苹果的10%?

奇虎360在PC时代的装机量的确是可以和腾讯QQ媲美,但是你说要成长到BAT的级别,红杉教主周鸿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奇虎360的业绩和BAT相差很远

老周在2015年下半年就把360从美国退市,我们查询到360在2015年、2014年的业绩:

奇虎2015年的盈利同比2014年如果增长100%,那么2015年大概盈利4亿美金,只有阿里2015年的7.5%,百度的7.6%,腾讯的8.7%。

而360公司借壳回归A股时,承诺2017至2019年的盈利分别是3.4亿、4.6亿和6亿美金,依旧和BAT远远不在一个竞争梯队,和后起之秀京东也是有很大差距的,更谈不了超越BAT。

二、奇虎360的产品面临巨头围剿

我们查询到2015年Q2奇虎360的在线广告收入是2.9亿美金,占比当季总收入的67%,互联网增值服务营收(主要来自于游戏平台业务)为1.222亿美元,占比当季总收入的27%。

在线广告来自于360的PC端安全卫士数亿装机量,以及360手机APP商店,360搜索引擎,而360这三个拳头产品目前都面临市场上的严重挑战。

1、2017年国内智能手机销量4.5亿台,目前互联网入口不再是PC端,主流的已经切换为移动互联网。奇虎360的手机安全卫士,说实话与腾讯、百度的手机管家对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手机端的安全保护需求,没有PC端强烈,而且腾讯、百度在手机管家方面也有相应的竞争产品。

2、360手机APP商店,曾经占据了数亿手机;但是随着小米、华为等安卓手机厂商自建APP商店,很多厂商就不愿意再捆绑360了。如此就会造成360应用商店装机量难以有大的提升,从而影响在线广告收入。

3、360搜索引擎方面,在手机端占比是0.55%,在PC端占比27%,综合占比是7.35%

老周当时是有机会控股搜狗的,可惜最后被腾讯捷足先登。搜狗在美国上市,腾讯持股浮盈20亿美金。而现在搜狗搜索已经入住微信这个超级平台,出现在微信“发现”这里,这无疑将为搜狗带来海量的变现流量。

4、360的游戏业务前方有腾讯、网易,腾讯游戏业务每年收入1000亿,网易年收入300多亿元,360的游戏业务还集中在PC端模式,这一点与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不符,未来游戏业务增长乏力。

综上,360短期内难以成长为BAT级别的公司,它需要有能够称霸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而且还要能够为公司带来不错的现金流,希望老周在登陆A股后可以拿出让人称道的产品。

展开全部

话说奇虎360在国内借壳上市以来,股价一路上扬,静态市盈率甚至高达368.74。可见国人对于这家公司寄予厚望。回到问题,想成为BAT需要的是一个覆盖数亿用户的生态,而生态又是由相互协同的产品矩阵组成的。

奇虎360是一家非常擅长做产品的公司,除了安全领域以外,像搜索、智能手机、影视聚合平台、手机助手、游戏、直播,各类辅助性工具,可谓是遍地开花,再努把力的确有希望让用户量级升到BAT级别。

但BAT之所以是BAT,其生态回流能力才是核心。在搜索、社交、电商这三大关键词下,这三大霸主在各自领域拥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他们的产品矩阵也像铁锁连舟一样互相扶持。从这个角度看,360系的产品整体性还有所欠缺,虽然每个产品的用户量级很大,但是这些产品的内在联系没有形成一张数据网络。用通俗的话说,这些产品更像是在各自为战,没有一个核心引擎带动全盘。

显然,能够承担起这个引擎角色的就是360在提的大安全战略。不过目前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淘汰了PC设备,让智能手机成为硬件主体。但是智能手机产品的特性让“安全”、“防病毒”这些关键词变得不那么敏感,腾讯百度等巨头各种捆绑的自家安全产品又分流了360安全卫士的份额。这也使得360的关键词“安全”在消费者端被弱化。

我倒是认为,从长远来看安全的意义将远胜搜索与社交。如今我们的智能手机上有各类支付理财软件、商务信息、身份信用信息、社交私密信息,甚至很多用户开始使用的智能门锁也是由手机控制的,这些信息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这已经不是纯粹的财务性损失了。正是因为智能手机的地位已经从信息中心向物理中心蜕变,所以安全将成为一个巨大且不能绕过的关键词。

问题在于,目前智能手机还没有出现黑客大举入侵的现象级事件。一旦这里出现PC互联网时期的千年虫、熊猫烧香级别的安全事件,360的产品意义和引擎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在和平时期,谁会注意到武器的重要性?

如有共鸣欢迎点赞并关注,其他问题咱们评论区见!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