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尼·德普中国行

来源:爱尚生活 ·2018年02月04日 17:27

大奇特

中国跃居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好莱坞明星来华宣传新片也已成为一股潮流。汤姆·克鲁斯、“钢铁侠”、“鹰眼”、“超人”、“金刚狼”、“美国队长”、“黑寡妇”、“蜘蛛侠”等均已悉数亮相,由此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电影市场还将迎来更多好莱坞明星。

得知约翰尼·德普将空降北京,为其主演的电影《超验骇客》进行为期两天的宣传造势,笔者专程赶到帝都参加了“德普中国行”的两个主要活动。尽管主办方DMG对明星落地和活动事宜缺乏经验,但至少活动过程还算顺利。以前参加过一些活动,也见过一些好莱坞明星,他们都很亲善和蔼,德普也不例外。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帅、超级帅,然后就是极具亲和力。

第一天,DMG在798艺术园区为德普安排了一档“德普中国行”的庆典活动。这个活动像是一台大杂烩,一档综艺聊天节目。因为它同时将明星综艺、电影首映礼、音乐展示等熔于一炉。德普的明星效应超越了电影本身,他积极配合一切活动事宜。熟悉他的影迷都知道,他不仅是一位演员,更是一名艺术家,也是一位狂热的音乐家。现场,他与陶喆搭档了一曲——陶喆翻唱崔健的《一无所有》,而德普则用吉他伴奏,引发全场尖叫。

除了电影和音乐,德普此行最看重的是中国文化。相信这也是为什么他只选择来中国做《超验骇客》宣传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也是他首次来华);另一方面,DMG的吴冰女士正是影片的全球投资人,德普肯定也要为此给足面子。

最让影迷兴奋的还有这位“海盗船长”身上漂亮的文身。据说,德普身上大大小小有近40处文身,其中在右后臂上就有一个含中国元素的文身,取自《易经》64卦第9卦,名为“小畜卦(风天小畜)”。而德普本人对此卦的含义非常了解,谈得口若悬河。他对中国书画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不仅向主持人讨教了《超验骇客》这几个字的字面含义,还在国际主义艺术大师崔自默博士的协助下挥墨为“超验骇客”四个大字补充了缺失的笔画(三个“人”字和一个“点”,形成一个“众”字),预示着新片将众望所归,得到大众的支持。主持人说得头头是道,德普也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点头称赞。崔老师还根据德普的签名绘制出一幅马的象形图案,再配以德普的手链和签名影票,作为给希望小学筹款的义卖品。

今年是约翰尼·德普入行的第三十个年头(1984年的《猛鬼街》是他的银幕处女作),主办方让和尚打扮的四胞胎小朋友用快板形式为德普送上祝福,也算是活动当晚最有趣的一个环节了。

第二天德普录制了一档以交流为主的节目。笔者一直在台下聆听,不过由于主持人和德普一直都是用英语交流,现场也没有为观众配备同声传译。除了主持人现场翻译几句外,英文不好观众就只有干瞪眼的份儿了。德普和国内设计师、摄影师的对谈索然无味,倒是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Q&A比较有料,有几个学生问的问题很专业。德普认真回答了真人表演和绿幕表演的区别;还谈及了当年为音乐辍学,但坚持了梦想的故事。他说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要根据自身的喜好和特点,有理想就该坚持。被问及“放弃学业是否感到遗憾”时,他说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不一样的选择会引发无限的可能性。

后来,笔者听到有人让他谈谈曾与之合作的老牌影星马龙·白兰度(俩人合作过《天生爱情狂》、《英雄少年历险记》)。他直言白兰度既是朋友,又是父亲,也是兄弟。虽然一直都知道他们俩是忘年交,但当他回忆白兰度时,依然让人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伤感,一种思念故人的情绪,这是当晚最真挚的时刻。最有意思的是,他说起白天在798书店买了五本杂志,在沟通不畅的语境下,大方地给了老板一千元人民币的故事。

约翰尼·德普是好莱坞最具票房号召力影星之一,曾经获得过3次奥斯卡奖提名、10次金球奖提名,并于2008年凭借《理发师陶德》中陶德一角获得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德普从影饰演的众多角色,或放荡不羁、或稀奇搞怪,因此也被大家称为“最不可思议”的男演员。期待他在《超验骇客》中有不俗的表现。

约翰尼·德普经典电影回放

《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 1990年

郁郁葱葱的摄影、美丽童真的配乐和许多有趣的角色,构建出这个童话般的故事。蒂姆·伯顿的哥特风格和丹尼·厄夫曼万圣节配乐完美融合,约翰尼·德普也奉献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表演才华。这个故事实际上是脱胎于《科学怪人》的故事蓝本,讲述了爱的能力。它包含了所有人类的情感和特质,归根结底是一个男人想要融入社会的成人童话。

《邦尼和琼》 Benny & Joon 1993年

这是一个可爱、古怪的小电影,只有《哈罗德和莫德》可以与其媲美。电影讲述了两个格格不入的精神病患者找到对方的故事。该片对角色的性格刻画非常细腻,它们有时是混乱有趣的,有时又拥有绝对的迷人和温馨。约翰尼·德普在其中展示了一些无声电影的技巧(如巴斯特·基顿和查理·卓别林)。

《艾德·伍德 》Ed Wood 1994年

本片描述50年代导演艾德·伍德——这位曾被称作是美国最烂的导演的一生。本片并非对其讥讽或嘲笑,反而注重于其性格的描绘,呈现出艾德·伍德天真、无可救药乐观影痴的形象和不畏艰难执著创作的精神。片中的摄影、服饰和背景都忠实表现出50年代的美国氛围。约翰尼·德普的表演非常惊艳,这也是笔者最喜欢的他和蒂姆·伯顿的作品。

《英雄少年历险记》The Brave1997年

据说约翰尼·德普的家族血统中包含切罗基族人血统(北美印第安部落易洛魁人的一支)。所以他不时会回过头来拍摄印第安题材的电影。本片是德普唯一执导过的电影,它抓住了一个人即将被处死的心态,你能在其中感觉到巨大的戏剧张力和强度。德普在其中既不谴责也不抱怨,但他的行为都有道理,甚至可以上升到生死意义的哲学思考。影片再次证明德普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不仅作为演员,也作为一个导演。

《断头谷》 Sleepy Hollow 1999年

这是蒂姆·波顿对知名鬼故事的独特取材,并在其中注入了新的情节和发展。该片的摄影和美术指导都是一流的,创建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哥特式环境,这也一直都是蒂姆·波顿所擅长的。遗憾的是,本片主要情节却相对平庸和喧宾夺主,从引人入胜的开局,到最终被转换为普通的神秘谋杀。影片的胜利只是在于它的感官价值。

《加勒比海盗》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 2003年

尽管两个半小时的时长显得乏味、啰嗦和造作,但这部影片依旧是新世纪之后最好的海盗电影了。它拥有传统海盗电影的所有元素,动作戏和文剧平衡分配,并能适当穿插一些笑料。最值得注意的是德普的表现,包括手势、表情和伦敦腔。正是他的表演让影片提高了一个段位。当然反过来看,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电影,约翰尼·德普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声名赫赫。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