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为什么不推出众筹项目,从拿地到建房成本公开透明,这个项目不应该很好吗?
看似美好,实则触碰风险,被监管部门叫停的项目。
1、房地产为什么不推出众筹项目?
房地产众筹早就已经“火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家众筹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通过首付贷,房产众筹的形式进入楼市,打着资源合理利用分配,低投入高回报的“名目”,众筹炒房。实则通过众筹的形式是加大杠杆,使房地产风险、泡沫加剧。
首先深圳在16年3月25日发布的《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严禁互联网金融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首付贷、众筹购房、过桥贷等金融杠杆配资业务”,
其次2016年4月12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停止开展房地产众筹业务的通知》,房地产众筹项目也随之淡化,但仍不排除一些违规操作的“民间众筹”形式。
2、从拿地到建房成本公开透明,这个项目不应该很好吗?
监管的好,那就利国利民;监管不到位,那就是放纵炒房;看似美好,实则风险环生。众筹项目的监管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有:(1)资金来源不透明,给市场洗黑钱行为留门缝;(2)众筹平台违规操作,对参与者进行诈骗行为,或卷款跑路等;(3)大家都来参与房地产众筹,最终的作用就是房价助涨罢了。还做不到“防洗黑钱”、“防诈骗”、“防跑路”、公开透明的市场。
若推出房地产众筹项目,那么或将成全民炒房炒地的“盛宴”,或者是巨头抱团哄抬市场价格,最终的等待的结果是房地产泡沫加剧,或许只有破灭一条路。
总之,想象是美好的,但在现实操作中就变了味道,住房不炒的定位下,违背了调控政策初衷的行为都将被禁止。
展开全部事实情况是房地产领域曾出现过众筹尝试,不过因为制度不完善被国家叫停。
第一、涉嫌“炒房”,众筹被叫停
和以往的传统一样,我国的创新探索都始于深圳,早在2016年深圳部分企业就开始了房地产众筹的探索,但是时间仅仅过了数月,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及广州金融局先后发文,对此众筹行为紧急叫停,业内评论意见认为相关发文出台的背景是深圳和广州的“众筹炒房”和高杠杆配资的房地产投机行为导致了城市住宅市场价格非理性上涨,甚至已经有扰乱当地房地产市场整体正常秩序的趋势。因此此次深圳市和广州市如此做法的初衷是值得肯定与支持的,目的是去杠杆、降房价,为了清理这种扰乱市场的行为。
但是,仔细研究一下,我们的疑问又来了,房地产众筹能够简单的认为是“众筹炒房”吗?
第二、 干掉浑水摸鱼者,行业明天会更好
房地产众筹其实也是舶来品,最早的房地产众筹始于2012年的美国,美国网站Fundrise率先将众筹的概念植入房地产中,诞生了“房地产众筹”模式。随着美国政府对于房地产众筹的逐渐规范,房地产众筹已经成为当地开发商融资或销售环节的主要工具之一。
中国的房地产众筹行业则起步较晚,自2014年中筹网金作为中国首家专业房地产众筹平台成立以来,房地产众筹的队伍逐渐扩大。
虽然,由于行业法律法规滞后,缺乏有效管理导致了部分“炒房客”穿上马甲鱼目混珠,但是,这里也不乏以优化房地产行业产业链条的优秀企业。这些优秀企业的代表除了中筹网金之外还有平安好房、无忧我房、一米好地等。
相信随着各项制度的逐渐完善与成熟,未来市场需求仍在的情况下,房地产众筹模式将会大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