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把握好,一败再败,那么在当下全力压住AI人工智能,是否能够翻身,如果人工智能不足于撑起百度,那么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题主的这个假设成真,那就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了。毕竟,百度现在的高市值,几乎全靠人工智能的预期支撑着。自从宣布all in AI之后,百度的市值几乎飙升了一倍。
这里面大约有两个原因。
一是在过去一年多中,百度先后经历了血友病吧事件、魏泽西事件这两个影响力巨大的事情,市值和股价也随之下跌,那段时间内,利空差不多也出尽了。
二就是百度全数押注了人工智能,李彦宏很早就在多个场合提及“互联网的下一幕”这个说法,后来又挖来陆奇担任百度总裁。随后,陆奇开始对百度进行改革,将外卖等拖累百度亏损的O2O业务,开始内部推行“关停并转”,全力押注在人工智能。
这给了外界一个很好的预期。毕竟,在阿尔法狗几次将围棋国手们玩弄于鼓掌之下后,大家现在已经十分认可人工智能的力量,甚至很多人已经开始担忧,自己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了。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百度的人工智能战略是十分被外界认可的。再加上,百度也确实拿出了一些成绩出来,比如无人车驾驶系统、语音识别的能力、度秘等。
这也使得外界开始猜测,百度未来是否可以匹敌谷歌。虽然二者现在的盈利模式还有很大的差别,但双方均将人工智能视为未来的战略。
人工智能的利好效应,不只对百度形成正面的影响。即将上市的搜狗,也已经成功的对外讲了人工智能的故事,并且作为其未来的支撑。
目前看来,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完全失败的可能性并不大,区别只在于未来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成绩。但如果真的失败,对百度的打击将是致命性的。
展开全部输掉这一场,百度就什么都没了
5月4日,陆奇加入的第119天,百度罕见地公开更改了自己的使命。这意味着百度不再仅以搜索为重心,全面押注人工智能,并以使命固定下来。一家以技术驱动而自豪的公司,面临重重危机时,把手伸向了“使命”的权杖。这一姿态不同寻常。
“李彦宏将人工智能定为百度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战略方向,是极富远见且非常正确的决定。”这是陆奇上任时对百度的人工智能战略的评价。
在人工智能上投入,百度并不吝啬。公开数据显示,从2012年投入2.305亿到2016年的102亿,过去4年共投入了超过217亿。2017年Q1投入28.35亿,同比增长34.9%,而百度净利润下滑了10.6%。
这意味着孤注一掷。
这是百度的一场豪赌,赌赢,拥有一切,赌输,一切成空。百度期望通过此时的all-in人工智能策略,压中下一波的技术变革,一洗当下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的被动局面。
这种投入是有风险的。人工智能的分支方向不少,没有人能预测下一波浪潮的突破点在哪个领域优先爆发。在百度内部,人工智能的投入也分布在不同的组织架构之下。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早期的 AI 项目不太可能产生技术爱好者预测的戏剧性结果,一些失败常常会减缓或完全终止对 AI 项目的资金注入。而对于人工智能的投入,押注对方向将决定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