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会王者归来吗?

来源:头条 ·2018年01月02日 08:16

你的希望结果是什么样的?

贾跃亭及其乐视系公司,从今年年初开始,一直是互联网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和流量来源。目前而言,贾跃亭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回到国内处理因乐视崩盘而留下的一系列烂摊子。从法律角度而言,贾的不归国,也使其陷入诸多民事纠纷,其自身信用也一再降低。

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无讼网等查询可知,贾跃亭及其乐视公司今年以来,在各地、各级法院均涉及不同类型案件。涉案案由最多的应该是金融借款类纠纷。这也可以从上海市高院、北京市三中院先后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手段可见一斑。

单纯经济纠纷演变成大佬逃亡史

北京证监局也在这个年末对其下达要求履行实控人义务的通告,可见,各方力量都在不断督促其回国履行自己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当然目前而言,无论是来自官方的催告,还是来自债权人的压力,甚至是来自网络看客的戏谑解读,都共同使贾跃亭事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债务人履行义务的法律案件,反而经由不断的网络发酵,演化为一部大佬的逃亡史。对于他的拒不回国以及在美国的种种新闻,都不断被当做花边新闻进行着解读。

当然,他是否回国,于网友来讲,仅仅是茶余饭后吹牛逼的谈资,而他的那些债权人,才会是一举一动真正关注他的人。一想着当初真金白银借给他的钱个个都收不回来,除了向法院起诉,也只能带着愤怒真心希望他赶快回来了,至于怎么回来,那都不重要,俗话说的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贾跃亭就是空手回来,对于他们那也是有个念想的。

贾跃亭实际取得融资并使ff实现量产,才能更好解决国内的诸多法律纠纷

贾跃亭目前仅涉民事纠纷,相关债权人只能经由诉讼并通过财产保全、执行等法律手段处置其名下财产,从而实现自己的部分债权。而其是否能够真正归来,完全兑现其出走时对债权人及投资人的承诺,则取决于其在美国的ff公司能否实际运转。惟其如此,贾才能以新公司的良好运转盘活其国内资产,并恢复自身信用,从而更好解决面临的诸多法律纠纷。所以从这一层面讲,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其拥趸,肯定都希望贾的ff公司能及早实现量产,这样其才有回国收拾烂摊子的底气,不然即使贾目前回来,也并不能实际解决面临的纠纷,因为说到底他在国内已经没有任何可支配资产,而处置其国外资产或者关联资产,在法律上面存在巨大障碍。

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其不能回国的直接原因

经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网,贾目前因五个执行案,已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那么一旦上了这个名单有什么后果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等法律规定,法院执行部门可以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一定媒介形式予以公布,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及行业协会等通报,供相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融资信贷、市场准入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同时,人民法院还可以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其高消费、限制出境,比如乘坐飞机、在星级以上宾馆等场所进行高消费。从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贾目前即使想回国,也得再三掂量掂量,不仅回来不容易,回来后再想出去,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贾干脆横下一条心,等待美国公司能够正常运转,产生正向现金流后再抽身回国处理纠纷。同时,这也是他目前无视北京证监局通告的无奈之举。

贾跃亭在商业上的成败,自有人评说。但在法律上,其必须要履行作为债务人的义务,而目前看来,其最后的希望寄托于ff公司能否正常运营并实现量产,这也是解决其国内纠纷的最终钥匙,不然,即使他目前回国,于解决问题角度并无裨益,因为由钱而产生的问题,始终要通过另外一笔钱去解决,这也是商业规则和法律规则的应有之义。

展开全部

贾跃亭即使再回去,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我希望結果是把他关进去,不要再出来讲故事害我们丁?理由如下:

第一、目前,法院已经介入并查封了他的相关帐户和房产,说明他真的涉及很多资金亏空。可能还有更严重的事等着他回来才能处理。他不回来,很多事实无法查清。

第二、目前他已错过了最佳的回国时机。当初国内股民和投资者,想尽各种办法,盼他回来,担当起责任,不要逃避。可千呼万唤、隔空喊话,美国华人网友甚至到他住处堵他,国内媒体人也曾前往美国寻访他,都没有能让他大胆回国回国处理残局。

第三、他原寄希望于美国的贾跃亭版故事,即造车大计尽早启动,样车出来后,他可继续讲另一个版本的故事,用一个新故事,来掩盖失败的旧故事。可惜事不如愿,美国造车不仅没有造出样车来,连公司的人都传出不断出走,甚至出现讨薪。

基于以上事实,他是进退失据,尤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听说,他准备先派老婆回国来探探路,估计他还是有准备回家的打算。只不过回来,等待他的绝不时再看他的pPT和听他讲故事的,肯定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我们正等着贾布斯呢!快点回来吧!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