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近日透露2011年曾经要求京东入驻天猫,但被京东CEO刘强东拒绝了。而刘强东的目标是让京东超越阿里巴巴,你们觉得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为什么?
大家可以先看看报表,2016年的年报来看,阿里的总营收是15,827,300CNY,净利润4,367,500CNY;京东的总营收是26,012,165CNY,净利润是-380,679CNY。
(注意一下这里年报的统计口径,阿里巴巴是美股上市,美股的财年不按照公历年,比如2017财年年报的起止日期就是2016年Q2到2017年Q1;而京东是港股上市,财报都按照公历年走的,2016年报就是2016年Q1到2016年Q4,所以这里要注意统计的口径。结合京东2017Q1同比亏损减少以及2017Q3净利润大增3倍,可以说从净利润来说跟阿里的差距还要小一些。)所以非常清楚,从营收上来看,京东早就超过阿里了,但利润上还有很大差距。
其实京东跟阿里这么比较的话没有什么可比性。光从电商的角度来看,阿里是平台型电商,赚的是佣金和广告费用,举个栗子大家看到淘宝天猫的一些活动都是收费的,钻展啊、直通车、聚划算之类的。所以尽管营收偏低但平台杠杆能撬动巨大的GMV;京东虽然今年平台GMV增长比较迅速,基本已经与自营平分秋色各占百分之五十,但还是自营为主的。所以京东的营收高于阿里是非常正常的。自营电商有几个特点,一是收的钱多赚的钱少,赚的是差价而不是佣金,所以营收的钱基本上都流到了供应商的腰包里。而平台型佣金收多少是多少,除了一点费用基本全都转化成利润;二是重资产,风险较大,重点表现在仓储物流费用要自己承担,好处在于时效高、质量有保证,且自营起家建立起来的平台,有自营做信用背书可以吸引高质量供应商。比如京东的流量质量一直高于淘宝(客单价高吸引高质量用户)。在服装品类签约诸多轻奢品,与淘宝形成差异化竞争,这个潜在的优势是没有办法反映在财务报表里面的。
另外,阿里是个巨大的商业帝国,除了核心电商以外,阿里全资的公司业务有阿里云、阿里娱乐(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创新业务(高德地图、钉钉办公),参股的零售电商相关企业还有菜鸟裹裹、苏宁、银泰、百世和圆通快递、娱乐上有微博(31.5%)、陌陌、阿里影业(49.49%)、第一财经,还有什么口碑(49.6%)、饿了么等等等等例子就不多举了。而京东还有腾讯的参股(腾讯通过黄河投资持有18.1%京东股份),所以这个更没有什么可比性。
说了半天总结一下,自营京东品质高营收高利润低,平台阿里营收少但杠杆撬动巨额GMV(所以京东的GMV还是常年不如阿里,但差距逐渐在缩小)。关于能不能超过阿里,我说,电商业务方面,自营肯定早就超过了,平台的话在逐渐缩小差距。至于其他业务不具可比性,在这个问题上不做评论。
再补充一点,阿里京东的增速都是分别超过了彭博和万得一致预期。其实两家都是好公司。
笔芯。
(评论员:王梦溪)
就目前情况来看,京东和阿里巴巴之间相比,京东绝对是占据劣势的。但是,在众多电商平台的角逐中,京东能够脱颖而出抗衡阿里巴巴,其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至于京东是否能超越阿里巴巴,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从两家的发展模式来看。阿里巴巴主要布局大生态,过去是以传统的平台起家,在此基础上,阿里系的淘宝平台,涉及到金融层面的蚂蚁金服等等都是阿里生态布局的主干业务。
除此之外,在2017年,阿里在大文娱方面的布局思路也非常清晰,比如俞永福曾说:“未来三年,阿里大文娱的投入规划将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从阿里近几年的发展思路来看,生态圈建设,轻模式发展以及低风险运作是比较明显的特点,我们以近一年阿里大力推崇的大文娱项目来看,其主要涵盖的方面包括:阿里影业、优酷土豆、UC、阿里音乐、阿里体育、阿里游戏、阿里文学、大麦网等等,这些产业在不同阶段被阿里巴巴收购来,最后并入阿里文娱集团。然而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以上提到的三点。
再来对比看京东,相比于阿里的生态圈建设路线,京东在发展过程中最为人关注,也是京东最为骄傲的部分就是物流了。
不可否认,在通达系物流霸占大量市场份额的今天,京东通过自建物流体系,成立物流公司的方法来发展,确实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京东物流成立于2017年4月25日,原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运营体系负责人王振辉出任京东物流子集团CEO。
京东方面表示,京东物流子集团不排除未来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针对京东物流,刘强东表示,希望京东物流通过独立运营,与合作伙伴共同建设一个涵盖物流、电商、金融、保险、数据、技术在内的智慧供应链价值网络,成为最高效和用户体验最好的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
相比于阿里的生态圈模式,京东物流在人力、仓库等方面的链条长而重,方兴东曾引用马云的话说:“京东5万人,仓储将近三四万人,一天配200万包裹。中国十年之后,每天将有3亿个包裹,你得聘请100万人,那这100万人就搞死你了”。
马云对京东模式的不看好也被外界常常拿来作为谈资,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京东将物流事业独立出来运作,并且未来有上市的可能,如果真的能够走到上市那一步,京东物流也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这一点,有顺丰作为先例。
因此,京东物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京东的发展能力和实力。特别是京东依赖自营业务平台,订单量的支持和精准的配送时效,物流和京东电商业务的相辅相成作用十分明显。一旦京东物流实现成功,那么对于通达系和顺丰来说,未来中国物流行业也许会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除了双方的企业模式,在共同的业务层面,二者也有一定的比较。
以刚刚过去的2017年双11为例。
第三方监测机构星图数据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11日全网总销售额为2539.7亿元,在双十一销售额方面,天猫占比达到66.23%,京东以21.41%份额位居第二,苏宁易购以4.34%占比排第三。
与此同时,引发京东阿里双方高管“互怼”的“算法问题”也让这两家的成绩再次成为人们的谈资。
不管怎么说,从销售额来看,京东与阿里之间差了几十个苏宁,这一点,京东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这一点,作为刘强东本人也非常清晰,在刚刚过去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刘强东面对媒体时就表示,2018年的小目标就是:让更多女人爱上京东。虽然这句话被很多人拿来当做玩笑,但是从京东的布局来看,这样的目标如果实现,必然会给京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女性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认知影响着整个电商平台,而京东在面对女性消费群体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这一点也是京东和淘宝拉开差距的非常大的原因。
回到问题本身,未来京东是否能够超越阿里这可能是个时间问题,也可能二者未来发展路径不同满满的降低可比性。
但是无论如何,现阶段两家企业之间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无论是京东还是阿里,都在沿着自己的思路前行,阿里的生态圈建好了,京东的物流发展起来了,对于我们消费者都是更受益的。
悟空问答官方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