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花两三千去买OPPO和vivo的手机?

来源:头条 ·2017年12月08日 10:48

性价比完全没有小米高

说起国产手机,除了华为之外,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就是OPPO和vivo这两个牌子了,可谓风靡一时,凭借国内的火爆销量已经跻身世界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很多人说OPPO和vivo是亲兄弟,此话不假,毕竟都是“步步高”系出身。重点是去年一整年,两家厂商的销量在国内超过了苹果,而且OPPO R9还夺走了多年来iPhone保持的单机型销量纪录。

最近,蓝绿厂幕后的真正老板段永平在接受专访时谈到,OPPO和vivo不可能在中国输给苹果,“即便OPPO和vivo有缺陷,苹果在中国也无法击败我们,因为主打高端规格和实惠价格的设备策略,苹果是不愿意使用的。苹果有时候可能过于固执,不过确实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情,例如操作系统,但我们在其它领域超越了他们。”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花两三千去买OPPO和vivo的手机?OPPO和vivo在中国真的击败苹果了吗?就销量而言,事实的确如此,然而关于如何真正通过手机赚钱,或者保持常青,这方面苹果依然无法战胜。

OPPO和vivo正迅速崛起

大概在五年之前,OPPO和vivo在国内手机市场只有区区3%左右的市场份额,即便是2014年,小米也还是国内手机品牌的霸主,OPPO和vivo根本难以相提并论,或者说在进入手机行业两三年内始终是失败者的角色。

不过,OPPO和vivo这两个牌子的手机从2015年开始销量暴增,主要凭借了广受欢迎的产品组合和完善的、庞大线下分销和零售系统,特别是对二三线城市的投资。

毕竟国内一线城市智能手机市场已经相当成熟,而在下游城市或县份,仍然有很多首次购买手机的用户,因此有巨大的增长机会。

OPPO和vivo真正高歌猛进的时期是2016年,正如当年段永平创造“小霸王”和“步步高”的两个品牌神话一般,蓝绿厂手机合计的销量占据整个中国手机市场大半壁江山,达到近1.5亿部。其中,OPPO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高达16.8%,vivo则为14.8%。相比之下,苹果去年在中国的出货量下降了23%,大约为4490万部,以9.6%的市场份额排在第四位。

苹果赚取了国内手机行业几乎所有的利润

许多专家和分析师开始感叹,苹果在中国如鱼得水了两年,没想到因为蓝绿厂而走下神坛。难道这真的如段永平所说,因为没有针对iPhone以廉价提供高端功能而失败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尽管去年iPhone在国内迎来了有史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年,但苹果不仅有效的保持了自身品牌的长期价值,而且在全球方位内盈利方面始终无人能及。

本月初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一份有关于全球智能手机利润的统计报告显示,iPhone虽然全球市场份额只有14.5%,但却拿下了全球手机行业79.2%的利润,高达449亿美元。

很显然,在中国苹果每销售一部iPhone,至少能够拿到46%左右的利润。

如果苹果为了冲击销量,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大可采取两种国内厂商常用的办法,要么打造一款廉价但品质没那么高的iPhone,要么给所有完整品质的高端iPhone降低价格进行销售。

若苹果推出廉价低品质的iPhone,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到品牌价值,而且不一定能够获得稳定的销量增长。而苹果如果让所有iPhone降价销售,这点肯定会助长销量,但势必会影响整体利润,而且iPhone将很难再称之为高端机。说实话,其实苹果只要将每部利润率降低10%,通过薄利多销也还是可能赚到相同利润,但品牌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蓝绿厂又赚到了多少利润呢?

OPPO和vivo手机的高销量毋庸置疑,但鉴于是私营公司,除了自己根本没人知道到底能赚多少钱。不过,华为依然是比OV更大的智能手机厂商,不太可能比华为更赚钱,因为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还可以了解到,国产华为、OPPO和vivo去年的利润加起来占手机行业的总利润比例仅为6.4%。

其中,华为是利润率最高的国产手机厂商,以1.6%的占比赚到了9.29亿美元的利润。接下来蓝绿厂vivo和OPPO的利润占比分别为1.3%和1.5%。

当然了,9.29亿美元利润是有点少了,因为我们通过2月中一份来自The Information独家发布的报告了解到,尽管华为所获得的利润持续下跌,但消费业务依然拿下了20亿美元的利润。

换句话说,OPPO和vivo拿到的利润更低,显然不足20亿美元,在苹果iPhone近450亿美元的利润面前实在不值得一提。现在要说谁的手机业务更成功,相信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只能说国产手机厂商依旧处于整个智能手机行业食物链的中低端。。

国产品牌能保持“成功”势头?

小米曾经是国内手机行业一哥的位置,但是过去两年虎头蛇尾,已经远落后于蓝绿厂。这是不是意味着,蓝绿厂可以避免类似于小米的情况呢?现在还很难说。不过,一个品牌要保持常青,与其品牌忠诚度有很大的关系。

2月底时,摩根史丹利的分析师Katy Huberty曾公布过一份中国手机行业的报告,其中谈到了品牌忠诚度的问题。该报告根据对国内情况的调查了解,OPPO和vivo的品牌忠诚度较低。只有24%的OPPO智能手机用户有计划购买新款OPPO手机,而对于vivo这个愿意更新换代的用户比列则为更低的19%。

更有意思的是,报告指出大量OPPO和vivo用户正计划投奔苹果,其中受访的OPPO用户中大约有24%希望下一部智能手机是苹果iPhone,而vivo有同样意向的受访者比例高达38%,并且受访者坦承只要负担得起就会入手。

这就意味着,iPhone在国内市场依然是最好智能手机之一,而且名列前茅,否者不会有那么多消费者希望购买iPhone。

现在问题是,在忠诚度如此之低的情况下,OPPO和vivo还能延续成功势头。几天之前,调研机构StrategyAnalytics又发布了一份关于OPPO即将迎来增长放缓的报告,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 二三下游线城市的线下渠道竞争愈发激烈,将有更多主要竞争对手加入其中

- 二三下游线城市现有的经销商/零售商变动大,如何管理和巩固是个大问题

- 对于一线城市较为富裕的消费者,认为OPPO自身品牌价值偏低

- 一线城市的竞争局势更加紧张,同时有更多新对手正在扩张

- 消费者对OPPO品牌会开始感到厌倦,尤其对产品定价与硬件性能不满

- OPPO在海外扩张仍处于初期阶段

另一方面,来自台湾供应链的最新消息称,华为、OPPO和vivo脚步正在放缓,已经没有零部件供应商采购下更多的订单,其中vivo和华为减少了10%,大多数国产厂商需求持续疲弱,削减了4到5月份的采购量,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到第二季度末期,主要是因为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的需求不如预期。如此来看,国产品牌似乎证明了库存水位过高的情况。

相反,大量分析认为,今年秋季苹果将恢复以往的增势,因为苹果即将发布10周年款iPhone。按照预期,该机型将是有史以来变化最大的一款,不少特征都符合期待已久迫切希望换机的国内用户的需求,甚至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创新在内,或许新一代iPhone的推出真能吸引更多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展开全部

话说花两三千块钱去卖OPPO和vivo的手机会显得很奇怪吗?以现在人们的消费水平来说,两三千块钱买一部手是很正常的;对于高收入的白领人群,他们购买四五千的高端手机都很正常。而且就OPPO、vivo的知名度来说,有这么大名气,又不什么杂牌手机,购买OPPO、vivo一点都不奇怪。

对于你所说的OPPO和vivo手机性价比完全没有小米高,要知道性价比就是小米的命根子,可以说不止是OPPO和vivo,在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中都难以找出一个能和小米比性价比的手机品牌。小米手机有如此高的性价比,如果市场只靠性价比就能获胜的话,那么其它手机不是都没有活路了么?然而事实是OPPO和vivo的销量节节攀升,小米的手机却在下滑。这说明人们的消费者已经发生转变,多元化的需求是手机市场的常态。性价比高的小米有市场,而OPPO和vivo也有自己的特色和卖点获取市场。

OPPO和vivo能有这么好的销量明显不是靠着手机的配置性能得来的,这也就被注重配置的消费者所诟病。在性能当道的时代,OPPO和vivo走出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线,靠着手机功能和体验获取了成功。手机的售后服务上也是现在消费者们在意的方向。在互联网手机当道的情况下,形成的就是在线下渠道售后服务的弱势。而OPPO和vivo一直以来都注重线下渠道。布满全国的线下专卖店,在提供的售后服务上非常便捷,还可以先体验手机后再购买。

在售后上,对于手机使用不了解的人群,也会耐心的教您使用。手机如果出了小问题前去维修也非常的方便。所以人们在购买OPPO和vivo的手机没有后顾之忧。加上线下的售后服务很周到,提供手机保养和免费贴膜等人性化服务,当然也就愿意去购买它们的手机。


如今通讯技术如此发达,在手机成为人们日常必须的工具的同时。在家长的观念想,自家的孩子也是需要配备一款手机的,这样方便联系,也能避免出现某些突发情况下找不到人。而给小孩子购买手机又要担心小孩子是否会沉迷在手机游戏中导致耽误学业和损坏实力。

vivo手机的功能就解决了这一个难题。手机功能中搭载的全局护眼和儿童模式功能就是为家长们量身打造的。打开全局护眼功能后能有效的降低手机屏幕的蓝光对眼镜造成的伤害,儿童模式能限制手机智能打开某些程序或者使用的数据流量,有效的防止小孩子沉迷在手机游戏中,可以让家长放心。

从OPPO和vivo手机的服务态度和手机的功能来看,不论是不懂手机的中老年人或者是自制能力不强的小孩都能使用。加上OPPO和vivo手机的拍照特点很符合现在年轻人的使用需求,可以说OPPO和vivo的手机涵盖了整个年龄段的用户群体,这样有针对的用户目标定位的确给它们的销量带来不小的提升。如今的人们已经不在意手机的两三千的售价了,只要符合自己需求的手机,那么这钱就花的值。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