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模式的探讨

来源:中国经贸 ·2017年12月05日 05:23

...听取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涛关于土地托管模式的情况汇报...

张贵珍

【摘 要】土地经营权托管(简称土地托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新模式,使农村生产要素(土地、资金、劳力、技术、人才等)进行有效配置,促进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为例, 考察了其组建背景,介绍了其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从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发展的动因; 最后总结了其发展的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土地经营权托管; 经营方式; 生产要素配置; 农民增收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的经营方式越来越难以应对大市场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入城市发展,导致劳动力老龄化、土地闲置、粗放经营的现象发生。土地托管使农村生产要素(土地、资金、劳力、技术、人才等)进行有效配置,促进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能较好的解决上述種种问题。笔者有幸作为福建援疆农经干部深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余家宫村新青年合作社,通过现场访谈、农户座谈、农户调查、查看材料等形式进行了调研,针对此次调研撰写了论文,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土地托管经营模式的发展。

二、吉木萨尔县新青年合作社的土地托管实践

1.新青年合作社组建背景

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余家宫村,地处乌奇公路以北,距县城4公里处,全村共有耕地4850亩,总人口680人,158户,劳动力350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占1/3,为纯井灌区,主要种植瓜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该村原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生产水平、种植技术的影响,靠分散经营“单打独斗”,是解决不了农民增收的问题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从事农业耕作的人口大多是老人和妇女,种植效益低下,导致农业结构调整难、产品销售难、农民增收难。如:余家宫村原来单一种植玉米等粮油作物,亩收入只有750元,扣除物资费用纯收入只有350元,再扣除人工费用农民所剩无几。

针对该村人少地多,分散经营形不成规模,组织化程度差,生产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于2009年6月经工商注册登记创办了由本村种地大户、种植能手、普通农户参股的余家宫村新青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入股农户34户,入股资金10.79万元,入社托管土地1200亩,2010年底成员发展到124户,入股资金56万元,入社托管土地4500亩,销售农产品总收入758.64万元,占本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2%,销售农产品纯收入达到418万元。

2.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1)社员自愿,耕地托管。合作社实行每股股金100元,每户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有限股权,防止一股独大,农户自愿将土地经营权托管给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实行托管经营,共负盈亏,社员与合作社捆绑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使成员自觉关心合作社的发展,也使合作社主动接受每个社员的监督管理,让合作社的民主管理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2)坚持民主,建章立制。建立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实行设附加表决权的一人一票制。由社员自已选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管理、监督合作社日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支出执行情况。建立完善了《财务财产管理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成员管理联系制度》《议事规则制度》等十二项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3)统一经营,分片管理。在种植上实现“六统一”: 即:统一品种种植,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农机作业,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适时采收,统一销售结算。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以每个井灌溉区域划分为9个生产核算小组,每个片区设1名专管人员,实行班组长负责制,班组长接受理事会、监事会全程监督。班组长由理事会考核选拔并经本组社员同意的种田大户或能手担任,实行分组财务核算。

(4)订单农业,规避风险。为了推行新品种、新技术,合作社理事长无私地将自己的70亩托管土地作为试验种植基地,进行新品种的推广植种,通过试验种植成功后,经成员大会讨论,制定各片区种植品种、轮茬计划。凡合作社种植的作物全面实行订单农业,如与山西亚宝药业签订种植红花650亩订单,建成红花原产地有机认证基地,扩大土地效益;与河南高端制种公司、本地番茄酱厂、中德食品等企业签订农业订单,确保农产品销得出,农户收入有保障。

3.合作社的主要成效

(1)创新经营模式,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分散经营的农户为主体,实行土地托管种植,促进了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形成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有利于明晰产权关系。土地托管使无耕作能力、无种植意愿、无资金种植和无时间种植的农户,按合作社规定进行托管,实行连片种植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转变,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2)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合作社使村民结束了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方式,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促进组织内部的分工、分业,社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在组织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如:包柱兴,68岁,回族,50亩耕地,加入合作社前因土地浇水不便,加上种植观念落后等原因,种植收成少,土地托管加入合作社后,他作为班组长不但管好了自己的50亩番茄等经济作物,还让本组的384亩耕地有了同样的好收成。

(3)土地效益大幅提高,成员增收效果明显。合作社一方面通过统一生产、统一采买达到减少成本投入;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售卖、集中寻找市场的方式取得销售价格优势,同时提高了防控风险的能力,实现社员增产增收。从调查农户看,土地入社托管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经营成本高,尤其是人工费用与物资费用较高,如调查户包柱兴,10口人,3个劳力,种植50亩番茄,入社前亩成本占总收入的64.8%,入社后亩成本占总收入的54.5%,亩成本下降了10.3个百分点,而亩单产由原来4000公斤提高至6000公斤,亩增加2000公斤, 土地产出率提高了50%。亩收入由原来1280元增加至2580元,亩纯收入由450元增加至1173元,每亩纯收入增加723元。通过合作社对土地的统一托管,该村的人均收入由未成立合作社时的5500元增加到2010年的9326元。endprint

(4)推行标准化管理,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方面合作社在种植过程中有班组长负责不折不扣地推行规范的种植标准,使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成员加入合作社后,其个人的生产行为直接影响到组织的信誉,因此成员间对农产品质量标准形成有效的互相监督,使农产品生产由过去的随意化向标准化、安全化转变。同时也使农业行政监管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能够落实到法人组织上,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发展的动因

1.土地托管,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2008年余家宫村两委班子,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制定了“托管谋合作促发展”的思路,通过土地托管,使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大大提高:一是托管紧密型社员土地。合作社采取“统一经营管理,返还全部利润”的形式对原来在本村常年參加劳动的所有紧密型社员的土地进行托管,入社农户可以参加田管劳动,合作社付给相应劳动报酬,农户托管的土地由合作社经营产生的纯收入全部返还给农户。2009年托管土地1200亩,合作社将种植品种从小麦、玉米等常规粮油作物改变为番茄等经济作物,利润大增,社员每亩获利1000元;2010年初托管土地2500亩,社员每亩获利1200元;由于比较效益的趋动,农户纷纷自愿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经营,托管土地达4500亩。二是托管外出经商社员土地。合作社采取“保底托管价格,统一经营管理,返还部分利润”的形式对外出经商社员的土地进行托管,外出经商的农户土地由于无力经营一般都以每亩100元低价转让给亲戚朋友种植,为了提高这部分村民土地效率与劳动产出率,使低效土地重新流转高效配置,2010年合作社以每亩300元价格托管外出经商村民的土地130亩,同时土地产出的纯利润30%分配给外出经商者,这样外出经商社员土地每亩纯收入可达到500元,比原来低价转包每亩多出400元,而合作社也从中获得了每亩400多元的收入;2011年合作社将产出的的纯利润45%再让利给这部分社员,大大提高了其土地托管的积极性。三是托管集体公用土地。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化零为整,消除田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村集体公用土地600亩,其中200亩种植条件较好的土地由村民承包十年,余下400亩条件较差公用地每亩100元都无人问津,在此情况下,为了提高土地效益,2009年合作社以每亩200元向村委会承包,使土地资源得以重新高效配置,既增加了8万元村集体积累,又使合作社获得纯利润近20万元。

2.土地托管,节约了生产成本,促进了互助资金的高效聚合。资金匮乏问题是困扰农业、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解决资金问题无外乎在“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做文章,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资本的高效流动和合理配置,起到了“开源”的作用,同时土地托管后的集约化管理对节约生产成本起到了“节流”的作用。“开源”方面:因利润全部返还给紧密型社员,合作社要求其每亩预交500元(每亩成本约1400元)作为其土地种植的生产周转金,若社员资金不足可向合作社内部成员开展资金互助,其月利息按千分之十计息(与农村信用社同期贷款利率相当,但信用社的贷款需抵押担保)。目前合作社吸纳124户社员股金56万元,在合作社成员内部开展资金互助累计借出67万元。社员有偿使用合作社资金56万元,使农村闲散资金得到聚集利用,提高了资金使用率,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生产资金困难的问题。“节流”方面:加入合作社土地托管后,由合作社统一团购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降低了采购价,如:尿素每包(50公斤)合作社统一团购价为70元,而非社员按零售价购买为72元;由合作社统一大型农机作业,由于作业量大和作业连续性的优势,单位成本降低幅度大,如:合作社托管土地犁地每亩22元,而非社员则最低需要25元,甚至达到28元,对比高出13%以上。

3.土地托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土地托管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通过土地聚合,形成了规模化的大面积耕作地块,有利于大型机械化生产,原来分户需350人种的地,现在只需9人常年种地管理即可,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并合理流动到其他产业。据统计,全村350个劳力,除种植长期管理9人及季节性种植雇用本村劳力40人外,其余301个劳力全部被解放出来,劳动力实现价值转移,增加了就业与增收渠道。如郭万春4口人,20亩地委托合作社管理后,2个劳力全部释放后,除了托管给合作社统一种植获得纯收入2万元外,每个劳力务工年收入在9800元,按4口人计算,仅这两项人均纯收入就达9950元。

4.土地托管,提升了科技应用水平,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托管后,由于土地连片种植实行集约化共同生产,合作社实施了节水灌溉技术、管道滴灌随水节约施肥技术、机械采摘种植技术和太阳能杀虫灯技术等新技术,并在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等方面进行了推广和运用,使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大大提升了科技应用水平,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如: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后,节水50%,随水追肥效率明显提高。以番茄为例,按常规需灌6-8次水,每亩灌溉定额700立方米,采用滴灌后,每亩只需要350立方米,亩节约水费25元,降低了成本,而且可预防番茄烂果,避免后期脱肥早衰,可提前成熟5-7天,增产30%以上,亩增收400元以上。

5.土地托管,提高了乡土人才的聚集度,促进了各类人才按需流动。人才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关键,土地托管后,将本村种地大户、种植能手等各类人才聚集在一起,使他们成为合作社的核心社员,并通过社员的民主推选成为班组长全权负责片区地块的种植经营,给人才以施展技能的平台。据调查,全村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营销等农村各类能人54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15.4%,全体村民中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占1/4、小学占1/2、不识字占1/4,合作社选聘的班组长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理事长为中专文化程度,合作社对乡土人才的聚集作用可见一斑。endprint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合作社发展的局限性,带动辐射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合作社要打破村镇界限,加强典型示范,促进周边的农民入社,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社员数量,探索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式;加强合作社统一管理,带动其它村民小组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参与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突出特色产业优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牧业、林业,有效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

2.人才是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急需各类人才,尤其是农业技术人员和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缺乏,这直接导致了合作社的发展后劲不足。建议政府参照大学生村官的激励办法,激励大学生社官充实到专业合作社,并按其在社服务的时间(一年以上)给予合作社一定的工资津贴补助,促进人才积极向合作社流动,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管理水平。

3.财政金融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化发展经验,合作社发展初期作为政府应该“扶上马,送一程”,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资金在生产发展中显得尤其重要,仅靠内部资金互助发展生产十分有限。财政部门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科技推广创新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信贷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信贷手续,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当地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給合作社创造一个宽松的融资平台,对示范社进行信用评级,给予合作社授信额度等,解决生产中资金短缺问题,促其发展。

4.解决土地经营权工商注册登记问题。该合作社发展的初衷是将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注册登记,因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而地方政府尚未出台相应登记细则,工商部门不予用土地经营权进行注册登记,使该社不能将土地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本。因此,建议参照有些省的做法给予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进行工商注册登记,不拘一格地更好激活农村生产要素。

5.完善分配机制,增加集体积累。合作社与成员利益是紧密相联的,凡土地托管赚取的全部纯收入100%返还给农户,是在合作社产品全部转变为商品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因此,经营风险在所难免。为应对市场风险和解决合作社发展后劲问题,确保社员持续稳步增收,应逐渐形成风险保障机制,合作社应按照章程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公益和风险金,以弥补市场风险而造成的损失,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同时,集体公用地入股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增强集体的经济实力,为合作社发展保驾护航。

6.品牌建设有待于加强。市场经济时代,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就必须要走品牌化之路,把地理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以“品牌兴社”为切入点,狠抓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认证,促进农产品增值,并积极做好“三品一标”注册认证这篇文章。endprint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