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多少石油?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正如现在很多人明白,钻石的价值主要是商业宣传的结果一样,石油危机论也是宣传的结果。我们只要认真地考虑一下石油形成说就明白了,大多数人关于石油的形成说是课本上说的生物成油理论,简单地说,植物形成煤炭,动物形成石油。但是,只要反过来一想就不可能,首先现代实验室能完成动物变成石油的实验么?不能!即使可能,巨大的中东石油库,需要多少动物在几乎同一时间,在几乎同一地点,集体自杀,集体被埋到一定深度,在特定温度条件下,才能形成。这将是多么不可思议的自然实验!说到这里,另外一种理论就容易理解了。其实,“百度”显示石油的形成有两种学说,一是生物成油理论,二是非生物成油的理论。非生物成油的理论如此解释: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有些这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无关。在地质学家中这个理论只有少数人支持,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无法解释的石油流入,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发生。注意其中的三句话,“在俄罗斯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的理论基础上”、“少数人支持”、“一般用来解释....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发生”。库德里亚夫切夫实际上是苏联专家,苏联建国后,为了打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开始全面构建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这其中就包括非生物成油的理论,苏联的很多油田就是这种理论的产物,根据这个学说,石油来源于地幔,可以开采2000年左右。至于为什么苏联没有宣传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暂且不论。苏联解体后,苏联的理论体系也随之被冷落。关键是这个理论不利于石油大亨,不利于碳理论支持下的披着环保外衣的国际资本,不利于“黑金”支持下的庞大的利益集团。正如,阿波罗登月是假的一样,很多所谓的伟大科学只是利益集团的伪命题!
展开全部看到这么多人认为石油不会被抽干,认为枯竭论是石油大亨们的阴谋,感到很惊讶。作为石油开发科研人,我也说一下自己的观点:石油会抽干!
文|蓝藻
科学的对错都是通过时间来考证,没有和大家抬杠的意思,因为确实谁的观点都有可能是错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持有这个观点,不正之处也欢迎探讨:
(1)首先从石油生成的原因来说。确实如网友所说,目前有两种观点,其中石油工作者大部分持有的观点(无论中文、外文教科书、石油业顶级教授、大牛、院士,目前基本上都这么认为)就是干酪根生油论,也就是古代的藻类、植物、动物等有机物演化而来。有人说这是阴谋论,为了抬高油价的谎言,而石油的生成还有一种地幔生油理论,就是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复杂环境下,由岩石中的一些矿物等通过一系列化学变化生成的。姑且不论哪种观点正确,但问题的关键是,无论哪种成因,短期内还能再生成吗,我想这才是针对“石油会不会抽干”我们需要关心的重点!
(2)石油短期内能否再生?如果按第一种石油生成理论,显然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按第二种理论,短期内能生成吗?我想还是拿数据说话吧。有人说“全世界没有一个油气田已经枯竭”,我想说,有太多的例子证明这句话是错误的。仅仅开发了50多年,中国很多老油田都在走下坡路了。还是拿最早的玉门油田来说(虽然每次当做典型,成了“郁闷油田”,但它仍是石油人的朝圣地,凡有石油处,都有玉门人)。看下图,产量高峰时年达140万吨,之后迅速递减,虽然随着新勘探发现、综合挖潜以及三次采油等等技术的提高,产量也能维持在40-60万吨,但衰竭的趋势不言而喻。
这只是大多数油田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最大的大庆油田,一次连续稳产5000万吨持续30年,穷尽了水驱、聚合物驱,甚至还经过了三元复合驱,最终难以阻挡衰竭的到来,当然,目前还不错,还能有4000万吨年产,但往后的持续衰减已无可避免。除此之外,还有胜利油田、江汉油田、河南油田等等,几乎所有的老油田产量高峰已过,挖掘潜力的难度越来越大。
还有人说,美国曾一口油井,不出油后,后来重新开井又有油了。其实很多原因可以解释。油井生产会导致地层压力降低(如果不注水,压力降很低后,将不会再出油),如果一口井关井,压力会慢慢恢复,其他地方的流体会慢慢流过来,几年后重新开井出油也是正常,但又能稳产多长时间呢。如果能源源不断生油,那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国家卖油田了。
因此综上,我持有观点是:石油短期内不可再生。(个人认为千百年内不可再生,有待考证)
(3)新油田的发现能否弥补老油田的衰减?有些人疑问,为什么中国的年产油量还在增长。确实,虽然老油田已经在衰减,但还有新油田发现,新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在海外的并购越来越多,购买了大量中东、非洲、南美油田区块,这部分产量占了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相比而言,国内除了有一些新发现的气藏潜力很大,大的油藏越来越少。
从数据来看,新发现油田储量确实弥补了原油开采量,从1995到2015年,储量整体呈增长态势。
近些年的石油储量增长与勘探范围的增加密不可分。随着勘探技术从陆地走向浅海,进而走向深海,甚至在北极南极。如今都快把地球翻了一遍,相信以后储量的增长将会越来越困难。同样就如亚太区数据显示,储量增长的速度即将变得越来越慢(见2005-2015亚太储量走势)
所以,我认为,在技术发展和勘探新增储量的情况下,即便现在石油储量和产量都未达到高峰,这个高峰的到来将不会太远,很可能100年内出现。
综上,个人观点认为石油会被抽干,只是时间问题,石油按目前的进度,支撑300年应该还没有问题,如果不计经济成本,潜力挖尽,甚至可达千年。虽然如此,但有些人说的很对:石器时代在石头用完前结束,石油也是如此。我对此也表示认同,在抽干之前,科技的发展很可能将石油作为一种非清洁能源而淘汰,转而更多的将其作为一种化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