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留学生江歌遇害后,室友刘鑫首度面对江母视频曝光,被帮助的人却没在忏悔,你怎么看?

来源:头条 ·2017年11月15日 19:15

2016年11月3日,24岁日本东京女留学生江歌被同为在日留学的闺蜜刘鑫前男友捅死在家门口。刘鑫男友陈世峰自刘鑫提出分手后,一直纠缠刘鑫。当天刘鑫让江歌下班后等其一同回出租屋,这之后发生了什么还有多方说辞,但可以确定的是,江歌在门口遭遇了刘鑫前男友的袭击,挨了十刀,最终丧命。而刘鑫在门内,未遭遇袭击。事情发生后,江歌母亲目前第一时间赶到日本,但包括其母亲在日的十多天里到往后的两百多天里,刘鑫却从始至终没有跟江歌母亲见面,也拒绝谈论案发时的情景。今年8月,两人在记者协调下最终敲定见面。江歌母亲压抑了近300天的情绪再难控制,数次悲恸质问刘鑫。而刘鑫的言辞里却明显是在推卸责任。社会上,也有一些英勇救人的案例,有时候被救者为了自己不惹麻烦,让英雄被误解,如何看待此类人的心理?难道心不会内疚吗?

我们或许都有过替闺蜜出头,帮她应付那不堪的男朋友的时候;

我们或许还会生气,因为闺蜜受了欺负而跟那个渣男理论、争执。

然而当你看到江歌惨案这个悲剧的时候,你的后背会不会泛起一丝凉意呢?

江歌惨案快要过去一年了,但惊心的往事几乎历历在目。

92年生的江歌,如果还在世上今年是25岁,正值最灿烂的年纪。

善良的江歌

然而她的生命却永远定格了2016年11月3日的那一天。

那一天跟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江歌接到了闺蜜刘鑫的求助电话,说自己被之前同居过的前男友苦苦纠缠,让江歌去车站接她。

江歌替刘鑫买了她最喜欢吃的馄炖,在车站等了她两个小时,接到了她之后一起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刘鑫的前男友陈世锋。

为了保护朋友,江歌让刘鑫先进屋,选择自己在外面和刘鑫的前男友理论,并且制止他进屋。

然后,就有了后来的一切。

外面尖叫声,撕扯声混成一片,江歌喊着救命,喊着报警,而刘鑫关紧了门。

家里那扇门就在江歌眼前,可她怎么都进不去。

犯罪嫌疑人陈世锋

浑身是血,满地是血,江歌在自己的门口被刘鑫的前男友捅了无数刀,脖子、胸部、刀刀致命,她倒在血泊里,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最后喊的话是,妈妈。

江歌的妈妈要怎么面对这一切?女儿是她的骄傲,她倾尽所有培养江歌,为了送江歌出国读书,她卖掉房子,在集市上批发布料做衣服。江歌又是那么的懂事,她明白读书就是为了改变命运,只想多积累经验,早点回去陪妈妈。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灰飞烟灭了。

悲剧让人心痛,但令人气愤的是,是刘鑫在整件事发生之后的态度。

江歌妈妈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然而刘鑫却拒绝面对江歌妈妈。

那么多的恳切的求助,那么多口气甚至卑微的请求之下,刘鑫跟替自己去死了的江歌的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再出这种新闻,我就停止协助“。

然后,就彻彻底底消失了。刘鑫的父母同时也拉黑了江歌的妈妈。

呵,你以为她的逃避是因为自责是因为无颜面对救命恩人的母亲吗?

你太高估她了。

16年的春节,距离事发100天左右的时候,刘鑫做了新的头发,换了美美的微信头像,在朋友圈发了笑容满面的自拍,她们一家人正在开开心心地过春节。

她真的过得挺开心的,换了新发型,还能比pose拍照。可能跟新的闺蜜一起去逛了街,交了新的男朋友,还买了包包,做了指甲。

而此刻的江歌呢,她永远不能说话了,这世间所有的东西都和她没有关系了。

她的妈妈呢,万家灯火萦绕,喜气洋洋的团聚之日,她却只能看着自己孩子的照片痛哭。

江歌妈妈想要找到刘鑫,不是为了要她命偿不是为了要指责她训斥她,她自始自终,都只是想“知道女儿生命最后的一刻是什么样子”的啊。

然而刘鑫一家却始终拒而不见,即使江歌妈妈跑去了刘鑫的老家也仍然找不到人。

江歌妈妈是那样地无奈和绝望,于是在网络上公布了刘鑫的信息。

这样一来,刘鑫妈妈果然出现了。

只是,等来的不是道歉不是安慰更没有忏悔,反而是恶毒的谩骂。

江歌妈妈贴出的录音▼

刘鑫妈妈

你真的知道你骂的是用命救了你女儿的恩人吗

转眼一瞬间,第294天了。

扛不住舆论压力的刘鑫终于选择站出来,面对江歌妈妈,她痛哭道歉,然而却仍然振振有词。

完整版视频▼

当听到江歌妈妈哭喊,10刀啊,痛死妈妈了,痛死妈妈了!这几句听得人痛到胸口抽筋。

而刘鑫呢?她是真的因为内疚而忏悔还是因为害怕舆论指责才低头呢?

在她被采访的视频里,仍然言辞犀利,理直气壮,彷佛在说我已经知道错了,我已经说了对不起了,你们还要我怎么样呢?

对啊,你已经说了对不起了,还能怎么样呢?可是凭什么,凭什么加害者就可以那么理直气壮理所应当的希望能活得被害者的原谅?

刘鑫知道前男友可能会有过激行为把朋友拉来壮胆,好,我们理解。

江歌跟刘鑫前男友争执,刘鑫关上了门不出来,可能是因为害怕,好吧,江歌就不怕了吗?算了,我们也理解。

在外面尖叫声救命声那么激烈的情况下,刘鑫无动于衷,可能是吓傻了,我们也理解。毕竟面对凶手,在那个丧心病狂的时刻,有可能结局并不会有变化。

质问到人性,在面对生死之时的道德选择,或许我们无力去批判什么,太多的指责都显得过于事不关已云淡风轻。

她最近的微博还在争论“馄炖”

姑娘,你的良心呢

好吧,就算之前的一切都能为刘鑫开脱,但是事后呢?

已经没有安全顾虑的情况下,刘鑫发自内心地对因为自己而死的朋友的妈妈忏悔,发自内心地说一句对不起,真的那么难吗。

江歌妈妈说:刘鑫的面对,不是因为真的知道错了,只是迫于舆论的压力。

“那是我女儿的一条命,但是却抵不过你的名声”。

好吧,既然你的名声比别人的生命重要得多,既然舆论是你唯一在意的东西。

那么12月11日江歌惨案开庭,江妈妈会为凶手判死刑而再度赴日,希望刘鑫,无论是出于舆论压力还是良心谴责,请你一定出庭作证。

那些亏欠和缺失,逃得了一时,却逃不了一辈子。

因为,正义会迟到,却永远不会缺席。

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有的人不是犯错,而是犯恶,他们最大的伤害不是来源于错误本身,而是当身边的人因为自己被牵连遇难之后,他们居然下意识的逃避,并且不以为然。

自私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让他们看不到对别人的伤害,只在意来自外界的反噬。

那么,如果舆论是你最后在意的东西,那么真希望你下半生饱受煎熬。毕竟但凡还有良知存在的地方,就不会姑息这样的恶意蔓延。

就像惨案刚发生时,就有人说,

世道险恶,但总有人要挺身而出,如江歌。

人心凉薄,也总有人要仗义执言,如你如我。

人生在世,历经薄凉,承载的实在是太多太多,难能可贵的是千帆历经之后,仍然知世故而不世故,知心险恶而质淳朴。

生而为人,请你务必善良。

希望我们都能去护住那最后的防线,别让善良的人感到绝望和怯懦,别丢掉人性最后的美好。

展开全部

江歌遇害一事,这几天吵得沸沸扬扬,一段视频专访更使得刘鑫和她的家庭遭遇口诛笔伐。老实说,对于目前各方报道,我仍然存疑,但可以确认的基本事实是:在江歌遇害后,刘鑫并未参与江歌的后事,刘鑫一家也与江歌母亲断了联系。我也看了看刘鑫的微博,除了“混沌(理应是馄饨)”、“透漏(应为透露)”这种低级错别字之外,都是各种辩护。

我想,这就够了吧?

刘鑫当然不用为江歌的死承担法律责任,她也当然有自私的权利,她更有无法面对创伤的权利。但是,她并没有免除被批评的权利。

我知道,一个人在遭遇非常恐怖的事情后,也许会有一段漫长的恐惧期,因为无法面对而选择逃避。但从事件之后的发展来看(刘鑫的朋友圈更新,生活改变等),她显然暴露了自私的一面。何况,即使她不懂事,即使她真的无法面对创伤,她的父母呢?这个家庭面对悲剧所采取的种种态度,其实并不符合我们对人性的基本要求。当然,这种自私不等于犯罪,道德有亏也不等于一定要忏悔,但既然这样做了,就得接受让许多人感觉不舒服的现实。

我身边的一些朋友,这次选择抨击刘鑫遭遇的网络暴力,我对此有不同看法。喊打喊杀的网络暴力当然可恶,但过于冷静地鄙视喊打喊杀,鄙视口诛笔伐,同样挺讨人厌。一面倒的舆论环境当然值得商榷,但将自己不同意的一面倒定义为暴力狂欢,其实也是一种傲娇的鸡贼。不能因为要为刘鑫自私的权利辩护,就将所有人打入群氓范畴。

因为,除了那些鼓吹极端暴力的键盘侠之外,还有民众的朴素认知。比如善良主妇在做完晚饭后刷刷手机,感慨一句“刘鑫太自私了”,比如在校大学生课间看到新闻,气愤地说“绝不能交刘鑫这样的朋友”,这些都是人的朴素认知。

冷静客观地与朴素认知划清界限,固然显得很高端,但这样真的好吗?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