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曾仕强的易经智慧,觉得对易经很感兴趣,想请教一下,想系统学习易经,应该怎么做?买什么书?怎么开始?我买了一本易经书来看,现在学习到小畜卦了,刚刚开始。
讲的是一种,单一的零一,多维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物质的多维的层面的关系。
易经做为群经之首,需要对中国哲学进行解读。
太阳,上阳下阳,就是以阳求阳,
少阳,下阴上阳,就是以阴求阳。
太阴,上阴下阴,就是以阴求阴,
少阴,下阳上阴,就是以阳求阴。
可以用上八卦求下八卦就是六十四卦。
这个就是后天八卦内容。
中国的哲学有四种类型
以无为求无为,太阳,乾卦,代表人物庄子
以无为求有为,少阴,泰卦,代表人物老子
以有为求无为,少阳,否卦,代表禅宗
以有为求有为,太阴,坤卦,代表儒家,墨子
以无为求无为,太阳,乾卦,代表人物庄子
从十二经络角度讲的,就是全经络贯通,身心健康长寿,养精养气养神。
练太极拳的身体柔软,动作敏捷,精神娱乐开心,对外界很敏感能看出破绽猫腻,算命算卦看相中医等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
以无为求有为,少阴,泰卦(下卦为乾卦等),代表人物老子
也是要达到全身经络的贯通,但是这种人全面贯通,做大事的人,比如国家层面,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关注点是全面完整系统,这一点与十二经络相似一点,是一层层贯通。从小到大,越大越接近全面贯通。国家领导人逐步升迁的道理很相似。
以有为求无为,少阳,否卦(上卦为乾卦等),代表禅宗
这个是经历很多事情之后发现自己能力对客观世界控制能力有限,外界事务不可能贯通,或者是退回来专心做人体内部精气神这件事。禅宗就是把所有身体静下来,思考,达到的心经贯通,以及心经控制人体贯通。静下来思考,限制了精气经络贯通,最后成为纯思维行为。
以有为求有为,太阴,坤卦(上下卦非乾卦),代表儒家,墨子
是局部到局部的过程,求财,求官,求子,这些都是阶段性的通,是一个圆的一段。是做小事学问,做身边事情的学问。
创建于2017.9.8
举报
|反对这个问题,非常大,是一个文化体系问题。有点类似于我们上初中时学物理,讲的是牛顿三大定律;上高中学物理时,还是有牛顿三大定律;上大学学习普通物理时,还是有牛顿三大定律。而大学的牛顿三大定律,却是厚厚的一本书。没有经过初中、高中的积淀,大学的三大定律简直就是一本“天书”。
研究《易经》的人都知道,在《易经》中能够找到,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乃至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能找到。我们不能说《易经》是“集大成”,因为《易经》远远早于百家争鸣时代,只能说诸子百家的思想,源于《易经》。我们完全可以说,《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篇幅很大,没有展开)。
由此观之,如果没有从初中的牛顿三大定律开始学习,直接涉足大学的牛顿三大定律,学习起来,会非常困难。这就是古时候学习中华文化,孩童时就要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然后学习《论语》“四书五经”,最后涉足的才是《易经》的原因。
因此,要想系统的学习《易经》,就要补课。先要了解中华文化的时代背景和来龙去脉,再从基础开始学习,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学习,才能系统的了解《易经》。
补课不能为学习而学习,而要找通俗易懂,而又引人入胜的书籍来快速了解。下面是我的读书经验。
日本人有一句格言:“未读三国,枉活此生。”日本人靠着“拿来主义”拼凑出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勿庸置疑《三国演义》对他们的影响颇深。
女真人在没有入关之前,来不及给王公贵族们补中华文化的课,但是,他们有一本“绝密的兵书”,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看,这本绝密的兵书就是《三国演义》。
三国时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乱世出英雄”就应验于这个时代,“适者生存”的自然淘汰法则,逼迫各个割据势力聚天下英才、纳百家良言。因此演绎出了辉煌的三国文化。可以说《三国演义》是集政治、军事、思想、哲学、外交、文学、语言、天文、地理、人才、民族等于一身的“大百科全书”。但是,三国时代,只是一个应用的时代,“大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都是早已形成的中华民族理论体系的经典应用案例。
我们没有必要去考证,诸葛亮究竟是否玩过“空城计”;也没有必要去论证,诸葛亮是否“草船借箭”。无非是作者把古之经典案例写在了诸葛亮身上而已。而“空城计”“草船借箭”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没有必要去笑话刘备的眼泪,眼泪中蕴含着“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我们没有必要看穿曹操“割发代首”的虚伪,蕴含着法家思想的要义;最值得学习的是孙权的用人,在孙权身上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光辉。我们要的是,读三国,既通俗易懂,而又引人入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人们不禁要问:这些理论体系从何而来?什么时候形成的?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要了解这些问题,不得不提到一个更辉煌的“百家争鸣”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周文王分封“八百诸侯”的一念之差,带来了绵延数百年诸侯争霸的动乱年代。就是这个动乱年代,以强国、强兵、治国、治民、争霸、统一为目的的各种学派纷纷粉墨登场,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百家争鸣”的时代。到了战国末期浓缩为:儒、道、法、兵、农、墨、阴阳、纵横八大学派。就是这八大学派奠定了中华民族辉煌文化的基石。
然而,绵延数百年,众多的人物事迹,浩如烟海的学识和案例,从何开始入手?就从《东周列国志》开始入手。千万不要认为《东周列国志》是后人的“演绎”,没有真实的历史,也“演绎”不出来。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人物事迹、了解经典案例、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东周列国志》可以作为铺路石、敲门砖,从中找到要进一步深造的学问,进行经典著作学习,就可以步入智慧的殿堂。
当我们了解了时代背景,又为经典应用所激发出来浓厚兴趣的时候,就可以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华文化了,先学习《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鬼谷子》等学问,有大量的书籍可以参阅,网上有大量的资料可以查询。最后再涉足《易经》,才有可能系统的学习《易经》。
学习中华文化,就围绕一个“和”字展开,这就是“中华和文化”。这是世界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和文化”。当我们真正弄明白了这个“和”字深刻内涵的时候,我们会坚定不移的相信,我们绝对不会激化矛盾,而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是和平崛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