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哪家互联网公司有机会打破BAT垄断的局面?

来源:头条 ·2017年10月17日 22:52

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从最初的兴起,到各自开发、投资了更多领域的公司之后,似乎只要是有发展潜力的互联网公司都难逃BAT收购的命运。有没有哪家互联网公司有机会打破这种垄断?

打破BAT垄断,首先要了解BAT所处的位置。虽然BAT的边界在不断蔓延,但主要仍是在一个互联网维度内的竞争关系,分别解决用户的沟通(T)、购物(A)、长尾(B)三方面线上需求,并以游戏(T)、广告(B/A)等手段变现,那么如何突破呢?目前行业内寻求突破的路径为无非四种:

1,死磕BAT:线上为主,入侵BAT领域并谋求分得一杯羹   

2,激战O2O:链接线下,与英美烟草同维度但不同领域   

3,另起炉灶:重建生态,跳出BAT竞争的维度   

4,布局未来:面向未来,但充满变数   

而这四种形式在比特距离上离BAT核心领域逐级变远,但由于BAT边界早已蔓延到任何地方,所以与BAT难免瓜葛。下面笔者尝试盘点下这四条路径的代表公司。

死磕BAT:360,京东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比如死磕BAT,而360和京东绝对是这其中的代表。   京东成立于2004年,以3C起家,顺应电子商务大潮,逐渐扩充SKU,成为一家综合性B2C电商。而这10年也是京东战略性亏损的10年,京东先后融资6次近30亿美金,不断夯实其IT、物流,步入2010年后,在B2C电商逐渐成为To C电商主流的情况下,京东已经隐隐让阿里感受到了压力,阿里通过淘宝倒流、重组天猫、招商卖家、菜鸟计划,甚至激进的双11等一列措施捍卫其电商帝国的疆域。   

但京东凭借自营B2C的质量保证以及先发的物流优势,形成了良好的用户口碑,阿里电商帝国的疆域已然被打开了缺口。而根据艾瑞数据统计,截止2014年第二季度,京东B2C市场份额达到了21.2%,虽落后于天猫的57.3%,但实属不易。5月22日,京东更是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截止目前市值340亿美金,国内互联网企业仅次于BAT。而现在,京东已经涉及O2O、金融等领域,这标志着京东在物流、现金流、数据信息流等领域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具备拓展边界的可能性。

激战O2O:美团/点评,携程   

虽然BAT的边界在不断蔓延,但其核心业务仍然是在线上的。而这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O2O市场爆发,以美团/点评为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务O2O,以携程/去哪儿为代表的在线旅游O2O,都被认为是两个亿万级别的市场,中国茁壮成长的中产阶级让这一切来得迅猛且自然。梁建章之携程、张涛之点评也不止一次表示希望成为BAT之外的第四极。   

目前去哪儿基本上被百度锁定了,美团与点评也获得了阿里与腾讯的投资,只有携程尚未与BAT资本联姻。但美团、点评、携程则是独立运营态度最明确的,且三位创始人也毫不掩饰其野心。接下来谈谈如何理解美团/点评、携程/去哪儿这两种截然不同的O2O?其实可以简单的以消费的物理距离的远近划分,美团/点评是本地的、低消费高频次的,携程/去哪儿是外地的、高消费低频次的,当然酒店预订、打车等领域已经在模糊二者的界限,不过这么简单划分方便理解。

另起炉灶:小米,乐视   

就像毛主席提出的第三世界,所谓另起炉灶就是自建一个生态自己玩。当然,这难度极大,既需要强大的人力、财力支持,还需要本身就具备至少一个用户认可度高的产品,并借此构建生态链条完成闭环。而小米和乐视是这其中的重要玩家。   

先谈谈小米,2011年在798发布小米手机时,雷军提出了"米聊+小米手机+MIUI"的三级战略,分别对应软件、硬件、操作系统,并喊出了“硬件不赚钱”的口号。“硬件不赚钱”表面雷军很早就领悟到利用互联网增值服务赚钱的真谛,那么“三级战略”则表面雷军明白互联网增值服务规模化盈利一定要开辟新的处女地——即另建生态。截止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的出货量跃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三星,且差距不足2%。   

但小米面临的危机同样不小,不仅小米手机所在的市场已然红海,小米手机的互联网玩法也成红海了。小米针对目前存在问题的解决之道有三:一是扩大小米硬件的范围,进军电视、平板、路由器等领域,拓展生态边界;二是进军海外市场,保持产品出货量的持续增长;三是优化软件层面,推出小米生活、黄叶等离钱更近的服务。小米自创立伊始,先后融资四次,最近传言小米即将第五次融资,估值400亿美金,这个数字想想也是醉的不轻,但小米及小米所创建的互联网玩法已然深刻影响了中国互联网行业。

布局未来:百度?   

百度不是在BAT当中么?但不少人认为只有AT,B已经滑出第一阵营,被抨击的无非是其缓慢的移动布局、备受诟病的商业模式、To C产品的匮乏,以及糟糕的股价(BAT中唯有百度市值未上千亿美金)。但如果你从技术本身看,百度好像才是代表未来的那个,暂且抛开这其中公共传播意图,这一年百度布局未来的努力与所展现的实力还是值得期待的。   

这一年百度挖来吴恩达,在硅谷等地成立研究院、实验室;推出大数据引擎;进军智能硬件领域等,面向未来,百度已经提前布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物联网等领域,面向当下,14款过亿App与加快节奏的To C产品发布进度则是证明。但是百度的危机仍然不可轻视,前文提到的种种前沿技术虽然立足未来,但尚未产品落地,尚未商业化,这种探索的价值几何有待验证。而增值发力的搜索广告市场以及碎片化的移动广告市场才是百度当下面对的困境。目前,百度市值780亿美金,阿里市值2360亿美金,腾讯1425亿美金(港股)。

展开全部

某位大爷曾经说过: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互联网在中国的20年,从军阀割据到今天的BAT三家,算起来也有10余年了。

这十年里,BAT三家公司已经从简单的“业务单元”公司演变成今天的“生态公司”。作为生态公司,三家都在业务生态、产业生态和资本生态三个层面上构筑了足够高的门槛。

但细数三家公司,BAT发展的也并不一样。所以要回答题主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BAT三个公司谁最有可能掉队。

先说腾讯,在业务生态下将互动娱乐、即时通讯、社交网络做的足够扎实,城墙很高。在产业生态上,投资并购了很多游戏公司、社交公司、内容生产公司和媒体,这样在已经有的围墙外,又挖了很深的一条护城河。而最近三四年,资本生态更是发力,投资了诸如美团点评、京东、58同城等垂直巨头,让自己的用户和线下服务深度打通,可以说,腾讯已经挟微信的7亿用户,号令天下群雄。微信让腾讯获得了未来十年的话语权。

阿里巴巴也从一家电商交易型的公司逐步演变成交易平台、数据平台和生态链公司。从淘宝、支付宝和天猫出发,不断加固其在交易领域的商品库和商家资源优势,并且不惜屏蔽来自百度和微信的流量,导致用户只有通过淘宝、天猫平台才能买到阿里巴巴加的东西。在阿里的交易支付之外,马云很有战略眼光的在2008年前后推动了阿里云计算的成立,掐指算来,目前已经过去了7年,阿里云长成了一个云计算巨头,在全球范围内也都是数得上的云计算公司,在国内甚至比AWS做的还好。借助阿里云的能力,阿里从一家电商公司华丽转身为基础技术服务商。当然,还有蚂蚁金服,这个金融巨鳄一直没有上市,一旦上市,估值将超越百度,成为中国第三大估值公司。而投资微博、收购UC浏览器、收购高德地图、收购优酷土豆、收购虾米音乐等一系列举动,更是让阿里从互联网走了出来,走入了生活服务、娱乐文体大产业中。所以今日的阿里,正在布局衣食住行之外的大文娱、大金融板块,马云的战略,让阿里获得了至少十年的红利。

百度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在十五年的发展中是和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巨头。在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广告算法推荐上有深厚的底子。但很遗憾,在业务生态、产业生态和资本生态三个生态上,百度只完成了第一步“业务生态”。百度吸引力大量的技术人才,也最初了中国最牛逼的商业推荐产品,以来强大的推荐和匹配能力,百度的广告ROI全国第一。这里我想理性的说,广告也是一种业务模式,喷子们别一提广告就想到医疗事故和百度的广告纠纷,这属于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这里不展开讨论。百度的在线广告业务发展的很厉害,也做出了很大的业务生态,但百度在产业链条上的布局和投资上的布局乏善可陈,或者说错过了一个时代。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其实也不看好百度。为什么不看好呢?这里也不展开了。

所以,我的结论的百度会从BAT里率先掉队,那谁会跟上呢?

我认为是今日头条。

不是因为在头条问答回复问题就捧今日头条,是因为今日头条做到几个百度没有做到,且比百度更胜一筹的事情:

1.百度做到是内容分发,头条做到也是内容分发,但百度的内容分发是用户主动发起的,头条的分发是用户被动接受的。你要知道,被动需求与主动需求占比是7:3哦!所以头条比百度的流量优势更大。

2.百度在pc时代,头条在移动时代。百度在pc时代是互联网的入口,但移动时代的入口缺不是百度,甚至不是任何一家公司。移动时代,大家追求的是“国民使用时间”,也就是谁的app被用的时间更长。微信第一,头条第二!

3.商业模式上,头条和百度都是广告,但头条的移动场景优势更牛逼。百度是卖广告的,头条也是。但头条有用户的地理位置、使用习惯、停留时间和兴趣爱好等场景化的数据,广告效率更高,商业价值也更高!

4.头条做的这么好,百度还没太反应过来。对,这也头条的优势!腾讯在2016年初开初高价投资头条,被头条拒绝。百度理论上应该以更高价寻求投资,换来自己的未来十年生命线,但百度显然还没看上头条,认为头条的变现效率太低!这给了头条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综上所述,我认为头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百度,BAT的格局可能回事TAT。

当然,也许我说的都是错的,本来预测这样的事情,都是我愿意猜,你愿意信的事情嘛!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