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刘强东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共产主义”?

来源:头条 ·2017年10月08日 14:43

8月20日15:35左右,刘强东分别在微博和头条号上针对这两天关于他谈论“共产主义”一事首次进行了回应,称是无依据的断章取义。刘强东说:其实这段访谈的语境和背景是我们在讨论人工智能时代的各种技术进步能够为人们生活和社会创造的价值,我深信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可以改变世界,并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脱离了这个语境的演绎和臆断已经背离了我的初衷,恳请大家不要再过分解读并以讹传讹。 有谁了解刘强东这段话的内情?怎么看他引用“共产主义”这个概念来解释自己的事业?

东哥在做客第一财经《改变世界》栏目时说:“咱们中国提出共产主义,过去很多人都觉得共产主义遥不可及,但是通过这两三年我们的技术布局,我突然发现其实共产主义真的在我们这一代就可以实现。”这一话一出,引起了网友的高度热议,那么东哥的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一个电商大佬,会有此豪言壮语?为什么他开始信仰共产主义?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初中和高中都学过政治,上面对共产主义解释的也很清楚,不知道的可以回温下当时死记硬背时的场景,共产主义的蓝图是什么?目前的科技发展又如何推动共产主义?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社会将建立在极其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无比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达到极高水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类自由。

人工智能,让机器生产成为可能,这将极大解放生产力,把人们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类的自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日本软银孙正义希望日本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这样让日本经济竞争力在2050年前成为全球第一。孙正义最近在软银世界大会预测,在2018年,机器人智能将会超越人类智能。到2040年,全世界机器人的数量会超过人类人口数量,达到约100亿个。

2、实行生产资料全社会所有制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比如青岛红领搭建了一个服装生产的公共定制平台,一个数字化的工厂,让传统的服装行业可以实现按需定制C2M模式,即Customer(消费者)直接面对Manufactory(制造商),让消费者与制造商直接对接,消费者在平台上自己的要求,制造商来满足诉求,这样既降低了生产厂商的生产风险和库存压力,又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3、国家将“自行消亡”。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所代替。

共享经济,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更加有效的配置,真正实现按需分配,让全社会的资金、生产工具、生产资料、人才等实现共享和流动。人们将从关注资源的所有权到关注资源的使用权。

比如过去企业要做个网站、建设一个企业软件系统,需要自己买服务器、还要解决主机托管、带宽的问题,还要有专业的系统人员来维护,遇到突发事件,如黑客攻击、流量暴增等还无力应付。而现在通过云主机,不仅可以解决企业上述的所有问题,而且价格更低,让企业可以按需购买,分时购买。

按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规律,未来30~50年内,这些技术都将成熟并应用于社会,所以东哥说在我们这一代实现共产主义,并非空穴来潮。 共产主义离我们并不远。

展开全部

生产力水平的质变,与价值观体系的冲突

信息智能化、无人驾驶、无人工厂、智能农业、无人零售、无人仓储、智能配送......科技的进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智能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这引发的问题是人所共见的,“工资收入—家庭收入—消费开支—企业营收—工资收入”的固有循环正在被颠覆。

智能软件不吃不喝,只赚钱不花钱,智能机器同样是不吃不喝,只赚钱不花钱。市场始终处于供求平衡之中,需求决定供给,科技公司无论智能化程度多高,没有消费者的订单,智能化的投入都将变成负资产。因此,站在科技前沿的科技公司高管纷纷提出:“折中方案”。

比如,马斯克提出“国民基础收入”。大致意思是,美国政府无条件每月给全民账号每人打1000美元,让大家消费,以消费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反过来人工智能发展又可以进一步强化国民基本收入。请注意,这就是精简版的“共产主义”。很多科技公司的大佬纷纷赞成马斯克的提议,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有把钱发给每个消费者(穷人的消费决定富人的资产价格),市场才能重新循环起来,否则,90%的人失业或隐形失业,会导致购买力枯竭,购买力枯竭会导致所有企业的生产资料变成负资产(没有人买,产能闲置,少量订单不足以支付银行贷款)。

刘强东提共产主义的逻辑和马斯克的逻辑是相同的,包括马云提出的新计划经济,都是站在智能化的角度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并试探性提出解决方案。为什么刘强东说完,马上就收回去?实际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市场价值观体系与解决方案存在剧烈冲突,在人们的观念中,两种价值观体系是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关系,因此,刘强东提共产主义马上就会有人“反弹”,而马斯克提“国民基础收入”则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专家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同理,马云提新计划经济会被中国经济学家猛批,而亚马逊搞云计算则受到市场的追捧。真实的客观情况是:资本主义的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资本主义的思维方式依然统治着市场。这点不是我说,请参见英国金融时报—FT中国,其中很多文章批评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

矛盾生于智能化,矛盾至于智能化

智能化的要求是:人们干的越来越少,拿的越来多的。否则,智能机器没有施展空间。

资本主义的组织方式:人们干的多,而拿的少。通过多干少拿,积累资本,使资本过剩。但资本主义并未提供资本已经过剩后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组织方式适用于市场发展的起点阶段,而不适用于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同理,社会主义的组织方式也是要人们干的多(艰苦奋斗),拿的少(节约储蓄),通过多干,少拿积累资本。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没有拿出资本过剩之后的解决方案。多干少拿的目的是产生智能化(干的少,拿的多),而当智能化真的来了,人们反而会因历史的惯性,而忘记了初始的目的。所以起点组织方式不适合达成目的后的社会环境,这必然会引起各种矛盾与冲突。

回归初心,问问你自己,是不是要干的更少,拿的更多?如果你是,并且你认为别人也是。实际问题的解决就会变得很简单。价值创造者:大家、机器和大家选择的软件。矛盾之源在于大家选择的软件获得的利润不能回流到大家手中,那么,大家换一套自己控股的软件,问题就全部解决了,开支云端去,分红云端来,把大家控制软件产生的价值直接分掉。伴生逻辑:新金融平台(APP)是大家的,大家以土地、生产资料、固定资产为抵押,叫做发行储值(存款),存款落地投资生利润。大家发行出来的储值,等于在自己家的土地上种果树,产多少果子都是净收益。

对比:旧金融平台是别人的(银行的),大家以XXXXX抵押,得到储值叫贷款,贷款落地生利息(成本),给别人利息是成本与风险之源(租地种树,产多少果子,都可能交不起地租)。所以,智能化的危机是银行人工记账方式(资本主义的)的危机,而不是大家的危机,前提是大家希望并建设自己的记账网络,实现新零售、新金融、新股市的三网合一

在新组织方式中,中国因是世界工厂而变为世界上最富裕的经济体。在三网合一的记账系统内:产能抵押——发行提货权[存款]——提货权领投创新项目【新增固定资产和智能机器】——RMB跟投创新项目——继续抵押发行提货权——2倍提货权直接在云端派发给股东——继续投资智能项目——以智能项目为抵押——继续发行2倍提货权分红派息。

新金融的核心:债权人和债务软件(智能机器)的关系,是一种新的人机关系。

传统金融的核心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是一种人人关系,抱着人人关系看智能化,刘强东们都不敢说真话。因为企业家怕他说的真话让你不高兴,影响公司业绩。当企业家拿着真实的前沿大数据不敢说真话,系统性风险自然悄然逼近每个人。

Money AS DEBT

每个中国人向一个记账系统打10万元欠条,该系统会产生140万亿货币(中国人的欠条就是人民币,你接受支付的原因是别人也接受支付,你可以花出去)。把140万亿货币购买140万亿中国制造的提货权,中国制造和中国人会各获得140万亿通用提货权。有问题吗?

答案是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不需要任何人掏钱。而是往所有人和企业账号放钱。

货币是什么?货币 CCY(Currency)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

谁是市场?企业、消费者、员工、机构、商户都选择自己持股的APP系统就是线上市场。

什么契约?市场(APP)欠中国280万亿人民币的契约。

用什么还?APP会在未来10000年为大家提供无休止的服务?如果不是大家的,收取的佣金要远远高于280万亿人民币。

因此,既然传统渠道已经破败,为什么不选择一条新管道呢?实际就是1人1元钱的问题。

既然智能化的要求是:大家干的越来越少,大家拿的越来越多。我们为什么不定义:智能软件平台欠大家280万亿呢?

ta(AI)欠大家,大家自然有了钱。

大家有了钱,自然消费,大家消费拉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人机很自然的实现共赢。为什么不呢?

会垄断吗?谁敢垄断负债280万亿的金融平台?哪个傻子愿意背负280万亿债务?没人敢垄断不就很自然的完成了去中介吗?!还需要靠大家都搞不懂的BTC吗?

智能社会

新农业:中国制造领投1万亿提货权,中国人每人跟投1KRMB,总量同样是1万亿。合计两万亿,可以在最先进的荷兰式立体农业基础上,大量引入智能技术,使绿色农产品在产量提升3至5倍的基础上,使农业就业人口下降99%。——永续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新城镇:中国制造领投1万亿提货权,农民以18亿亩耕地(荷兰式农业)未来产出为抵押,发行18万亿储值跟投。按照美国标准,北欧式福利打造新城镇。在新城镇再造两个美国市场(6亿人口),形成新的需求增长点,以内需拉动中国制造(无人工厂)的订单增长和产业升级。——让生活不易的一线城市漂泊者可以选择新城市,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比北上广深更高的回报。

新交通:中国制造领投1万亿提货权,中国人每人跟投1万RMB,总量10万亿。出行1.0,道路无线充电【城市道路】+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免维护自助出行交通体系。货运1.0,道路无线充电[高速公路]+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免维护货运交通系统。新交通会变为全民的自动提款机,因为该系统免维护,未来会像提款机一样永续创造价值。

新工业:中国制造领投1万亿提货权,中国人每人跟投1KRMB,合计2万亿。打造智能机器人生产自身和智能机器的生产体系。智能机器全民进驻工厂,逐渐替代大家不愿意从事的体力劳动。智能机器人进入家庭,永续解决养老的难题。请注意,AI的发展已经证明智能机器人在未来可以胜任所有经验性重复劳动,所以我们只是把技术量产,普遍应用。

新教育:录播每个课堂。以全息技术将全球所有名校课堂可以在任何学习者的手机(智能电视、电脑)上还原——包括大学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对大众免费,按照收视率为教师付费。钱由系统直接产生。

新能源:中国制造领投1万亿提货权,中国人自由跟投。将新能源价格降至1元10度电(1美元=9度电),将人民币和美元脱钩,与电力挂钩。智能化使每种商品都以能耗计价,即以度计价。简言之,新金融体系贷无息,存升值。从新金融平台落地开始,人民币每年相对电价升值10%,20年后,就是1元10度电,人民币的购买力超越美元。

国民基础收入:每人2股,每股每月分红500元提货权。三口之家,每月基础收入3000元。3000元的购买力随着升值,逐渐从人民币变为美元。

走向奇点:1人1生工作时间由40年降至8年。24岁大学毕业,32岁经济自由。工作成为实现自我价值和检验学习知识经验的手段和个人爱好。人的道德情操因劳动时间的质变而改变,因为8年只占你生命的10%,一个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中间只有8年因爱好而工作,剩下的时间有大把大把来挥霍,ta反过来会又想做点事情。

更详细的内容参见中信出版社《智能社会》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