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中国的高铁事业正向全世界输出,而日本的新干线从1964年开通运营,到如今已经覆盖几乎北海道至南部九州岛的整个日本列岛,承担日本大部分的轨道交通运输。你认为中国高铁与日本新干线分别有什么优势?为什么?
关于中国高铁对比日本新干线哪个更好,本人有一定发言权,因为本人参与建设多条高铁,如武-广、大同-西安、沪-昆和正在建设的京-沈等高铁。
首先要区别高铁与动车的时速。因机组不一样,运营时速200以下为动车,时速250至350为高铁。我国目前很多高铁设计时速350,现阶段实际运营300。日本新干线运营时速320,他们按设计的运行。当然中国高铁按设计时速350运营是最经济也完全有保障的,只是温州事故后降速了。
在时速250-350的高铁区间,目前中国的建设成本、系统控制和管理手段最有优势。它融合了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和日本新干线的四家技术所长。这也反应中国人在技术层面的应用智慧,中国通过消化吸收,掌握了绝大部分关键技术(但不是核心)。这里提示大家注意“运营时速区间”和“实验时速区间”这两个概念,我们的优势集中在时速250~350/小时的建设和运营上。
目前高铁机车350以上时速区间,已实验成功的日本达到498,正在冲刺600;中国机车最高时速484,正在冲刺500;美国提出新概念“轨道炮”,时速达到1000公里,但美国地广人稀,高速、航空非常发达,实际运营的只有动车,还没有高铁。单从技术储备和管理水平来说,中国比日本还有较大差距,后继研发能力则差距更大。随着南北车的合并,可能近期有突破,保守估计,摆脱车轮进口的局面近期有望改观。
中国目前在高铁上的优势是建设、应用和运营手段上,但控制技术和研发能力还处于模仿和学习阶段,货运还没开始。不过,能使这一运营手段变成我国的高效运营能力,本身就是一大创举。我们从对发达国家高铁的学习、模仿过程中,重点不是学到技术,而是学到了理念和工匠精神,以及工业强国对待产品严谨的态度,同时在第一期培养了580名专家。希望有心人能够理解我所说的“理念”和“态度”,这是今后从大国到强国的基石。
通俗的解释中日高铁的水平,就像日本或其它国家发明了狙击步枪,而我们不仅花钱购买了它们的制造技术,并且是最出色的狙击手。
展开全部 一直以来,日本都在全球兜售“新干线”,中国作为高铁建设领域的“后起之秀”,也承接了大量的国际工程。那么,中日高铁到底谁才是头把交椅?Round 1市场上的硬件对比技术日本新干线
据了解,日本新干线
有一项记录:自运营50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列车冲撞或脱轨导致的死亡事故,全线所有列车年平均延误时间不到1分钟。列车即便是遭遇大雨等恶劣天气,依然能保持高速运行,此外还包括轨道抗震加固以及全球领先的防脱轨装置等。中国高铁
而中国高铁
技术“后来居上”,目前无论是从行驶里程和规模上看,还是在技术和可靠性方面,并不弱于日本。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地理和气候环境复杂。中国在这种不同地理环境下成功建设和运营庞大高铁网络,向世界表明了中国高铁
技术的成熟与安全。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在中国东西南北纵深5000公里的广袤大地上,高铁线跨越了各种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其运营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一半以上。中国高铁
从理论上来说更便宜,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更低。一般情况下,同一个项目,中国建设高铁的国际报价为每公里0.3亿美元,而日本则为每公里0.5亿美元,差距很大。高铁技术
的时间并不长,国际社会对中国高铁技术的认识度不够。而日本的情形则恰恰相反。日本研究和运营高铁的历史较长,技术成熟,已经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但建设费用高昂。Round 2国内乘客的感受对比买票日本篇基本上,日本铁路的运营就如同国内的地铁一样,强调的是便捷和效率。因此,日本铁路买票乘车的方式很多,比如在所有车站的窗口,自动售票机,网络,手机等。此外在很多与铁路有协议的大的旅行公司的店铺也可以买到车票。这样的话,除了旅游旺季,买票在日本根本不是什么费事的事情,普通人都是到了车站才买票,绝对不用提前几天找代售点去买票的。铁道部
终于增加了很多代售点,但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代售点需要5元/张的手续费。并且如果需要退票,还得自行跑到火车站去办理。我想这是很多人无法忍受的。旅游公司
合作,还推出了一日票,即一日之内在一定范围内任意乘坐的,特别适合一日游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