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怀柔区内打个电话,便能约到7元的“出租车”,只不过运营车辆都是黑车。今年初,这个名为“便民7元车队”的无资质约车平台,被警方破获。平台负责人刘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在怀柔法院受审。作为“黑车平台”老板,刘某在为黑车提供约车平台的同时,数十名司机要按月上交被称为“信息费”的“份子钱”,两年多时间共计28万余元。站在被告席上的刘某表示,他其实很想“转正”,成为像滴滴那样的大公司。 怎么看老刘的“平台”?近来打车难有所抬头,你会为了打到车舍弃安全和资质吗?
偷税漏税也好,非法组织经营也好。真不知道这些事情是否应该说太多。网约车已经出现太多问题。当初滴滴开始的时候就涉嫌这种情况,无人治理说是新兴行业,即使现在,滴滴不合规不合法的情况太多了,依然无人管理。既然开放,那么就应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真不明白这个平台那里不同,即使错了,参照之前应该是约谈,而不是直接上升为公诉案件。之前在自己的公众号就写过很多。先不说滴滴,现在的首汽,神州不还是在组织私家车吗?不说这些。那么还有去哪网、阳光、携程、火力这些成规模的不还是无人管理,为什么没人追究刑责。哪些关注这个信息的很多都是职业相关,奉劝那些跑车的朋友们,现在乱象丛生,还是适当的离开一段时间吧,别说养家是借口。套个帽子要你摊事。现在出来很多小平台可能就是骗子,大骗子不管小骗子的。之前有个知道出行,平台一出来就鼓励大家刷单,就和传销一样,越刷越贪,然后平台充值的多,最后一个风控钱没了还要追究责任。我都不明白平台都不合法哪来非法谋取利益的说法。不过话说回来,那些被套的人一点不可怜。
展开全部“约租车平台”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2年收28万保护费这种说法其实有待商榷,因为老刘提供信息服务,这相当于信息费或者是服务费,分成费也是可以的。
这件事儿关键在于“黑车”这个概念。说白了就是逃避了有关部门的监管,逃税漏税,这才是老刘被处罚的核心原因。
要知道,政府管理企业经营,也是需要花费很大人力物力的,这钱都是靠企业纳税所得。而老刘以“黑车”模式进行运营,规避监管、偷逃税款、避开了份子钱,显然违背了行业公平竞争的原则。所以才能有7元这样的务必低价的“出租车”。
打车难有所抬头,是因为出租车供应跟不上社会需求,而出租车是垄断经营的,价格什么的都是由相关部门认定才行。滴滴打车作为出租车市场的有益补充,也受到监管、车型限制、运营资质等各个方面的限制,导致滴滴打车供应的车子数量也急剧减少,同时打车价格也在飙升。从社会管理角度来讲,似乎无可厚非,但在车型限制等方面,有点过犹不及,这才是打车难的缘由。
很多时候打车,都是因为有急事,如果确实有急事需要打车,这时候没有几个人会去关注安全、资质等问题。而这也是老刘这样的“黑车”能够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为了赶时间打车,有几个人会去查证开车的是黑车还是一滴打车或者是出租车?关键是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而从长远来说,出租车管理也要与时俱进,需要供应更多的出租车让打车不再难,收编老刘这样的“黑车”也是一种模式。通过核实的手段,把黑车纳入管理体系,比如通过市场化改造,成为一家正规的打车公司,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未尝不可。
或许,在大力规范市场的同时,考量需求仍存的难点,不断进行更深入的管理创新,是打车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点。不然一边限制打车市场的发展,一边打击所谓的“黑车”,无助于解决打车难的这一社会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