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就业形势

来源:中国经贸 ·2018年05月30日 08:12

...016年程序员就业形势是什么样的

王萌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议题。本文试图从宏观行业和微观就业两个角度来分析人工智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对于社会具有进步意义,尤其是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但是也由此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特别是对低技能就业者的冲击。不过,我们不应过于悲观,毕竟,按照过往的历史经验,自动化和新工作创造往往使就业形势趋于平稳。

【关键词】人工智能;就业;收入分配

一、引言

进入20世纪以来,多次人机对弈的胜负之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16年3月Alpha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更使人工智能获得了世界级的话题度与影响力。在人们对人机能力博弈猜测、试验的同时,更多人关注到人工智能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BAT之一的阿里研发出新一代无人送货机器人菜鸟小G,其有望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随后,投资1000亿成立达摩院,布局未来技术发展的大潮。近年来,谷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陆续研发出Google car、Google house、Google genetics等服务项目。

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与投融资可谓紧跟时代潮流。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国家政策层面鼓励和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在2012-2015年期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融资金额、次数及参与机构数量等均迅速增长,年增长率均超过50%,这充分表明资本市场对于人工智能发展前景的认可。在科技研究方面,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论文和专利授权量跻身世界前列,2015-2017年保持近200%的增速。据BBC预测,全球AI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5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190亿元,年复合增速约19.7%;同期,中国人工智能将从2015年的12亿元增长到91亿元,年复合增速接近50%,远超全球增速。

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发展,不仅将拉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物联网等产业的升级,还将全面渗透制造、金融、交通等传统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当今,人工智能正在逐步践行“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未来其必将渗透各行各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因此,在21世纪的人工智能大潮中,研究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就变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人工智能与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和探讨。陈兴梅(1998)分析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第二次劳动革命中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就业形势的变化;赵磊、赵晓磊(2017)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与就业机会消长的关系,并提出对生产关系的相应变革;高奇琦、张结斌(2017)提出在差别原则之上征收人工智能税,用以补偿失业者,讨论了失业者在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时的两种选择;纪雯雯(2017)分析了数字化特征对技术进步影响工作岗位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劳动力市场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包容性治理的政策建议;Daron Acemoglu、Pascual Restrepo(2017)分析了机器人的使用对美国当地劳动力雇佣和工资水平的影响;Daron Acemoglu、Pascual Restrepo(2015)探讨了自动化带来的就业减少和劳动份额创造复杂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二、人工智能的背景与现状

由于人們对智能概念理解的有限和差异性,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众说纷纭。约翰·麦卡锡在1956年的达特矛斯会议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与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基本一致。目前业界的普遍共识是: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并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人工智能早期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诞生后,才真正出现一个可以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从IBM公司的深蓝(DEEP BLUE)到日本索尼公司的机器人爱宝(AIBO),人工智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7年10月25日,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美女机器人Sofia更是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

目前,人工智能演进发展路径可以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指只可以相对独立完成一些特定功能,不能真正地推理和解决问题,也不能真正拥有智能和自主意识的智能机器。比如,机器人、语言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家居等需计算速度和数据就可以完成任务的产品和服务都属于弱AI。强AI是指真正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的机器能将被认为是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例如,计算机拥有对外界信息的推理反馈能力,甚至能理解人类感情和文化,这些属于强AI范畴。超人工智能则是指机器掌握了人类的高级思维能力,包括科学创新、通讯和社交技能。

让计算机拥有视听等感知能力已经具有极大的技术挑战性,而要使其具备推力反馈能力,这一技术的突破更显遥遥无期。目前,人工智能发展仍处于弱AI阶段,弱AI向强AI的转变还需要走一段艰苦而漫长的路程。

三、人工智能产生的行业冲击

当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惊叹智能机器高精准度和高效率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由此而来波及整个社会的就业危机。随着研究和开发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借助超强的计算能力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不断扩展现实运用领域。同时,低成本和高效益又使其受到各行业的青睐。“能用机器的就不用人”已成为广大企业的共识。劳动市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根据牛津大学工程学院2013年的一项研究,在未来20年里,美国近一半的工作岗位,47%的人面临着被自动化代替的风险。如今,机器代人这一趋势已初见端倪。出行行业、金融行业、物流行业、新闻行业等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行业冲击。

1.出行行業

人工智能为出行行业带来了更多可能,并呈现颠覆传统驾驶方式的趋势。随着以深度学习为突破口的技术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视觉感知、数据分析、决策执行等技能的提高为无人驾驶提供了技术支持。根据计划,在2030年,飞行器或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设备将会作为交通工具运用于北美的城市中。现今,以Google、特斯拉、百度为先锋企业推出的无人驾驶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就已发布的量产车型中,奥迪已推出自动驾驶技术级别达到Level3的A8。据保守估计,Level4将在2025年前普及。届时,自动驾驶车达到能自如处理极端工况的水平,必定会对司机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2.金融行业

众所周知,金融行业涉及大量资金的配置和流通,而大量的信息处理正是人工智能的长处。在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和计算分析能力极大提高后,金融领域便出现智能顾投。其通过计算,不仅能使客户优化金融投资选择,更能降低投资风险。在提高客户收益的同时,增加互联网银行业务。当前,Betterment、Wealth front、SIGFIG已推出全智能投顾服务项目。这些智能顾投项目正凭借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和精准的市场分析等优势挤占理财师的生存空间。

3.物流行业

无人机、无人车、物流机器人等智能运输工具的出现,无疑将对传统物流模式产生巨大影响。而智能设备的高劳动生产效率会解放出大量劳动力,其低成本的优势又助推其被广泛使用。京东的仓库机器人项目可减少人工55%~65%,同时效率可超过3.5倍的人工拣选,拣选准确率达99.5%以上。智能计算重构物流运作流程,使物流程序呈现智能化和效益化。在强大的人工智能面前,人工操作的劣势显而易见,搬运工人、快递小哥等物流从业人员的处境堪忧。

4.新闻行业

随着计算机算法智能化不断加强,人工智能正推动新闻行业经历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在文本生成方面,部分新闻媒体机构(如美联社)已经采用人工智能生成新闻作品。在视频剪辑方面,人工智能在图片处理和图片视频信息获取已显现极大优势。无人机、无人车等的运用拓展了人类的拍摄范围,软件Prisma依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技术已可以对图片进行高效转化。在内容分发方面,人工智能可用算法对简单信息进行深加工,使发送内容体现针对性和个性化。由此,大量编辑、视频剪辑师、翻译人员等新闻从业人员将从岗位上解放出来。

四、人工智能影响下的就业形势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呈现出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替代效应不可避免。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的高效和相对低成本已经引发人机之争。毫无疑问,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和广泛使用会导致就业人数、劳动收入比例与工资的降低,甚至出现行业消失。例如,19世纪和20世纪,电话交换机操作员,流水线装配工人等劳动密集型职业被技术取代;根据智联全站大数据,投资银行业务17Q1,17Q2和17Q3的增速分别为-54%,-53%和-41%,而校对/录入的负增长幅度更大;根据麦肯锡的职业发展报告,全球800种职业所包含的2000多项活动一半以上可能会被取代。由此可见,就业市场正面临巨大冲击。

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强大创造效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就业人数、劳动收入比例与工资的增加。一方面,自动化运用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成本,从而阻碍进一步自动化,促进新工作产生。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使得劳动力的价格下降,而对于工厂或企业来说,进一步进化机器的成本相对过于昂贵。这时,在利益的均衡下,他们会选择用价格相对低廉的工人而不是进一步自动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就业。根据咨询公司Gartner的预测,2020年开始,人工智能会制造23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这一数字大于其消灭的180万个工作机会。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在导致产出增加的同时,会拉动诸多配套产业的发展与新兴商业模式的出现,这可以使生产领域替换下来的员工转移到新的互补领域中,从而实现就业市场的相对稳定。例如,自动取款机的出现无疑能够在一定程度取代银行出纳员完成一部分日常工作,但这可以减少支行的运营成本,使得银行能够开设更多的支行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反而增加了银行销售与服务雇员的数量。同时,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高技能AI从业者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呈现出高新难求的状况。根据智联全站大数据,2017年Q3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是2016年Q1的近3倍。其中,算法工程师需求增速最为迅猛,情感、创意型岗位需求热度不减,且要求更高。由此,就就业市场而言,那些程式化、重复性的工作,与其说是被机器取代,不如说是被AI人才取代。

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就业者特别是低技能从业者,做出主动适应时代需求的变化就显得尤为必要,劳动者要注重知识储备与业务能力的提高,向更专业的领域去深度学习,以向信息化时代靠拢转型。同时,劳动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适应人工智能产生的新工种需求状况。相应的,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失业人群提供一定的失业保障和技能培训,以尽量减少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客观来看,人工智能会促进就业市场的发展。现阶段,人工智能虽可能带来短暂的就业低潮,但对整个经济体系运行发展影响不大。同时,人工智能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其必然会促进劳动力的现代化转型进程。

五、结论

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具有进步意义。虽然目前来看,形势较乐观,但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对就业的冲击不容忽视。在人工智能渗透人类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许多问题,更是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共同协调合作以更好地度过过渡期。未来世界将是自动化与新工作创造共存的世界,我们应在意识上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在行动上也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王君,杨威.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就业影响的历史分析和前沿进展[J].经济研究参考,2017(27):11-25.

[2] 郭斯兰.理性应对“机器换人”[J].浙江经济,2013(08):1[3] 陈兴梅.二十一世纪的就业绿卡[J].人才开发,1998(04):24.[4] 赵磊,赵晓磊.AI正在危及人类的就业机会吗?——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38(06):17-22.

[5] 高奇琦,张结斌.社会补偿与个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失业问题的两种解决[J].江西社会科学,2017,37(10):25-34.

[6] 纪雯雯.数字经济与未来的工作[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7,31(06):37-47.

[7] Acemoglu D, Restrepo P. Robots and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J]. 2017.

[8] Acemoglu D, Restrepo P. The race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for growth, factor shares and employment[J]. unpublished, December, 2015.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