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网剧的发展路径探析

来源:报刊荟萃·上半月 ·2018年05月09日 10:17

...住非议,找得到路径.\"-张近东宣布进军创业 体育和娱乐领域

廖曼郁 彭晓玲

摘 要:自青春剧《匆匆那年》开创了国内精品网剧的先河之后,国产网剧大跨步式发展,悬疑、盗墓等题材的网络剧纷纷出现,一片繁荣发展态势,但在那之后真正叫好又叫座的青春剧反倒是寥寥无几,而《最好的我们》这部剧的出现,无疑缓解了这种尴尬,豆瓣8.4分的评分就是对该剧最好的肯定。本文试从该剧中平淡的校园叙事结构、极具怀旧元素的影像细节、以及极具感染力的营销策略三个角度出發,对国产青春网剧的发展前景进行探析。

关键词:影视改编;IP营销;影像叙事

这几年来,随着电视和互联网剧的发展,以青春题材为主打风格的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扎堆出现,观众即使不叫好也依然叫座。因为青春是一种受众面最广的情怀,是每个人都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的,是一种即使相隔数年回想起来依旧能令人唏嘘怀念的时光,因此青春情怀的变现也就手到擒来。

《最好的我们》作为爱奇艺的自制网络剧,剧中耿耿和余淮一起成长、一起在生活的打磨中努力活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被不少观众看作是十年来最治愈的青春片。在这部网剧中,制作团队以最好的影像呈现,为观众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那段青葱岁月中“最好的我们”。

一、改编:如何适配影像叙事

叙事离不开结构。从表达手法上看,文学作品本身就与影视作品存在“本质性差异”[1]。文学作品是作者在用个人特有的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将自己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读者在阅读中根据个人感悟展开联想,从而形成读者视角的主观见解。而影视作为声画合一的“第七艺术”,因为有了画面的表意,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便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削减,此时如何使剧本改编的结构更加适配于影像叙事则变得至关重要。《最好的我们》这部网剧便是以平凡姿态下的叙事情节架构成功地完成了从网络文学到影视作品的完美转型。

改编不是原著的简单复制。虽然以校园为背景的青春网剧因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而易吞噬年轻受众对现实的认知,但《最好的我们》却不同于以往充斥着颓废风的伤感题材,它以爱情、友情、师生情为主线,从新生入学军训到文理分班,再到最后主角们纷纷离场,恰似整个高中生活的完整呈现[2]。从小说到电视剧,剧中完整的校园叙事结构不仅是符号和表达形式的改变,也是一个新的文本意义建构的过程,和一个艺术重铸与艺术再创造的结果。[3]

二、怀旧:如何构建影像细节

所谓怀旧元素,实际上是导演对于观众年少时未曾实现的普遍梦想的拼接集合,即让观众在影视剧中回望那段青春岁月,重拾自己遥不可及的“失落梦想”。

在当下社会飞速运转的进程中,焦虑、孤独常常会成为集体症候,而回忆青春时期简单、纯粹的生活则会让观众从现实疲惫的生活中短暂抽离,获得情感宣泄,这就是青春片存在的重要社会意义。[4]在网剧《最好的我们》中,一开场便是主角们晚上偷偷在教室观看2004年奥运会刘翔比赛的直播,刘翔冲到终点的一瞬间主角们也为了躲开学校保安而奔跑,在这一影像细节的处理下,青春的悸动带动了观众的怀旧情绪,紧接着画面又追忆到2003年耿耿初入高中时,这便引出了对2003年“非典”事件的回忆。这一社会大事件背景所引领的,不仅仅是个人对过往的美好追忆,更是一个群体一个时代对往昔梦想的回首。无论是剧中一群人在教室偷看刘翔比赛,还是各种学习考试换座位、文理分科,这些影像细节都让观众萌生了一种对自己青春的美好记忆之感,误以为这就是自己曾经哭过、笑过、放肆过的青春,而这,正是青春网剧用影像细节构建的价值所在。

三、营销:如何实现“剧众”互动

近年来,IP价值的多元开发已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热门商业模式,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基础,可以对网络文学场的演变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商业逻辑使网络文学场由“限制性生产场”逐渐变化为“大规模生产场”的结论。[5]时下快节奏的生活、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得身处后现代消费语境下的观众的审美心态发生了变化,而此时青春网剧的出现便满足了在这个物质化的社会中人们对于纯洁感情的渴求。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参与式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主导下的文化环境。[6]如何通过某种身份认同和情感共鸣实现剧众互动,使网友积极主动地创作媒介文本、传播媒介内容,成为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基于此特点,《最好的我们》借助爱奇艺APP校园行、微博剧情互动等宣传策略,大大激发了受众的参与兴趣,甚至因此形成了品牌效应,让受众能够主动识别、认同、二次甚至多次传播,另一方面这种“剧众互动”的营销传播方式也摆脱了传统的单线条宣传路径,开启了社交营销的新模式。

四、结语

随着审美价值观的设计,“缺陷美”已经衍生为电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结构组成,在作品中保留合理的“空白”,让接受者有足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其实就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时下国产青春网剧《最好的我们》的成功,让更多业内人士开始探寻网络自制剧的发展路径,也让更多观众对中国青春网剧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诚然,国产青春网剧应当直面现有的问题和不足,合理利用“空白结构”中存在的多种可能性,提高网剧的制作水平,让内容更具现实性和喜剧性的美,才能满足受众需求、推动相关文化产业链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鑫.电视剧创作概论[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第185页.

[2]宋爱玲.青春网络剧里的集体记忆狂欢——以《最好的我们》为例.西部广播电视,2016(11).

[3]毛凌滢.从文字到影像:小说的电视剧改编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第32页.

[4]Shirley.豆瓣点评《最好的我们》.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915470/.

[5]向勇,白晓晴.场域共振:网络文学IP价值的跨界开发策略.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8期.

[6]岳改玲.《新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文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廖曼郁(1988.7—),女,江西赣州,中级职称,广播电视学;

彭晓玲(1995.5—),女,湖南,大学本科,广播电视编导。

2008~2017 家电新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